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等教育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通过运用有序度测量模型和耦合协同度模型研究近10年山西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1至2020年山西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逐步从无序到有序发展;两系统协同水平也从濒临失调发展为优质协同,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且两者差距呈逐渐增大趋势,山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山西高等教育仍需加强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因地制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发展水平,进而实现山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逐渐从注重规模效益转向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安徽实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专业布局与产业战略定位不匹配、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绩效追求与内涵建设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此,建议明确方向,让专业布局符合新战略;做好对接,让专业培养面向新需求;注重内涵,让专业建设满足新要求,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共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江苏高职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建议:增加现代农业方面的专业;增加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专业,减少土建、生化、轻纺等方面的专业;增加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专业,削减财经、文化教育等大类的专业。同时,在苏南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加强理实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推进产学研深层次的合作,更新双师型教师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三教”协同创新内涵丰富,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三教”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堵点”障碍,实现高职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加强“三教”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增加实践案例供给量;建立多元化保障体制,形成“三教”协同创新的高职教育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高职教育研究所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研究机构,建设滞后,面临生存困境与设置不确定性,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建议完善高职教育研究所配套机制;加强院校研究,安身立命;转变职能,搭建应用研究平台;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科研,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有为实现有位,为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湖北区域经济特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形势以及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现状的分析,研究湖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专业同构性严重、产业对接度不高、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并对专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延伸调整专业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艰苦专业的扶持;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设置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融合状况,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本尺度和重要指标。河南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河南高职教育,应依据河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趋势,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把好专业设置关,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完善专业信息服务,全面提升河南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应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当前的广东高职教育正经历着从规模向质效的深刻转型,注重特色、协调与创新。在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源危机、创新能力较低等的多种挑战下,全面实践科学发展的现代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理念、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实施院校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与优化布局结构成为广东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盐城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存在着专业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完全匹配、专业领域内二三产业领域尚存开发空间、招生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存在偏差等问题。要实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良性互动,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盐城市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要重点关注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明确专业服务面向、打造特色专业群、加强校企合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学校本位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教育政策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历史表明,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抓手,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转型和院校自身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政策演进的深层动因。基于此,分析了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实践,以期探索两者的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高职教育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多重逻辑的引导和要求下,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势在必行。实践中高职教育还面临着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偏差、布局结构的协调性不足、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欠佳、类型结构的多样性欠缺等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未来高职教育的结构必须从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专业结构的动态适应性、加强资源布局结构的协调性、提升层次比例和衔接的科学性、丰富办学类型结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三重逻辑:从政策逻辑看,国家布局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协同理论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科学指引;从问题逻辑看,要聚焦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工程,要从培养理念、能力结构、运行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是:个体层面,厚植工匠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层面,优化培养方式,提升工作积极性;企业层面,创设实践环境,提高互利共赢;社会层面,增强职业认同,促进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高职教育先后经历了注重规模扩张、重视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质量发展范式。高职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从拓展高职教育办学层次、优化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变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科技素养方面发展智能化的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义乌市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进行个案研究,运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模型等方式,阐述义乌市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在适应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从专业体系、具体专业、课程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实现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佳 《职教通讯》2023,(12):61-66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高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育合力有待提升、教育路径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根植本真,健全思政教学体系;追求至善,探索协同育人路径;崇尚大美,培育全面发展新人,以期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科丽 《文教资料》2020,(1):134-136
本文结合教师职责及课程教学目标两个教育学机理,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在专业教育中挖掘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在思政教育中采用学生专业领域中的鲜活案例,将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素养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多方合力,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及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互通互补。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 唐山高职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为唐山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唐山市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面对这一转型提出了必然要求,本文从政府职能作用、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行业协会职教集团等四方面提出了唐山市高职人才培养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飞 《职教论坛》2015,(4):45-49
服务社会既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功能,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反映了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高职教育理应适应这种转变,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贯通和融合,以及促进职业教育机制的协同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