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与一线教师尤其是实验区教师的座谈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在一次观摩研讨会上,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让人深思。课前,教师把全班24名学生分成了6组,让他们4人一组围桌而坐,每组配备了一个无线话筒。并要求学生,上课要积极发言,声音要响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课堂是:课桌整齐排列,学生正襟危坐,双手背后或交叉胸前,一个个在坐椅上纹丝不动.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便齐刷刷地举手,然后由教师指名一个一个起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尽管有些沉闷,但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课堂是:课桌整齐排列,学生正襟危坐,双手背后或交叉胸前,一个个在坐椅上纹丝不动。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便齐刷刷地举手,然后由教师指名一个一个起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尽管有些沉闷,但井然有序。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却看到了另外一幅景象:教师开始离开讲台走近学生了,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再也不是俯首帖耳的小绵羊了,他们的头抬起来了,手动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挺起来了……这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已开始影响、引导教学实践的改革。在此同时,许多教师也感到:现在的课是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4.
邓娟 《教师》2013,(6):41-41
那是一堂极为普通的语文课,突然有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木兰要‘当窗理云鬓’,阿姐要‘当户理红妆’呢?"我一时大意,随口说:"你平时上学路上有没有注意过路边的玻璃门窗,是不是可以隐约照出自己的身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应快的学生立马叫起来了,"不对吧,那时是南北朝时期,没有玻璃吧?""那时的窗户应该是镂空的或纸糊的吧?""对着窗户是因为光线更亮些吧?"……  相似文献   

5.
“常规”这是在过去放学或教学研究活动中常用到的字眼,一节课如果没有常规方面的训练.就不能称其为一节成功的课。有疑问或回答教师的提问,须先举手,经教师允许后,方可起立发言。至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举哪只手合适.甚至举手的高度都有一致的要求。另外,坐姿、站姿都有明确的规定,所谓“坐如钟,站如松”一点也不夸张。学生在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中度过了一课又一课,生怕有一点不合常规。这些方面确实束缚了学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大力提倡在中、小学课堂中实施"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我导,我演,我评,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练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学生点评,老师总结补充的模式进行课堂学习。给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新的课堂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要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创新学习。为了构建创新学习指导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本体性、实践性、主体性、生活化等教学原则,原先的“传统”备课理念就受到了挑战,构建初中语文创新学习指导教学模式的教师主阵地应转移到教学课堂上来。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平台,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倡导的内容,也是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为了应对高考招生模式的变化,各中学都非常重视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教学,相应安排的课时数多,而其他科目的选修课时则相对减少了许多,那么生物教师如何利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让一堂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把握好“活动”,教学,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朱玉芝 《农村教育》2005,(1):113-115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构建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力求通过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在体验探索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掌握探索性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如何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呢?教育的成功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始终如一的鼓励、保护、关爱,“两山”是教师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走进今天的中小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多而思得少,学生没有喘息的余地、思考的空间,教师讲得神采飞扬,津津有味,学生却“茫茫然”,“不知其所以然”,满脸的困惑,满脑子的疑问。一些学生的独特见解、另类思维和创造性观点往往受到压制和歧视,造成了课堂的单调、枯燥和乏味,课堂没有了活力,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试问,这样的课堂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恰逢学校开展"互助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在处理如下一道解析几何问题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深入研究和探索,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思路,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地活动、自由地飞翔。现记录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在深深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要是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  相似文献   

18.
赵健 《现代教学》2006,(12):55-56
如何让儿童在学校里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让课堂中参与者的对话像真实的科学探究那样充满质疑和协商,让课堂中的社会交往有效地支持学生社会性地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当我们对知识意义的社会性本质了解得越来越透彻时,在课堂学习中建立起一个支持意义协商的社会结构,就随之越来越迫切了。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