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全面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下,拥有多元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特征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和国内产业学院的办学现状,从“协同育人、共同治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科教融合”六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的路径,以期对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杰 《科幻画报》2022,(2):116-117
深化产教融合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能够为社会、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缓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实现教育先行、人才优先的重要举措。因此,产教融合应当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改革领域。当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统筹规划、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院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业组织发挥指导辅助作用,凸显政企行校联动优势,不断拓宽、加深产教融合的层次及深度,推进资源、技术、人员等全方位融合,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3.
何鹏 《辽宁高职学报》2022,(11):9-12+28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及地方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高职院校实现与企业多角度结合及创新发展的关键。随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及经济形势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更新与变革的要求。基于此文章结合产教融合的价值作用,通过调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围绕高职院校在推行产教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问题,着力找到快捷、高效方法,实现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受外部发展环境、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遇到了发展瓶颈,加强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资源的有效融合,构建集"完善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科学的保障制度"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与企业共生、共建、互利,将有效扩大学校与企业各自的外延,发挥出1+1>2的人才培养效果,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创新,将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林业类高职院校以林业专业(群)特色优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产业人才。通过产教融合,脱贫方式从治标转为治本,是革命老区赢得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新时期林业类职业院校与中小微农林企业协同育人,共建产业学院、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形式,开展生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双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办学模式、打造双师团队、提高企业认识等,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科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蒋洁 《职教论坛》2023,(11):105-111
在综合考虑企业、教师及学生等参与主体的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和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因子分析降维,构建了高职院教产教融合效能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35个。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值表明:一级指标中,教学育人和毕业生评价具有较高的权重,是产教融合效能评价的重要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指标具有较高的权重。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能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内涵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具有多重维度的利益诉求。鉴于目前产教融合的实践困境与改革瓶颈,高职院校需以多元共治理念为基础,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依托,拓宽校企资源融通渠道;以校企命运共同体为载体,加大校企协同创新力度;以专业课程改革为支撑,提高职教服务产业的能力。以期发挥校企内在耦合效应,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目前的校企合作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内涵,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机制。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仅仅是机械的合作,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在产教融合上存在的不足,并且研究学校要如何与企业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襄城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和欧庙新城的“产城融合”作为襄城区政府重要改革举措已开始步入实践层面。“产城融合”需要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做支撑,通过对“产城融合”与襄阳高职教育发展不协调、专业结构与“产城融合”的适应性不强、农业转移人口与“产城融合”供需不相符等方面的分析,指出襄阳的高职教育与“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标襄阳“十四五”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启动特色专业群建设,对接“产城融合”;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深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对策,以期为其他城市的“产城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区域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手段。从产教融合机制建立的适切性要求、内在动力与外在条件三个维度进行机理分析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设计职业院校和区域产业组织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科技金融支持机制、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机制、区域产业集群与高职院校学科集群融合机制、高职教育内部改革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已成为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同产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从产教融合机制、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产教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蒋新革 《职教论坛》2020,(1):123-127
新时代产业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对高职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使命与要求。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双师工作室共育路径、特色学院特色路径、专业学院多元路径及产业学院融合路径等不同类型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新时代高职深化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艳  李宇红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101-105
深度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的唯一路径,产业学院是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和抓手.经过高职院校多年的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产业学院已体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过程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类型多样化、治理现代化等诸多特征,出现了"1+1"模式、"1+N"模式、"1+1+N"模式和"N+N"模式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学院.不论何种类型,产业学院的育人成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合作程度,在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有效治理、积极配合下,企业的介入程度越深,越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必然出路。高职院校要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需要对现有的产教融合的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体系对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体系在具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基于协同理论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的对策:外部协同从“单向发展”向“优势互补”过渡;内部协同从“分隔管理”向“系统部署”过渡;协调外部环境,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互动平台;协同内部关系,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格局下,高职院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被赋予更多职责、使命和期待。以科教融汇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办学定位、优化办学职能、创新办学形态。在科教融汇的理念框架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体现在资源集聚的载体、项目培育的土壤、区域创新的高地三个方面。实践中,应以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推动科研教学服务一体化提升;以高水平带头人为重点,推动结构化科研服务团队建设;以产业现实问题为对象,推动利益主体间产学研用合作。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模式,是新时期教育人才输出渠道不断进行转变与优化的实践形态。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产教融合模式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思路、实践策略等,针对产教融合思路不清晰、方案滞后、规划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提出产教融合模式思路清晰定位、方案优化、科学进行产教融合模式规制等应对措施,以达到教育结构优化体系,促进国内人才培养结构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