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二战后媒介研究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益祥 《新闻大学》2020,(2):69-79,121,122
"媒介研究"是英国文化研究发轫以降的一大核心旨趣,其兴起与二战后英国"丰裕社会"的来临、媒介文化的爆炸以及"新左派"诞生的特定历史情境紧密相关。"文化马克思主义"旨在破除教条主义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模式的机械阐释,强调从一种隐喻意义上理解二者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并且在社会历史总过程中将"文化"重构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霍加特、威廉斯以及青年霍尔的早期研究充分展现了"文化马克思主义"在媒介研究领域的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交互视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弹幕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借助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和韩礼德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弹幕视频广告的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弹幕视频广告话语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厘清弹幕视频广告的话语组织规则,以期对弹幕视频广告在产品营销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广告形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纯新闻"已然成为新闻研究的热词。在探讨"纯新闻"及其派生的理论亚代码时,发现"纯新闻"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理论假定,其利于观察新闻的本质正在于它的非纯粹性。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关系,新闻话语成为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话语形式,因此它并非孤立产生,而是由整个社会赋予;新闻叙述实际上是消息提供者、新闻工作者、读者、新闻传统共同努力的社会活动,它们合力定义了什么是新闻,一起构建了社会图景;新闻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式,辩证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话语理论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话语理论的发展不仅有其显著的语言因素,而且还有深刻的文化知识构成。从语言观念的角度来看,巴赫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在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话语关系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语言观念对文学方法的影响,这对于理解现代话语理论及相应的文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浩男  侯长生 《东南传播》2021,(10):104-106
"泛审美化时代"的到来被视为消费文化下审美的异化,即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共同泛化,考虑到身体美学对于身体意识与环境共生关系的强调,可将其描述为身体景观进入大众文化被感性化,且受到消费主义过度关注,进而产生的审美话语丢失,身体在其环境中受到多重话语的摧残而缺少自发性的审美反思.本文以社会发展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身体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批判消费文化对于身体审美的消解和压缩,使身体呈现出更多的消极意义.并探讨消费主义对身体的压迫与身体审美直接进入大众文化环境间的密切联系,声讨非反思性的身体意识对身体审美话语的消解.  相似文献   

6.
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与社会变迁》中的话语理论影响深远。其理论主要来源之一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不过费尔克拉夫对福柯的解读与福柯原著存在很大误差。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从费尔克拉夫和福柯的原文出发来质证该误读。费尔克拉夫认为,福柯话语理论的“话语建构性”“话语实践意义由它与其他话语的关系来界定”“权力的话语本性、话语的政治本性、社会变化的话语本性”等观点“弥补了语言学话语分析的不足”,同时批判福柯“缺乏对语言文本、实践以及抵抗性权力关系关注”。但本文在分析福柯的理论后指出,费尔克拉夫在展示福柯的话语理论时,不但忽略福柯“话语”概念的内涵,而且没能理解福柯权力在主体、社会现实建构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权力关系的抵抗性特征与存在条件,片面强调话语的作用,把福柯的话语理论化约为“政治话语本体论”,一种“特别话语”的结构主义。尽管如此,费尔克拉夫从福柯处启发的话语理论为话语分析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爱凤 《新闻大学》2012,(3):100-105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在中国,微博的崛起和发展是一个具有变革性的文化事件。在当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政治理论已经过时,以文化身份、个体欲望、多元价值诉求为核心的文化政治既显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活跃在微博空间。微博重新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权力关系,那就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被忽略、被压抑、被定义的弱势方依靠话语"释放"和"聚合"的力量,对权力关系的强势方发起了挑战。