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楼历代名家诗词注评》等书中,则多作“翠”。笔者认同“色”字,其珲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甚广,被多种语文教材选为课文。西南师大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也将这首诗作为课文,诗题是《惠崇春江晓景》,与传统语文教材所用的《惠崇春江唿景》有所不同。不少教师对此感到困惑,纷纷提出质疑婉竟是“晓景”,还是“晚景”?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第126页注释⑧"[黄衣使者白衫几]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其中这里的“太监”一说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位“严”师,并且坚定地认为“严”就是“严肃”“不苟言笑”,“严”字当头才是合格老师,才能教出高徒,没想到,有一天我的想法被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推翻了。  相似文献   

5.
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老是分不清“耐”和“赖”的发音,这不是给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老爸丢脸吗?为此,我没少数落她。看着她撅起小嘴、满脸无辜的样子,心里又不免心疼,毕竟,就连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老爸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分辨这两个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6.
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但不在一个班上。这天下午两人在一起复习语文。小灰兔问小白兔:"你知道‘老’的反义词是什  相似文献   

7.
说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已走入困境,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究其原因,不外乎众所周知的几点。其一,当前,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都没有一套系统的作文教材;其二,小学生当中怕写作文的人数比例很高,"作文难写"的现状没有根本的改观;其三,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太多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办法,很想作为却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改变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所处的窘境,怎样实施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当然需要从专家、学者到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笔者认为语文作文教学可以从“破”与“新”的角度切入,推进作文教学的深入。一、“破”:小学作文教学应在“制造矛盾”中寻求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板块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皆是著名景点的特色楹联。文字艺术精妙,内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8,(6):49-49
问: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版块中的“读读记记”中有成语“惟妙惟肖”,有的成语词典写的是“维妙维肖”。我们这里的老师们说“惟妙惟肖”和“维妙维肖”都是正确的。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湖北省小学生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小文章《手不释卷》,讲的是吕蒙勤奋好学的故事。文中鲁肃称赞吕蒙,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这学期刚开学没多久,孩子几次提出要买手机,说是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有手机或小灵通。我的同事中也有不少给上中学或是小学的孩子配手机。有事情时确实很方便。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5—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3题。  相似文献   

13.
王莉老师:您好!我叫冬冬,是一个四年级的男生。自去年“双减”意见公布并实施以来,我的课余时间一下子多出来很多。以前一放学,爸爸妈妈就送我去各种机构培训,我的时间都被填满了。  相似文献   

14.
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儿。今朝依旧,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围坐着,静静地读书。读着读着,曹鑫忽然说:"李老师,这书上有个错字,我改了。"我疑惑地抬起头,半信半疑。他今天读的这本《儿童文学:猫王》可是我特意买回的正版书,怎么可能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孩子在跟另外一个孩子交谈:为什么我们的父母知道读书苦、读书累,还要我们读书呢?而且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学还要去参加剑桥英语班,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可是星期六上午还要参加奥数班,下午还要练钢琴,星期天上午还要去练书法,好不容易可以有半天休息,发现明天要交的作业还没完成。——一个四年级孩子的真实心声  相似文献   

16.
杨智慧 《师道》2013,(6):11-12
我曾经是一个痴爱语文教育的人,甚至自恋"天生我材必语文",也曾经与国内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交流,甚至踌躇满志怀着崇高的语文理想。可现在,我的心一天比一天冷,冰冷。梦中醒来,竟然惊异地发现,我已经无法教语文,我们多年来引以为豪的"诲人不倦",原来一直是在"毁人不倦"!  相似文献   

17.
明天 《家庭教育》2011,(10):30-31
小果的妈妈:我们家小果读四年级,她已连续三年当班干部。以前都是老师凭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指定班干部,今年要实行竞选投票制。小果很紧张.说: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格局。由于不同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课文内容选择产生差异。这种群芳竞艳的局面为课程资源开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张晓华 《小学语文》2009,(1):122-122
《老师,您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感,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辛勤工作的赞美。在诗歌的第二小节,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描绘与赞颂了老师工作的美好和神圣。比喻句的理解是这一小节教学的难点所在。诗句是这样的:“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如何教学这一部分呢?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案例一:张老师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热情高涨。他深入班级,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零距离管理学生。教室里他和学生一起讨论,操场上他和学生一起打球,食堂里他和学生一起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