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晋芳 《教师》2011,(19):40-40
早在上个世纪,叶圣陶就说过“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可见语文在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具有基础的全面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张燕 《考试周刊》2013,(43):43-43
<正>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的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是交流表达的工具,而且是工作学习的工具,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何要强调学习语文的习惯呢?就是因为它的这种工具性和长期性。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被内化的自觉性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把对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自身的生活需要、成长需要,甚至内化成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使人受用终生。这种习惯要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是语文教学必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必须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文——母语——民族共同语与人的关系,说明语文——语言——母语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中小学生学习、深造、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也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文── 母语── 民族共同语与人的关系,说明语文── 语 言── 母语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中小学生学习、深造、参与社会生活 的基础工具;也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可见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生命。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8.
文英丽 《广西教育》2008,(14):28-29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工具.是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的基础课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的执教过程中,要让学生走近语文知识的海洋,获取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此,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谈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个人用来交流情感的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无论高考如何改革,语文总是高居榜首,这说明语文的地位在教育中不可动摇。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着语文,可以说,语文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无理傲慢,所说的词语便污秽不堪,而一个人友好和善,从他的语言中可以体现他对生活的态度。想要学好高中语文,就必须重视语文,加强词汇的积累,并且留心生活,领略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语文作为一门艺术,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语文的美是经得起历史考验与生活推敲的。培养诗情画意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以下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诗情画意做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消极情感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得到感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积极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  相似文献   

12.
李华 《阅读与鉴赏》2011,(10):43-43
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在语文这一天地中,语文老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说"的重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如今的课堂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窘态百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颤抖、细弱游丝、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甚至还有学生尊口难开、不能也不愿在师生面前展示自己。这一状况不得不引起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深思与反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本应像生活那样丰富多彩,而演绎生活真善美的语文课堂却往往将丰富蜕变成了枯燥,将生动嚼烂成了陈腐。要想语文教学从无奈的阴影中走出,那就应该真正建构起语文和谐课堂,即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本的和谐,文本与文本的和谐,文本与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很简单,简简单单教语文。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并不简单,无论是从它承载的言语交流工具上,还是从它知识点的纷繁复杂上说,它都不简单,更别说语文考试的无边无际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底蕴不同,文本解读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怎样进行有效备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起来呢?我是这样思考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如此,语言教学才会更鲜活、生动、有趣,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形式是语言文字,而内容则是生活、事物、思想和精神。语文课程的学习除了它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感情、政治和道德以及审美的影响,因此语文的课程的学习在人的一生当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着眼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新课改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于生活之中,是双向往返的过程。没有生活体验的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在情境教学中体验生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主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并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是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一本教科书了。而要将之融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汤尚奎 《考试周刊》2014,(44):49-50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近些年来,语文教学不断地变化和革新,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在不断变化。作者认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因为语文是解读人生生活的学科,它注重感悟和体验,这就决定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用心去读、去品,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给人带来的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