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式非常的严峻,高校也认识到了此种就业形式,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毕业之后更好的进行就业。然而,当前各个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职业发展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在介绍职业发展教育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方有关社会时间的研究提示我们仅仅在物理学层面上探讨时间的自然属性是不够的,时间还具有社会范畴,具有社会性。那么以社会时间为视角来观看学校教育时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时间,并受工业化社会时间的支配。而此种认识为我们以学校教育时间为中介研究学校教育活动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自诞生以来,“教育社会学何为”一直处于讨论之中,未能形成基本共识,教育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既是对教育社会学已有成果的总结,同时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文章在厘清学科独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学以及社会学这两个与教育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学科特质的探讨,形成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给目前的教育研究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很多研究者通常用“本土化”的诉求来表达抗拒西方文化霸权的心愿。本土化的含义是与国家、民族和地方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可以明确本土化所包含的意义。在目前的教育社会学本土化建构中,存在着对局内人信条的肯定和对近经验的迷恋,其中隐含着民族中心主义和对社会权力结构复制的不自知,采用“文化自觉”的态度对此加以清晰的认识,应该成为目前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探讨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性,认为社会学范畴的心理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心理社会化。分析多元社会中心理教育凸现的缘由,指出当今社会的转型变迁推动心理教育的兴起,人类的心理危机则是心理教育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论述班主任加强教育社会学修养的意义;分析班主任教育社会学修养的构成;介绍提高班主任教育社会学修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根源在于社会,包括:社会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教育系统的改革、高校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教师自身职业的不断社会化等。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时间作为一种变量,其与职业和教育始终存在着共时性的关联,尤其是基于时间结构的职业与教育的关系,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既往对职业与教育关系的研究,都是从两者相互适应的角度展开的,亦即从职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匹配关系予以解读。其关注的重点,是企图通过在职业中和经由职业来设计获得职业教育的可能性条件,使职业学习的现实与教育主张的理想相接近。职业教育学理论意欲的实践,是以面向职业的学习的既定真实条件为一方,与职业教育理论的主体化承诺为另一方,达成两者的成功契合。但是,倘若能将职业与教育所共存的时间结构联系起来,即在遵循同样的时代“加速”机制下重构两者的关系,实现主体的时代身份与其从事的职业和接受的教育在时间结构上的契合,产生共鸣,以使两者均能以自己的方式互补地促进人的主体化。德国学者对时间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关于职业与教育的关系研究,为职业教育学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基础和学科依托,有重要意义。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源泉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学科基础,社会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学科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活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经历了社会学知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结合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分支学科建设三个阶段,开展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之眼”是学科赖以相对独立的一个首要条件,“学科视野”是学科之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社会学的学科之眼是“社会平等”。以此来审视教育,社会学所看到的便是影响着教育、发生在教育及受制于教育的各种各样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既是教育制度文化不断创生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个体获得公平和公正的教育权益的过程。当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大多还只是就教育而论教育,甚或有借素质教育之名而行不公平、不公正之实的现象。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理性地审视素质教育实施的社会政治条件,并合理地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教育社会学断想——教师角色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角色是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中、代表社会传统和主流化、传承社会明、承担教育和培养人才职责的专门职业人员。教师角色扮演好坏取决于角色期待、角色规范遵从、角色特征把握、角色差距调适和角色冲突化解等方面。一个成功的教师角色,必须终身学习,不断继续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教育社会学创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解释学派(interpretive approachh)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研究课堂及学校中的“微观”社会过程,他们利用互动论、人种学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及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理论观点,详细分析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对学校情境的理解及其所使用的语言。(二)以《知识与控制》(1971年)出版为标志的“新”教育社会学的出现,着重探讨作为社会构建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范式是一门学科的提问方法,回答问题的方法和对对象、问题的研究方式。二战后日本教育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日本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也历经了几个阶段,其间有多种范式更替。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扑 《教育科学》2003,19(5):19-23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从背景看: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从学术取向看,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从交融结果看,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蔡伟  张志坚 《中国教师》2012,(20):31-33
<正>奖励意味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要想得到奖励,你就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即"做此才能得彼"。通过契约,所要达到的并不仅仅是完成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心灵的塑造。我们要追问的是,这种"契约"是否真的有效?换言之,奖励真的可以取代批评或惩罚吗?奖励的本质、标准及其教育功能究竟是什么?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能够让我们获得一些新的理解。一、奖励的本质——师生之间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1.奖励的前提假设操作性条件反射作为奖励的理论基石,其基本的前提假设就是人是可以依靠外在的控制发生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军人职业的本质特征和军人职业的角色期待,导致军校教育与普通国民教育出现明显差异。文章从军事社会学与军事教育学相结合的视角,简要分析军人职业意识的内涵和外廷,探寻军人职业意识对军校教育定位的影响。并根据教育分类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要求,对军事院校特殊的育人功能和育人氛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变化趋势分析,探讨推进真正的教育民主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赋权理论是一套由权力、无权、赋权等核心概念构建而成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工具,工作中体制环境引起的辅导员权责与职业角色不完全匹配导致其时常陷入"无权"履职的困境,由此昭示了辅导员赋权的现实必要性。赋权原理揭示出: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管辖权是辅导员赋权的初始诱因;来源于专业自主性的专业权威控制是辅导员权力赋予和专业增能的基础;国家对辅导员职业的调解式控制表明外部制度赋权是辅导员权力的根本来源;规范性文件或政策与高校系统内职业管辖权的迭代互动表明辅导员赋权是一个持续性过程。结构制度和心理动机赋权机制形成协调的外部赋权态势与内部持续性的心理增能两个辅导员赋权路向,进而应加强辅导员职业纯洁性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