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 导读这篇文章可提出这样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本文开首为什么先从一部题名《雪朝》的诗集写起?这部诗集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据此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段文章主要想说明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并加以阐明的? 二、文章第二段是叙写作者与朱先生的初遇及其交往的,试说明:作者与朱先生是何时何地初遇的?初次交往朱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与后文所写内容有何关联? 三、第四自然段是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的。文章用了哪些事例来写这一点?哪是概括事例?哪是具体事例?这样结合来写,对表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 一、“作家要铸炼语言”,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要分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作家为什么要铸炼语言;一是作家怎样铸炼语言。二、文章在论述以上两方面问题时,有一过渡段,其内容是怎样与前后相联系、相照应的?结尾有一个收束段,它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三、文章论述特点:广征博引,材料丰富。试分析,这些材料是怎样为论证观点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 这篇课文是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读时,要弄懂如下问题: 一、作者对“说”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二、从哪里看出作者在立论的角度上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又说“言行一致”、“多做少说”和“切勿‘口惠而实不至’”全然在理? 三、作者是怎样亮出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四、作者给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画了一幅什么像?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五、这篇文章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进行论证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六、这篇文章在论据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重在研究教什么,还是怎样教?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来说争议的问题总要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学习的革命》一书则认为我们怎么教比教什么重要得多。合题就是加强课程改革,现在的课程把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包容进去,统一起来。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也是一组有争议的文章,如果说李仁甫、杨邦俊的观点是正,那么杨斌、周富兴、黄厚江的观点就是反,那么“合”的观点是什么?合其实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应该是深入其中之后的一种超越,人们常常在做合题,假如这个合题由你来做,你会怎么做?程红兵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重在研究教什么,还是怎样教?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来说争议的问题总要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学习的革命》一书则认为我们怎么教比教什么重要得多。合题就是加强课程改革,现在的课程把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包容进去,统一起来。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也是一组有争议的文章,如果说李仁甫、杨邦俊的观点是正,那么杨斌、周富兴、黄厚江的观点就是反,那么“合”的观点是什么?合其实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应该是深入其中之后的一种超越,人们常常在做合题,假如这个合题由你来做,你会怎么做?程红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重在研究教什么,还是怎样教?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来说争议的问题总要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学习的革命》一书则认为我们怎么教比教什么重要得多。合题就是加强课程改革,现在的课程把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包容进去,统一起来。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也是一组有争议的文章,如果说李仁甫、杨邦俊的观点是正,那么杨斌、周富兴、黄厚江的观点就是反,那么“合”的观点是什么?合其实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应该是深入其中之后的一种超越,人们常常在做合题,假如这个合题由你来做,你会怎么做?程红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重在研究教什么,还是怎样教?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来说争议的问题总要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学习的革命》一书则认为我们怎么教比教什么重要得多。合题就是加强课程改革,现在的课程把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包容进去,统一起来。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也是一组有争议的文章,如果说李仁甫、杨邦俊的观点是正,那么杨斌、周富兴、黄厚江的观点就是反,那么“合”的观点是什么?合其实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应该是深入其中之后的一种超越,人们常常在做合题,假如这个合题由你来做,你会怎么做?程红兵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 一、本文主要是针对哪种错误倾向而写的?文中阐明了哪些主要观点? 二、根据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想想本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应如何划分? 三、文章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开头三段关于科学和文学的分科、分界的论述,体现了些什么观点?由此引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四、提出中心论点后,紧接着引用鲁迅给颜黎民的信,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本文是从何入手,从什么角度展开对“重理轻文”不良倾向的分析论述的? 六、作者批驳了哪些造成偏科和忽视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和偏见? 七、三位老科学家的事例为什么会令人信服? 八、简要说明文中分析论述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阅读入门指津] 一、弄清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具体针对性。议论说理性文章总是有感而发的,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就是为纠正学生中存在的偏科现  相似文献   

9.
【思路指点】 这个题目已经为我们明确地揭示了文章开展议论的角度与范围。目前对分数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究竟是非如何,这正是问题的缘起。怎样正确对待分数呢?有以下几个要点要考虑:(1)分数的作用是什么?(2)人们是怎样对待分数的?(3)怎样才是对待分数的正确态度? 因为是一事一议,所以文章的开头可以简述某些社会现象,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老师们常写的教育文章无非分为两类:说观点,讲故事.如果以中小学的作文分类标准看,"说观点"大体可以叫作"议论文","讲故事"大体可以叫作"记叙文".今天,我简单谈谈如何写"说观点"类的文章. 当然,无米之炊是难为的.但是,有了米(观点),又如何做饭(文章)呢? 你是由什么现象触发思考的?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除...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怎样看待改革过程中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正确应对?本期刊发的戴正兴老师的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期待语文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教师就这些问题发表见解。所发之论,可以宏观审视,亦可微观剖析。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 1、黎巴嫩人民目前遭受怎样的惨状?造成这种惨状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历史和黎巴嫩现状有着怎样的联系?文章为什么以黎巴嫩的现状作铺垫? 3、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精英”人物的思想状态怎样?为了实现他们的阴谋,他们采取了怎样卑鄙的手法?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就一定的问题或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错误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写议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某个观点,证明某个道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还要有真实准确而且充足的论据,同时,注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这话证明“写”文章和“说”文章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14.
评价历史人物功过应以什么为尺度?历史上存在唯动机论和唯效果论两种不同的错误观点,只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提出了根本不同的观点,即必须从动机和效果的结合上考察人物活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都有过许多论述,但极其明确地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指出,“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  相似文献   

15.
日记就是把一天中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或是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选材可从以下十个“小”着手。小问号:你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遇到的疑问,最后是怎么弄懂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的?小建议:你在生活、学习、劳动中遇到什么不方便?对此提出建议和看法。小发明(小制作):你搞了一个什么小发明?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制作?你是怎样想到要去做的?在制作发明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感受?小饲养:你饲养了一个什么小动物?你是怎样照顾、饲养它的?你为什么喜欢它?小种植:谈谈种花草的乐趣。小剪贴:报刊上看到的文章、图画剪…  相似文献   

16.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17.
一、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按照从景物到人物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要求边观察边思考下面的问题(用幻灯).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身份是什么?2、小气象员的年龄大约有多大?穿戴怎样?3、她的外貌怎样?有哪些动作?神态怎样?心里想些什么?她在做些什么?4、图上画的是怎样的天气?有哪些景物?5、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6、这幅图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以“走到一个屋子门口”到“象孩子似的得意地笑了”为主要部分。它集中地叙述潘虎从自发起义到正式投身革命的过程。阅读时,要着重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潘虎游击队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对写潘虎有什么作用? 二、文章以什么方式来写出潘虎以往的经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文章怎样写潘虎及他所带的队伍对党的向慕和拥戴?怎样逐步展现潘虎的思想变化过程?从潘虎及他领导的队伍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如何指导中学生写记叙文的问题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主张“写实”,即写实事,说实话,否则就是弄虚作假,文风不正;另一种是主张“虚构”,即可以编造,写生活中未曾发生的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似乎都言之成理。究竟哪种观点正确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写实?在什么情况下写实?怎样写实?为什么要虚构?在什么情况下虚构?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