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的家长会多是老一套:家长先听领导讲话,然后班主任介绍班里的工作、成绩和问题;各科老师介绍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测验成绩;表扬一些学生,评判一些事实(有的老师也会点出学生的名字),等等。往往是开家长会前,学生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2.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理工大学对2005年的新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岗前培训,学校对新教师提出了一条基本要求.“从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做起。”这条看似普通而平常的规定在高枝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赞成认为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那怎么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指导呢。质疑则认为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不现实。尤其对于课多的老师来说难度大,有的即使名字记住了也很难对上号,所以不应该强求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称呼学生的名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寻常,每个老师每天都要称呼学生的名字。正因为寻常,一些老师才不注意。其实称呼好学生的名字,是很有讲究的。第一、初识学生,要尽可能快而准确地称呼出学生的名字。接到一个新班级,接触一批新的学生,老师要做好学生名字的备课。最好先找来学生名单,把学生名字中不认识的字查一查、问一问,做到对学生的名和姓都不会念错。现在家长都重视给孩子取名,有的家长还喜欢用生僻的字。一个班级中,总会  相似文献   

4.
名字本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符号和标签,一个班里有几十名学生汇聚一堂,每人都有自己区别于人的名字.然而,在名字基础上引申出的一系列特定称谓,对老师而言,有时则是一笔丰厚的资源,开掘发挥得当,就可以大大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正开学第一天,刚走出校门口,便听到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失望地对她妈妈说:"今天老师不认识我,也不记得我的名字。"她妈妈安慰道:"学生多,时间长了就好了。"孩子伤心地叹了一声气说:"唉,我真的希望老师最先记住我的名字。"听到这里,我受到了很大震动,是啊,学生都希望得到新老师的重视,认为被老师记住名字就是得到了青睐。其实,不记得学生的名字,对老师来讲也会带来很多尴尬:面对那么多的新面孔,无法很快叫出学生的名字,只能这位同学、那位同  相似文献   

6.
发现班里有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在你面前称呼你为某老师,一转身,就变为某某某了。同学之间,也不叫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猴子、鸭蛋、大熊……”我曾多次禁止,但收效甚微。更有一日,我在讲台的抽屉里发现了这么一张纸:“老师,名字不是用来叫的吗?为什么老师可以叫我们的名字,我们就不能叫老师的名字呢?”虽然没有署名,但一看就知道是班里的晓笑写的。这是个活泼好动、脑子灵活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理工大学对2005年的新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岗前培训,学校对新教师提出了一条基本要求,“从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做起。”这条看似普通而平常的规定在高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赞成者认为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那怎么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指导呢。质疑者则认为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不现实。尤其对于课多的老师来说难度大,有的即使名字记住了也很难对上号,所以不应该强求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我仔细看了这则规定以及他们的争论,联想到自己的教学生涯,在这条要求上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落花生》一课,有如下感受。一、“导入”巧妙机智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孙老师这节课的“导入”为我们提供了示范。课始,孙老师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要求他们说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自己起这个名字。一名叫“宋涛”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希望他像大海的波涛向前不息、奋斗不止。回答引起听课老师的赞叹。一名叫“曾金”的学生说,她生下来后,爸爸妈妈说她是家里最大的财富,所以给她取名为曾金。回…  相似文献   

9.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 ,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朱老师。你能说说你的名字吗?”学生会很乐意地说 :“我是×××。”这样 ,利用老师和学生见面谈话的第一时间 ,我就相机出现生字 ,让学生认识“同学、你们、朱老师、名字、我”。又例如 ,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喜欢猜…  相似文献   

10.
宫尚琴 《辅导员》2010,(14):42-42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时,快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由于忙碌,我们老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而这些不被我们老师记住名字的学生,他们的心里就会生发出一丝丝的失望,一丝丝的不快,甚至是一丝丝的抵触心理……就因为这一点点的小插曲,我们老师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地拉开了……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前沿的一些学校,师生直呼姓名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理由是既然我们这个社会追求人人平等,又何必在乎师生直呼姓名呢?老师能叫学生的名字,学生为何就不能直呼教师的名字?他们认为师生直呼姓名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彰显自由与平等,而且也有利于师生关系融洽,便于沟通和学习。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哈哈心场     
正乘法分配律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姓名是: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并让生字出现在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章老师,立早章,不是弓长张。你能说说你的名字吗?”学生会很乐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利用老师和学生见面谈话的第一时间,我就相机出现生字,让学生认识“同学、你们、章老师、名字、我”。这样设计导语,学生就能积极参与识字。在学新课前,我告诉学生,课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有的字已经认识了,有的字还不认识,不认识怎么办?要认识新朋友,第一步干什么?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干什么?认清它的模样(形),知道它的特点及用途(义)。教师和学生一起把生字在书上圈画出来,然后读一读,读准它们的名字,还要注意它的邻居是谁,它还能和谁交上朋友。时间一长,学生便能养成借助拼音预习生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城郊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导致学生来源较广,个体差异性大的特点,在体育学科上表现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知识、业余爱好和合作学习能力上呈现出多元化、不均衡的特点。在体育课堂上要做到关爱学生,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熟悉学生由于城郊学校中体育老师教的班级多,记住学生的名字与其他学科的老师相比,难度会更大。如果我们能克服困难,多用点时间和精力,尽快地记住学生的名字,或在开始阶段记住学生的特征,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从心理上就给自己以肯定。  相似文献   

15.
可乐专卖     
某小学,新学期,新老师,新学生。老师想先认识一下同学们,于是按照名册挨个点名。当点到“黄肚皮”这个名字时,连叫了几声都没有人回答。等所有学生的名字都点过后,老师说:“没点到名字的同学请举手。”只见一学生举起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黄月坡。”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位学者说过,巧妙的记住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就是对他(她)最起码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每年都要接手许多学生,特别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我,每年均要接受六个教学班,近四百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告诉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认识并叫上这些小可爱的名字,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想象不到的效果。也许有的同志会说,记住学生的名字是语、数、外及班主任老师的事,体育老师记学生是多余的。其实,学习记忆学生的名字不仅仅是课堂组织与教学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需要。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 2 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18.
开“窗户”     
在我们班级里,有两个名字几乎一样的男生,一个叫刘冶,一个叫刘治,名字虽然只有“一点”差别,但学习、生活却有“天壤”之别,刘冶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矛,乐观助人,深受学生好评和老师的喜欢;而刘治却是典型的淘气包,学习成绩总拖班级的后腿,我经常感叹:名字差不多,怎么做人会差别这么大!  相似文献   

19.
教书二十几年了,近几年来不断碰到同样一件尴尬的事情,就是有些学生的名字取得怪怪的不说.他(她)那个名字啊,非常少见而生僻,一不注意就会把他(她)的名字给念错了.如果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读错了学生的牛僻名字,学生们只是笑一笑,并不怎么认真计较;可要是语文老师念错了某个同学的生僻名字,学生还真是不依不饶的,轻者说你这个语文老师不好,不合格,重者鄙视你,哄你下讲台,当面给你制造难堪.……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你的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下学习呢?这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把握学生学习情绪息息相关。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帮助学生排除畏惧、畏难等消极的学习情绪,才能促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一、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情绪。教学中,我常听到学生说:“我怕老师提问时点到我的名字,讲错了难为情,同学看不起自己。”这就是畏惧心理的表现。学生产生畏惧的根子是产生差错。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