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5.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6.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上非常具有特色。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的主旨、主人公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态度变化等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部作品主旨成功揭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以青少年在青春期中的成长变化为蓝本,通过设置象征符码来隐喻个体生理与心理变化,并创制多层空间来揭示成长过程中的多重个体特征,最终经由对镜凝视行为映现主体与他人的和解以及自我认同,使得观众在轻快幽默的青春叙事中实现了与故事角色的成长。此外,剧作通过仪式与旅行过程,宣告了全球化浪潮下成长的开放性特征,这也使得认同具备了开放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个文本的叙事话语分析,试图辨析20世纪文学与历史的复杂缠绕,以期寻找文学话语中的历史叙事。本文认为,20世纪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和市民话语的历史建构,并以其特有的美学光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穿透了历史、超越了历史。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康拉德被西方评论界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推动了叙事艺术的发展与革新。目前对康拉德作品叙事艺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中长篇小说上。然而,事实上他对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大都是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进行的,因此对他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更有助于理解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与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作品的整体艺术魅力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康拉德早期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青春》为例,分析了其中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的特色,以期从中深入理解康拉德叙事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在东西方文坛,有两位作家虽在时代上跨越百年,却都在爱情的母题下叙述女性成长。运用性别叙事视角,阐释两位女主人公成长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源,通过中西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女作家在男权中心话语文化秩序下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分析戴维.洛奇《换位》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对戴维.洛奇而言,"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被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的技巧或手段,他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且是利用空间来表达和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空间叙事理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规律,空间叙事侧重于在文本叙事的基础上呈现小说的空间结构。小说的空间是抽象的,并依赖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同时它又影响着故事情节的统筹安排,所以掌握小说的空间叙事概念别具深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第九部小说《仁慈》,作为语言大师,她运用独特的章节安排,以及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赋予小说叙事强烈的空间感,这种纯熟的空间叙事技巧突显了莫里森的文字驾驭能力,也赋予小说巨大的叙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空间与叙事的关系在“后经典叙事”的语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使用龙迪勇先生的《空间叙事学》中空间叙事角度去分析经典名著《雷雨》,我们会发现《雷雨》作品中故事空间与叙事的巧妙关系和故事空间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呼应,也会发现《雷雨》打破了单一线性叙事而拥有了“一对多”与“多对一”的因果关系,创作出了非线性模式的分形叙事。总之,使用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可以为我们分析、鉴赏《雷雨》这部经典作品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纵观50多年来不同时段的研究状况,对"十七年"小说的认识走过了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90年代曾一度被轻视与否定的"十七年"小说重新进入研究者视野遂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以《青春之歌》为例,探讨新历史语境下"十七年"小说的研究,这对于重估"红色经典",筛选"经典作品"入史并进一步拓展"十七年"小说的研究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验式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易于儿童接受的特点。当前,电视媒体将体验式教育模式搬上荧屏,给体验式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探索领域。但是,媒体操作下的体验式教育也存在忽视儿童的情感、心理和认知承受能力的问题,这背离了体验式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青春叙事,其主题多集中在对感觉文化的表述和自我的审视。以韩寒和郭敬明的具体作品为例,他们在叙述故事中体现出鲜明的"忧虑"和"忧郁"特征,叙述主体的自我打上了鲜明的"少年强说愁"的文化色彩,透过这种叙事表述,其内核是年轻一代的成长体验和青春期特有的张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批判,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18.
逯艳 《考试周刊》2014,(34):31-31
《青春万岁》和《恋爱的季节》是王蒙的两部长篇小说,也是受众接受度和认知度相当高的两部作品,虽然两个文本间隔四十多年,但是作为"青春体"小说创作的典范,对当代语境下的年轻读者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文章从小说创作的文本层面和当下语境受众群体两个维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揭示这两部时隔四十年之久的作品在当下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和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巴金在小说《寒夜》中根据主人公汪文宣的行动和心理构筑了社会空间、家宅空间以及梦境空间三个主要的空间,并以空间的转换带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推动叙事的进程。《寒夜》中空间叙事主要体现在社会空间与“冬夜”时间的隐喻关系,家宅空间的封闭性和“窗户”的透视性效果以及梦境空间的建构对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等方面。《寒夜》的空间叙事艺术为理解巴金后期小说的创作风格和文学史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路》和《传染病屋》分别是当代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和当代英国作家吉姆·克雷斯的作品,是典型的灾难小说或后启示录小说。它们题材相似,通过描写“逃离—路上—出路”三部曲,充分展现了人性中的爱、善、恶等特点,既隐喻性地暗示了大灾难的根源,又给予人类以希望和出路,达到了警示和鼓舞的双重目的。以“路”叙事,不但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且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因而成为两部后启示录小说不谋而合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