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采取政策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县中由“辉煌”转向面临“塌陷”风险的深层机理作出理论解释。结果表明,生源是影响县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县域教育环境是左右其资源获得的关键,资源转化能力则是其回应依赖的根基。上世纪末,国家重点中学政策使县中普遍成为县域教育文化高地,家长群体对其产生信赖并形成投入依赖,这一县域教育制度环境和心态环境保障了县中资源获得顺利,同时较高水平的师资以及“县中模式”的形成,也使县中具备较强的资源转化能力,并与县域教育环境形成了对称性依赖。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政策变化和高中教育发展使县域生源具有了更多选择,家长群体对县中的投入依赖大大弱化,县中资源获得普遍受挫。与此同时,师资整体水平下降以及“县中模式”式微也使县中资源转化乏力,并与县域教育环境形成了非对称性依赖。面向未来,应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振兴县中,应多渠道保障县中资源获得,切实提升县中资源转化能力,有效改善县中与县域教育环境的依赖关系,进而优化县域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2.
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理应型塑顶层共生、底层融合的互嵌关系。然而,在实践场域,贫困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遭遇认知脱嵌、能力脱嵌、结构脱嵌等多重脱嵌困局。新时期,要切实提升贫困县域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需从观念再嵌、资源再嵌、制度再嵌入手,实现贫困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再嵌,达成共同演进的良性互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湖北省县域职业教育人均教育经费、职业教育生均教师投入数量作为投入指标,县域经济发展人均GDP作为产出指标,建立DEA分析模型,对湖北省40个县域职业教育投入和各县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县域职业教育投入和当地经济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5年—2015年湖北省县域职业教育投入对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较弱,整体投入效率偏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县域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受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县域职业教育未能发挥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综合考虑内部与外部要素,才能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发展.针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内部,提出创新教师工作机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加速县域职业院校改革;围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外部,提出在经济层面,设计国家、区域跨组织、学校等三个层面制度体系,保障外部经费投入;在制度层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引人才振兴乡村,同时优先发展关键要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县域职业院校科学决策;在观念层面,重塑多元主体职教价值认同理念,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权责对等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县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渐得到重视,但大部分的县域高等教育以从外部引进高校为主,由于县域地域、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局限,引进来的学校层次主要是层次和质量较低的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局限,并容易陷入"学术漂移"的惯性漩涡.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为县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新的思路和模式."四新"学科的建设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高等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给县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县域高等教育应立足县域,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对接乡村振兴的需求,以"四新"学科建设为载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联通县域城镇与乡村,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引领和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制约了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县域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一直在“离农”和“为农”中纠结。而城乡融合是对城乡二元关系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城乡之间能够借助市场进行互动,并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城乡关系的这种改变破解了县域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也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现实需求,一方面,县域经济因为资源的流入而得以发展产业,并因产业的发展而催生出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城乡融合发展使得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人有了终身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两点需求,县域职业教育应该改变原有的“离农”和“为农”的二元目标定位思维,而将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相统一作为目标定位的价值导向,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和融通的县域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向同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测度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模型,测算2010-2021年全国及各省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职业教育投入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全国总体贡献率为29.12%;第二,相比于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入与农村劳动力投入,职业教育投入对乡村振兴的投资成本最低、产出效率最高;第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存在地域差异,呈东部>全国>西部>中部的分布情形,中部塌陷明显;第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现实需求脱嵌。基于上述发现,应设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制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持续性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多元主体合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协调区域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区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谢元海  杨燕萍 《成人教育》2019,39(10):52-56
乡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契合性。应该在对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走统筹发展之路;实施专业与产业对接,走精准培养之路;打造职业培训品牌,走“品牌化”培训之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走特色培养培训之路。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实现路径,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黄冈市县域经济体量大,在全市经济总量指标中占比高,新发展阶段对发展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县域经济的作用更为凸显。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黄冈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以“政府-产业-市场主体”为闭环的动力机制体系,探寻推动黄冈市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县域职业教育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基层教育,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发展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的基本诉求,以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和挑战.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县域职业教育也存在亟待改革的问题.为此,一要实行体制改革,进行合并整合与分类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共享;二要实行政府统筹管理,促进省际与县域间的人才交流;三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实现校企联合办职教.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精英的培育和支持。然而,目前农民人力资本匮乏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乡村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精英单向流动,留守农民资本低劣化;后继农民危机重重,增量资本来源虚无化。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就必须基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培训留守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乡村精英,以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为此,必须构建发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必须体现县域性和现代性特征;必须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的、体现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缘由,以河南省鲁山县职业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鲁山县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职业学校规模小且结构单一,发展欠缺特色;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远低于普通高中,致使招生困难;校企合作进展缓慢,缺乏资金来源。对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路径:转变观念,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特色,提高县域职业教育质量;政府政策扶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14.
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县域职业教育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功能相对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县域职业教育具有地域差异性、相对独立性、对外开放性、地位基础性和结构完整性等特点.县域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难点在于管理体制的创新、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培育技术技能型涉农人才是我国县域农村职教的基本属性和根本任务.要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县域农村职教亟需突破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孱弱、涉农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根据平度职教中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经验,县域农村职教需要通过强化职业性与适农性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实...  相似文献   

17.
县域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存在层次不高,生源不足,规模不大,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就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泾源职业教育须进一步创新办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类职业沟通的桥梁。如何使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的基本项目、办学优劣势、治学内容等基本情况的分析,挖掘木工学校在县域职业教育办学中的新思维与对策,反思县域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展望,以进一步推动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县域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客观分析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其功能所能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并尊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在“尽力”与“量力”之间达成平衡。从理论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主要包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促进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促进乡村农民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化;为乡风建设提供持久的“纯化剂”。从现实层面来看,乡村人力资本储备的衰减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阈值的可及性,国家制度性支持不足降低了职业教育赋能村民程度的可及性,参与主体的分散性耗散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资源的可及性。为此,要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得以实现,需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主体的赋能,增强村民的主体性构建;重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探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县域经济发展历经长远,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发展低效、发展要素制约、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困境。需要在分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探索其发展路径,具体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激活各类要素,增添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强化政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制度氛围;构建协作治理框架,提升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