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能输出和人才培养平台,具有促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技特派员深知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探索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对涉农专业存在认知误区、专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不深、“校农合作”重视不足是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主动适应乡村振兴对多元化涉农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通过思想引领培养“三农”情愫、专业整合强化人才支撑、依托社会服务搭建“校农合作”平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等途径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并提升师生主动服务“三农”的社会意识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发展进入了崭新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精准培育人才,有利于拓宽高职大学生就业渠道。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机遇出发,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外延,与高职院校教育紧密结合,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加快高职院校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与兴旺发达之路。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生源充足、就业质量提升及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高职院校应借助政策“利好”,结合自身优势优化办学领域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科技创新工作对高职院校提高师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与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我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专业人才优势,践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根据学校“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探索形成实践思路,不断总结凝练经验和做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助力学校内涵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效赋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乃破解“三农”问题之良策。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发展要聚焦技术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学科优势,夯实乡村生态振兴;聚焦培养培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聚焦文化浸润,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面向乡村发展,需要转换帮扶思路及逻辑,从把握大政方针政策,形成联动机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绘就发展最大同心圆等方面精准对接乡村“五个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科技、人才、文化等支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发展致力于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帮扶和实现技术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服务理念的重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优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回应乡村发展的应有转变。面对时代的嬗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认真审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梳理分析技术与人文、单一与全域、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通过淬炼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技“创新力”、整合产教“匹配度”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强化责任担当,勇担服务乡村振兴重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明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推进横向合作、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联络沟通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多策略推进科技创新与服务,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一种生活化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加强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志愿服务融入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路径的研究,文章从志愿服务融入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影响、困境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挖掘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根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审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呈现出的功能价值,并结合自身优势,增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文章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实例进行研究,回顾总结了其前期创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三路径”行动及阶段性成效,在梳理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采取激活“三要素”、促进“三融合”的工作举措,以期从激活职业教育供给要素、促进文化教育资源融合等更多层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此背景下,从广西涉农高职院校是否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为广西乡村振兴培养对标人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广西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情况,并提出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菲  赵劲松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58-6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力类高职院校与帮扶驻点村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基于帮扶驻点村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输血+造血”式帮扶的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村两委班子、“两后生”、青壮年群众的思想政治高度、技能技术水平,切实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帮扶与后盾支持的作用,以期为电力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科特派”双师团队优势,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向乡村转化。文章分析了高职“科特派”双师团队的特点与优势,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科特派”双师团队服务三农的长效运行机制,总结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省级+市级+院级三级联动”科特派服务模式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面临院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师""生"两侧的双重性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需改变院校供给侧结构以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师""生"侧吸引力以储备乡村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办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培养人才等重要职能。助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应采取开展校村合作;进行职业学校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建设“三师型”双语教师队伍;进行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组建产学研教助力联盟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进  蒋聪 《教育与职业》2022,(14):108-112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是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加速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高技术技能人才、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然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乡村发展面临“人才荒”,劳动力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反差。文章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供给与培养质量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培养如何匹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议分三个阶段,即入学期、培养期、求职期,从学生、地方企业、政府及学校自身入手,多方联动,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兴趣度、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组成的四维分析框架,并以浙江17所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表现开展实证调查。经分析,高职生关于乡村振兴的“四维表现”差异明显;高职生的性别、生源地、专业大类等基本信息对“四维表现”产生显著影响;提升认知度或认同度有助于间接提升参与度。基于此实证研究结果,对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与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向推进,高职院校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从政策导向、战略导向和需求导向三个方面分析高职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动力机制,构建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分析框架,探究提出填补结构洞节点和增加合作频度的嵌入策略,进而从涉农人才培养、乡村技术服务、乡村观念转变和乡村文明提升等四个角度提出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为高职院校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