这种嵌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文化政治一方面释放了大众传播时代被抑制的大量平民话语,在某种时刻成为社会压力和矛盾的减压阀,另一方面也对宏观社会政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受多元文化背景、谈话者权力关系、传播活动属性等因素制约.运用互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基于《非正式会谈》的语料,从话语形态表征、话语互动实践、话语权力博弈三个方面展开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传播是以日常交流会话形式呈现的,话轮构成主要以句群或者语篇为主,话轮争夺以合作型故意打断为主,会话秩序较为正式,有间性提问穿插;说话者通过互动修辞手段和建构多重话语展开话语互动实践;跨文化语境中的会话具有"权力博弈-文化认同"的特点.跨文化语境中的冲突难以消除,但是通过调整话语手段可以消弭文化鸿沟.跨文化节目的话语内容应当以意义共享为前提,构建宽容开放的话语互动平台,以理性和尊重破解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杰姆斯·罗尔在其<媒体、传播、文化:一个全球视角>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全世界大众传媒的内容,会发现多元的矛盾的话语是其最基本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图书馆界对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追求为背景,旨在考察现有乡镇图书馆建设所依据的"乡镇图书馆"意义(meaning)及其对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影响。该研究按照话语分析的思路,审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10份涉及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政策文本和四个县级行政区划中12个乡镇的图书馆服务。研究显示,我国涉及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政策可以分为三类:基层公共文化政策、乡镇综合文化站政策和图书馆事业政策。它们包含的乡镇图书馆相关陈述隶属于两大话语体系: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和世界公共图书馆话语。前者将乡镇图书馆等同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并将其排除在公共图书馆范畴之外;后者将乡镇图书馆界定为公共图书馆的基层服务网点,将其视为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本研究分析的三类政策中,基层公共文化政策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政策同属于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图书馆事业政策则杂糅了世界公共图书馆话语和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的陈述,表现了它试图调和两种不同话语体系的努力。本研究调研的12个乡镇(包括5个已经开展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乡镇)都是按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建构的乡镇图书馆意义(即"乡镇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公共图书馆")在打造乡镇图书馆服务。本研究认为,这种意义及其实践无法产生专业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瓶颈。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3):1-7
流行于网络的"模仿体"创作是近年来越发显著的网络文化现象之一。本文以戏仿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网络模仿体四种以戏仿为基本特征的修辞类型:对位、亵渎、夸张、悖反;并深入分析"模仿体"的三种话语功能:表达利益诉求、批评社会现实、揭示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模仿体"的话语意义:作为公民"另类"的政治表达方式,以及作为官方话语形态之外的话语生产方式,参与了积极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2):48-58
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的有效传播中,传受关系并不是发散和非对称的,而是具有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层级对称性,形成一种趋同和趋近的"话语流动圈"。这种话语层级并非基于实体性或线下性的社会因素,而是基于线上性和准虚拟化的话语特征。在有效信息流动中,受众最有可能对和自己的话语层级相近的传者进行反馈,传者得到的反馈最有可能来自和自己的话语层级相近的受众。对传-受者的话语层级基于线上活跃度、互动性、影响力的定量检验和分析显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传播中的"话语圈层"现象,在所考察的媒体样本中是存在和显著的。社交媒体研究需充分重视传受关系和传受结构中的"话语圈层"效应和机制,以及在这种结构背景下的信息流动有效性和话语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政治具有社会化表演的特征,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和"后真相"政治的蔓延,这种特征在当代显得格外突出。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政治网络媒介叙述文本的符号叙述学分析,综合媒介情境论、话语理论,明确了相关叙述文本的纪实叙述类型,并对其叙述内容中的"台词设计"进行辨析。同时,本文从否定性、肯定性两个向度出发,对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策略及其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分析,并强调作为解释社群的民众对叙述事件的意义解读决定着媒介叙述文本的类型、内容和叙述技巧。