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时间范畴争议颇多,有待辩证界定。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考察,外国办报理念和模式等因素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对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理论层面,西方传媒化大规模侵入;在实业层面,西方报业资本侵入;在技术层面,西方报业技术被引进。  相似文献   

3.
<正>西学东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历史前提,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变革,推进了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本土化、中国化的方式对接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维。由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变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及中国理论。西学东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拥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传播的历史契机。在中西文化视域下,西学东渐则为我国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及内涵提供了正确发展方向,使文化形态、历史背景、内在特质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基本媒介。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联系.近代西学传播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深入研究甚至推崇备至,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巴黎和会"期间,近代西学在中国的失落又促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结果,是西方思想源泉在我国传播的主流之一,也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化艺术持续发展、理论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近现代我国先进文艺思想之间不断融合、相互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本文从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成果与未来应用两个层面展开简要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内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是内外语境的统一。其外在语境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何以需要”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及中国化;而其内在语境则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即是哪些因素促使了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从片面传播到广泛传播、正式确立,进而实现本土化、民族化.这一历史过程.折射了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演进趋势.面临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中国现实妇女问题的双重挑战,创新与发展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惟一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不仅是一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家,其形式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对立批判”到“对话论争”、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从“多元解读”到“反思建构”的曲折本土化过程,建构了“现代形式悖论”“审美反映符号机制”“结构范式的总体性”“形式的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本土化命题,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现代性语境中,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走出了与形式主义文论敌视的误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开始对外在的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并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天下”观的“世界”观。西方文明的冲击、知识精英们的思想转型、西学东渐的影响以及外国语学堂的教育传播都为近代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互动搭建了桥梁,并促进了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思潮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从早期西方教会学校“中国化”建筑到后来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创作,“民族形式”建筑思潮都在近代福建有较大传播与影响,并逐渐发生一些地域化的发展。其中,嘉庚建筑结合了地域特点融合外来建筑文化,自主地、自觉地进行文化创新,对于当前地域性建筑创作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最初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只是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之一,属于异域文化。西方传教士、中国留学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及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上三次中外文化交流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古代印度佛教的传入,近代西学东渐的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到外来化能否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中国社会现实有无这种需要从及需的程度,与中国传统化有无契合点和内在联系,本身是否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化选择的内在规律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可以得知:任何一个理论不会自发地传播,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理论之间具备某种契合性才能得以传播。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满足了理论传播的必要条件。从传播环境上,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国内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传媒媒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刊物的翻译出版,研究团体竞相涌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推力;从传媒内在契合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百年来,中国近代学人提出的“学术独立”观念一直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事实上,立于近代语境深入考察其含义实多歧而微妙。第一,它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的一个侧面,寻求中国学术能独立于西方,应对西学东渐的回应。以张之洞“中体西用”为代表的思想,实为产生中国学术应独立于西方之观念的源头。但从清末到1930年代,近代学人对学术独立于西方的吁求,并非学术上的保守,而是立于吸收西方学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丽红 《考试周刊》2014,(65):21-22
近代中国因封建制度腐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面对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传教士以传播宗教为目的把马克思及其学说有意无意地介绍给中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欧风美雨"、"西学东渐"而进入中国本土的。民族救亡与社会变革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历史境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是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到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构建及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到“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传播史”向“接受史”的研究范式转型,既有深刻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基础,又有全球化、信息社会、后现代等世界发展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与传播史既是相对区分的,又是同等重要的,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两个基本面,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的整体性.只有具备整体性,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描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具体地展现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和意义的深刻性,才能更充分地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历史经验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前,西方进化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西学东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精神文化层面引进的一种成体系的“西学”。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矛盾、自强求富和亡国灭种的矛盾是进化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萌芽亦要求中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观念或文化。传教士来华对进化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严复则将其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推至巅峰。进化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上“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发奋图强、救亡图存的斗志,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批判封建主义及其维新变法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后续传入中国提供了思想上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