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写作是将学生的科学理解和科学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外在表征的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知识转换模型作为解释学生科学写作心理过程的理论框架,有效揭示了写作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与知识陈述模型相比,基于知识转换模型的科学写作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成与建构新知识,凸显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基于知识转换模型的科学写作需要教师明确科学写作目的,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学生写作;引导学生设定科学写作目标,形成任务的心理表征;指导学生在科学写作的体裁与功能之间建立联系,激活问题空间;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作品读者,推动知识转换的进程;重视对学生科学写作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省范围内,以济南为经济中心,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的R强度值和DEA模型研究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辐射程度,研究发现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扩散程度随着距离辐射中心的增加在不断减弱。创新之处在于利用DEA模型确定出具体有效辐射范围的新方法。这一结论不仅有利于研究多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更便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为经济共同发展提出有效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模型法是帮助人们认识科学事物、培养科学思维的科学方法。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观察既有模型,以达到研究科学对象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弱化了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没有真正实现建模的科学教学价值。从建模的策略和形式等方面,对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建模活动进行了论述,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拓展思维的目的。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4.
"模型认知"是科学概念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发展"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深化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本研究从科学模型入手,分析科学模型的涵义和特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科学模型赋予学科背景化,探究化学模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主题中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水平层级表现,提出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按照代表和反映原型的方式,模型可以分为物质模型和思想模型。模型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描述、解释、预见、判断。在模型认知的教学中,可以将模型展示与模型建构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模型观察与模型制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模型建构与模型演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将模型建构与问题解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授课时应遵循学生的概念形成规律。模型建构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模型、建立模型、解释模型、优化模型,亲历探究过程,破除概念迷思,自主建构知识,逐步建立科学概念,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理解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7.
“模型认知”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工具。课程标准对模型认知的高度关注与模型使用率偏低的不平衡影响“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剖析模型认知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厘清对模型本体的认知,探究化学模型的概念、类型、功能、建构方法等,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模型的认知和发挥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模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内涵,还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初中生物学为例,通过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开展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蒋丹 《生物学教学》2010,35(12):23-24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模型与模型建构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10.
科学概念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实践和体验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初始,就已经形成一定的前科学概念。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型没有关注前科学概念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不同影响。因此,本文以调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基础,分析其本质的合理性或错误程度,作为指导学生概念学习的重要依据,从而提出三种高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型,即重新解释教学模型、架桥教学模型和概念重建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化学科学模型是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具体或抽象的表征,主要包括形象模型、符号模型、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继而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高.  相似文献   

12.
科学解释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科学模型可使科学论证和科学解释的思维路径显性化,从而培养初中学生以模型解释科学问题的科学论证能力.构建模型可培养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解释能力;运用过程模型可为解释过程特征提供具象支持;模型想象可帮助学生探究现象的本质;运用类比模型可比较分析复杂的空间变化过程.模型建构与运用可提升学生利用科学论证理解、解释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脉冲星的辐射机制论证其高密度、高强度稳定磁场,并通过对脉冲星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星体塌缩情况,由脉冲星的种类及对应特点,评价脉冲星在物理学理论的实验证明及时间度量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依据脉冲星形成原理及辐射特点,考察其已有理论与新型形成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沈承昱  祝钱 《教学月刊》2023,(Z2):81-84
建模教学强调学生对模型的自主构建,形成个人的心智模型,并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心智模型趋向于理想模型。教师可分析传统建模教学的局限性,明晰心智模型特点,依据初始模型、修正模型、科学模型、整合科学模型的进阶设计教学。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从感知、假设、检验、评价四个思维层次,根据知识内部联系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模型的构建、修正与整合,从而激发兴趣,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罗媛  胡萍 《西藏教育》2013,(7):20-21
2010年秋季,我区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模型纳入基础知识范畴,并且将模型方法规定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明确指出:"了解建构生物模型的科学方法以及学会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模型和模型方法是现代高中学生必须了解和应用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不仅对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实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过程中,为实现“要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的课程理念,同时基于生物学科学习过程活动性的特点,本人尝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关于高中生物模型建构与课堂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提出模型建构课堂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型建构课堂活动中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思维乐趣、领悟科学方法,实现学与教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根植于现代科学本质观的模型建构式探究教学扬弃了传统的科学方法式教学理念,提出基于模型的科学推理思想,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使用、评价、修订模型以解释自然现象,将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本质理解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全方位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模型法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用于简化、解决抽象问题的常见方法。将模型方法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构建、运用科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新知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模型解决分析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模型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理论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模型方法规定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模型可分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形式,通过建构模型来学习生物学知识,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宗旨与目标。科学思维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建构模型是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在知识巩固、解题套路、历史教育等方面科学地建构模型,可以促进学生厘清科学知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