由此提出,对"后真相"时代美国总统政治的研究应当以关注其民众的接受状况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一、何为受众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是个包含内容庞杂的术语.就"权力"而言,从其本质、表现、属性、存在形态等角度解释有能量(能力)说、资源说、关系说、结构说、"眼睛说"、媒介说、软硬说几种观点.但无论对权力作何种界定,权力的策略、网络、机制和所有这些策略赖以实施并被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才是权力研究的重点,这个手段,主要便是"话语"的运作.关于话语有两种看法:一是把话语视作语言中具有灵活性的那一部分,一是将话语视作"语言的运用",即话语是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对话.将话语视为实践活动契合了福柯的话语权力思想,福柯认为话语是在书写、阅读和交流中展开,其生产按一定程序,在一定控制下进行选择、组织和传播.话语暗含着复杂的权力关系,也是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话语和权力一起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活动因素.因此,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真正的权力通过话语来执行,通过话语实现的权力才是切实的、有效的,话语之场就是权力运作之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处理框架效果实验材料的步骤中充分体现框架建构的作用,更紧密地联系效果实验研究设计和框架的理论概念,提高框架研究的效度,本文首先对媒体框架的概念,框架话语包的各类组成元素及其和编辑部文化间的关联作了描述和讨论。基于理论分析,本文以如何在框架效果的实验中将主流美国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常用的"政府过失"框架植入实验材料为案例,具体提出研究者需要首先确切描述该话语包内各类象征资源的主要特征,然后邀请两位以上的资深记者作为美国主流媒体编辑部文化的承载者分别处理实验材料,最后,经研究者和记者讨论后采用共同认可的处理手法和内容用于下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文本"和"历史叙事"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威权式遗产话语"是如何再生产"遗产事实"的社会实践过程。本文选择杭州段运河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申遗前后社区历史和文化"再生产"的实地调查,发现其经历了遗产话语再生产、遗产空间再生产和遗产文化再生产等"遗产化过程"。桥西文化历史街区的研究表明,遗产空间的再制造尽管满足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标准,但同时造成了对原有社区历史的"矫饰"和"文化灵韵"的销蚀。文章认为,中国大运河其实是在遗产话语的"绑架"下,经过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符号化的再生产,"被再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媒体话语中的文化制衡——中国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进入新世纪后迅速崛起的大国,对其国际传媒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对媒体研究中的理论普世化和民族国家化倾向进行反思,然后从多元文化的新视角,论证关于中国国际传媒话语的“文化制衡”的观点:中国对外传媒,通过各种话语形式,追求文化权势平衡;这股媒体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美国西方的霸权。根据这种新视角和理论,论文继而提出相应的媒体话语分析框架,对2005年中国主流报刊就人权问题回应美国的话语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该实证分析的结果,文章提出中国国际传媒对抗文化霸权的话语策略的雏形框架。  相似文献   

18.
研究毛泽东新闻作品的论文很多,绝大多数都将毛泽东的新闻作品视为新闻写作的典范,对其进行传统修辞技巧的分析。其实,毛泽东新闻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新闻写作本身,而是应将其视为政治领袖通过公开媒体发声、进行广泛政治动员的话语实践。在媒体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这一话语类型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借鉴英国"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的政治修辞理论,通过分析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的新闻评论文本,尝试总结出这一具有强大力量的系列新闻评论所采用的话语修辞方式。同时也说明,对于毛泽东新闻作品的研究完全有可能转换范式,进入到更加广阔的政治传播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化研究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之文化工业化理论与英国大众文化研究理论和模因论尝试对该类社会现象进行文化研究,解释其成因和表现形式,并试图提出应对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20.
尽管组织文化是在组织内部各个主体之间产生的,但这一过程并非自发地完成。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与组织内的权力旨趣、深层结构密切相关。从批判学派关于组织传播中的话语、权力、等级制和统治等相关理论考察分析"传销组织"这一既典型又反常的组织类型,透过其温情脉脉、追求"成功"的面纱,揭露其强霸式的组织机制、组织架构以及运作逻辑,并重点发掘其"邪教"性质的组织文化"潜规则",希望能从反面说明建构积极健康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组织文化传播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