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有些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早期思想品德教育,致使部分青少年身上出现了大量不良行为的表现。我认为部分青少年品德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一、客观原因有: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5,(3):123-124
一所毗邻港澳、地处繁华闹市的口岸中学,多年来没有因为思想品德和不良行为而开除或劝退一名学生,那些原本失去自信的“问题学生”在接受了这所广东省“绿色学校”里那种仿佛具有特殊魅力的“瞬间教育”后,开始自觉地远离了不良行为习惯,成长为品学兼优、家长满意和社会欢迎的优秀青少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矫正、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不良行为在高中生这一年龄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学业不良、不健康的个人需要、认识上的片面性、家庭不良教育的内化、不良社会文化的熏陶是高中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的根源。我们矫治其不良行为,重点要从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通过爱心这种外部条件,促使他们独立而复杂的内因转化,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违法犯罪固然有社会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但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容忽视的原因。家庭不良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残缺、家庭关系恶化、家庭气氛恶劣、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家庭管教方式不当、家庭监护不力、家庭成员网络认识和行为偏差等。从家庭角度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加强亲子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6.
师德对青少年的身心、品德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小学校存在严重的师德不良问题,已影响甚至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加强师德建设,以道德立身作为约束教师不良行为的举措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校园适应不良行为是指在学校上学的青少年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生活,违反校投.校纪的行为.这些行为妨碍了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了解其危害并矫治校园不良行为,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在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到每一个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特点,要关心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学生同辈群体的影响等,努力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学习成才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遵规守纪教育,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规定,加强青少年学生遵规守纪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  相似文献   

10.
彭文杰 《考试周刊》2011,(6):210-211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犯罪学研究发现:大量严重的犯罪行为是从青少年时期的那些轻微的不良心理行为演变而来的。如果能对他们的这些不良心理行为给予恰当的干预和处理.采取合理的措施.就可防止转变为违法、犯罪行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之其他学校差.在每个班级中几乎都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存在。文章结合相关案例,探究了职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校根据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要求,从调查研究差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入手,进而深入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教育转化对策,收到了明显的教育转化效果,许多差生变成了好学生、优秀生。实践说明,只要有教育存在,就有差生的问题存在,问题主要是教育转化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风险排查专项治理工作中,河东合行梅埠支行从源头抓起,从严监督和控制员工不良行为,防范因道德风险而产生经营风险,遏制了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品德不良行为与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干预策略,特别强调了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弱势群体心理偏差的成因 职业中学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目前职业中学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在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长期处于困难或不良状况的那部分学生,具体对象为学困生、贫困生和留守生。本文所涉及的“心里偏差”,指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行为倾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兴旺、民族的未来。然而,受社会上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上凶杀、暴力、色情等影视作品及网络、报刊杂志等也常常对不良行为的渲染,使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令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6.
对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已是刻不容缓。行为习惯教育,即做到自尊,自重、自勉,自信、自强,自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向上,有益他人,从而真正有益自己。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首要一点是:帮助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以健康的心理、饱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些有严重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像失去了自控力一样,稀里糊涂地上贼船,破罐破摔。中学生不良品德的产生与社会,家庭.学校甚至和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时事社报道,近日公布的一项有关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认为,在防止青少年不良行为方面,作用最大的是家庭。认为学校作用最大的受访者仅占3.7%。该调查由日本内阁发起,在日本全国3000名成人男女中进行。调查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目前的性成熟年龄普遍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前了4至5岁。孩子们正在被成人的不良养育方法和周围的不良环境“催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对于当今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问题,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种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全面下降即通常所说的“思想道德滑坡”论;另一种就是青少年思想解放,敢于更新观念的“全面进步论”。很明显,以上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既不能做出“全面下滑”的悲观估计,也不能给以“全面提高”的乐观肯定,而应当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眼光全面评价当今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那么,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到底如何呢?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的调查表明:当今青少年比较…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之间不良行为的相互感染,是一种社会不良心理的“传染性疾病”。不良行为传染,在学校中也有一定的市场。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学生的心理表现,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预防和处置不良行为传染,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良行为传染之所以能够在学校中滋生和传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本文意在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分析和探讨学生在不良行为传染中的心理表现。从我多年来所观察到的情况看,学生中的主要心理表现为从众心理,崇名心理、猎奇心理、攀比心理、角色心理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