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像成人那样更多地依赖语言。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所展示的:儿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他们的世界里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是要考虑到。教师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瑞吉欧的教育者相信:孩子有100种语言,要尊重孩子的表达。教师要为孩子的表达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孩子提供各种材料、工具,鼓励孩子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来诠释他们观察和思考到的东西。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让儿童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儿童的是活动的材料和思路,而不是让儿童模仿或者复制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儿童获得了自尊和自信后会很好地悦纳自己,不会自暴自弃,这样就会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良好的行为。 儿童对自我的判断多是来自外部,常常把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当做真实的自我,尤其是来自父母和老师这样的权威者的评价,更能让儿童确信自己是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手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到自己的言行。不同的教师带出的学生各不相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出自一位或几位优秀教师的培育。他们在班集体建设上、学生能力培养上,可能方法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与孩子为友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面对的是许多的孩子。有的孩子生性乖巧,讨人喜欢;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伶牙利齿;有的孩子天生内敛,沉默寡言;有的孩子乐于助人,善解人意;也有的孩子只顾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去放弃个性,也没有理由以貌取人,更没有理由忽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每一个孩子更像是来自不同土壤的花朵,绽放着各自的美丽,散发着不同清香。而教师则是护花使者,用爱与信任灌溉、呵护每朵小花,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这是我们教师最想让刚入学的儿童获得的一种体验。为此,我们教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情境,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其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来缓解低年级孩子的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一特点,也不乏是一种好的方式。一个有责任意识的教师,会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研究、探索并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属于自己的、让人尊重的一片蓝天。让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2007,(2):21-21
学前儿童能否画出既有水墨韵味又有童真天趣的水墨画宁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幅芭蕉小鸡图可能有范画参照,但教师在指导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笔墨变化的感觉,不求纯熟准确而保持孩子特有的稚拙天趣。我的建议是,同样用传统笔墨技法教学,如果让儿童自由构图可能更有新意。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2007,(9):22-25
1.非常高兴有这样一次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请问刘老师,您觉得了解与研究儿童,目前老师急需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2.托班老师常常像战场上的士兵,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几乎没有空余的时间.这时我们该如何来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呢?  相似文献   

9.
谈特教教师在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改变了盲、聋哑学生以及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交流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种崭新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协作、对话与交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编制不同的教学软件,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思想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好模仿,喜欢游戏,好提问,喜欢成功,喜欢称赞。但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对孩子的好奇、好问、好动等表现出不耐烦或过多的管束,有的教师甚至当众讥笑孩子的缺陷,随意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些都是不懂得幼儿年龄特点,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表现。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特点、需要和应有的权利,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爱护儿童,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去滋润每个孩…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成长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在家庭和社区里,所有成员应共同为儿童的利益创造良好的条件。1.与家庭的交流应当运用各种方法让公众知道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及步骤等方面的情况。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庭之间应就儿童的成长以及和儿童家庭有关的问题,经常进行讨论、交流,语言应通俗易懂。假如可能,儿童在参加某一阶段学习前应有机会熟悉环境,教师及保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教学更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实际学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儿童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因此,课堂教学是应该成为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课程蕴涵的无限生机活力,把学习活动打造成生动活泼的乐园的重要渠道,成为教师实旅新课程时手握的第一柄利剑.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导的作用除了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对课堂学习状态的调控。具体到课堂交流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准确把握和及时有效的引导。在此,笔者就课堂交流中教师的发问,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徐丽 《山东教育》2008,(9):29-30
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3—4岁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游戏情境之中。游戏应该是儿童自发的、愉悦的、带有假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游戏的动机来自于儿童本身在游戏中获得的愉悦体验,所以,孩子玩游戏才会“忘乎所以”“乐此不疲”。作为教师,我常常为孩子的游戏情境所感动,因感动而快乐,因感动而幸福!  相似文献   

15.
徐文花 《教育文汇》2003,(12):26-26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经意的错误,而他们自己却未曾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指出,或许一会他们就忘记自己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因此,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面对面的批评。这里所说的面对面批评的含义是,对“学生日常行为中的过错,在现场给予批评指正”,但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美华素描     
●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终身喜欢音乐,享受音乐,让音乐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高效音乐课堂的味道:浓浓的音乐味、甜甜的儿童味和厚厚的文化味。●音乐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儿童是如何学习音乐的。●开发主题性音乐文化情境课程,让美好的音乐浸润儿童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与成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儿童的发展性。这就要求成年人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儿童的行为。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具体的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家长应当了解差异,发展孩子的长处,而不要总是拿发展得早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拿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  相似文献   

18.
正心理学和艺术领域的研究者都认为:只要给儿童提供时间、有意义的环境以及与成人、同伴相互交流的机会,就能增进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幼儿阅读依赖于互动的环境和阅读内容,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引发幼儿真实、丰富的阅读反应。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家长亲自给孩子讲故事,经常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更丰富的阅读反应,使孩子对一本书发生持续的反应。当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那将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林举卿 《早期教育》2001,(15):28-29
儿童主体发展课程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教学中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倡“教”与“学”的互动,儿童和成人的共进共长。教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儿童好奇、好动、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理解他们的思想,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肯定他们的认知结果,承认他们的勇气与智慧不亚于我们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园本教研的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培训方式有事件剖析法,“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活动等。其特征一是要根植于教师所处的教育实践情境;二是能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对教育实际问题的反思,并尝试重塑自己的观念和实践;三是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同事及专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