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发生了变化,培训的机构、培训场所以及专业教师逐步从普通高校(大学商学院)向企业转移,培训形式和做法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相继出现企业自己纷纷建立公司大学的现象。据“美国一中国发展集团”总裁大卫(David)教授介绍,到20世纪末,在美国共有1600多家企业兴办了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2.
孙琪 《教育评论》2022,(9):146-153
美国大学中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从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至二战结束,美国主要的几所大学开始设立助教制度,可以认为是助教制度的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都出现了急剧增长,这一阶段可以视为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快速扩张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助教制度出现在更多的博士学位授予院校,并细化出培训、评估、激励等措施,可以看作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日趋完善阶段。不同阶段由于受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导向下的国际学校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市场机制驱动下的国际学校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特征,期望通过对国际学校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发生了变化,培训的机构、培训场所以及专业教师逐步从普通高校(大学商学院)向企业转移,培训形式和做法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相继出现企业自己纷纷建立公司大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就业培训政策的历史沿革与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其解决有赖于综合、系统的改革,就业培训是一个重要措施。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就业培训政策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阶段:二战前"前就业培训时期",培训尚未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战后至70年代初"就业培训时期",再就业培训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创业培训时期",培训被赋予创业培训的新内涵;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培训时期",就业培训日趋多元化。当下需要立足于失业人员个体发展的需求,结合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对就业培训进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英美国家大学理想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18世纪至19世纪末、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战前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反对新大学,意味着传统大学观念的成熟;第二个阶段是反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第三个阶段是反对现代性对大学的戕害.在第三个阶段,中国大陆的大学理想研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融入了这一学术史历程.最后,本文提出了大学理想研究的局限和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的"第4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4级教育”即“高中后非高等教育阶段”的转型教育。我国的第4级教育原来的主要对应点是在普通高中教育基础上的“大中专”教育、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短期职业大学”教育等,现在应主要指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转型”和“就业”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应具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针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具体的工作技能;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职业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培养学生特定的工作技能;第三阶段从21世纪初至今,职业教育呈现出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具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德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研究主题以东西方国家教育比较及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德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程度较低,有十余所高校设有比较教育学讲席,其中汉堡大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德国共有3种重要的比较教育学期刊,“国际与跨文化比较教育分会”是学科交流的最重要平台。德国有较多国际知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整体来看,德国比较教育学目前处于“失意”和“复兴”之间。  相似文献   

10.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一种由企业出资建立的新型教育培训组织,起源于20世纪中叶美国一些制造和金融企业的内部培训机构。其诞生的主要标志是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的克顿维尔学院和1961年麦当劳公司建立的汉堡大学。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尽管企业大学到处都有,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企业才真正开始对企业大学产生巨大兴趣。进入上世纪最后10年,世界上很多名的大企业,纷纷开设企业大学,如摩托罗拉大学、丰田大学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战后这3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发现扩张期中的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标准与要求偏低;学位过分专业化,普通教育受到削弱;教学过程具有片面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大学教师学术生活中平添许多"彷徨困惑";学习环境氛围不理想,学生学习投入明显不足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学的内外部法律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大学在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从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逐步向“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办学实体转型。大学开始由“统治”到“治理”。而大学治理本质上是通过法律进行治理,健全的治理结构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部分杰出人士、实用主义思湖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推动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和联邦政府政策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新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新教育史学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宽度和深度。新教育史学在德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扩大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史研究的中心从政策和课程转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际互动;计量方法被广泛采用,对社会机构的变化作出了细致的检验等等。但新教育史学也受到诸多批评,如教育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色,并且在当今德国的教育史研究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仍然将现代教育的矛盾性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中心,这些将使德国新教育史学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期至50年代的屏蔽价值关注“目标达成”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价值渗透关注过程的“方案评价”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关注价值评定“综合”阶段。研究视域围绕着对教育目标的批评和实施过程的批评得到拓展,其中缠绕着各类教育参与者的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30年间,美国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并且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财政紧缩以及院校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国著名教育战略家乔治.凯勒提出了著名的大学战略规划理论,指出:大学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切合自己发展的战略规划。本文将对该理论作一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8.
营利性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二战之后,营利性大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联邦政府的补助与调控为营利性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营利性大学的数量、招生规模增长迅速,办学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在所有制形式、校区数量和覆盖区域、颁发的学位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研究者认为,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最终形成阶段;第四个阶段从2001年“七一”讲话至中共十六大,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养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教师职后培养模式,称为“校本”模式(School—based In Service Education Model),是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针对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搞的教师职后培养严重脱离实际、效果很差而提出来的。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