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策略一、抓关键词建立等量关系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数-用去=剩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等。这些数量关系中的数量就成了一道应用题的关键词。因此,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联想相应的数量关系,可顺利地建立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的教学内容。课标中的要求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乍一看,这样的要求和以前教材中的应用题(价钱问题、行程问题)的教学要求差不多。但是,从课程标准修订的宏观背景和精髓来看,就能找到其中的区别。第一,"在具体情境中"这一前提条件说明教学不能离开具体的情境空  相似文献   

3.
<正>数量关系是数学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把握和运用,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他们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这种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对数量关系教学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改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设计意图"一个数除以分数"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教材在该部分设计了"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这一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列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两道算式,再通过线段图辅助理解,直观展现出思维和推导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一般法则。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计算课教学是比较难的课题之一。为此,课前我就认真观看了随教师教学用书下发光盘中的教学实录。看完之后,我为那节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应用题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分化点,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1.帮助学生归纳几种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数学应用题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都有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农业生产问题的数量关系为: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根据应用题具体内容、结构的不同情况,启发、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顺利地列方程。所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巧借常见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化难为易学习列方程解题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  相似文献   

7.
王广学 《海南教育》2011,(10):44-4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个新的问题。列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具体做法。一、弄清题意,确定数量关系应用题文字多信息量大,应浏览题干一遍,了解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是哪一种问题,数量关系如何,如行程问题存在着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存在着数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浓度配比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思考:“路程=速度×时间”是在“总价=单价×数量”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二个乘法数量关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意义,并利用“路程=速度×时间”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怎样设计活动才能让学生对“速度”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如何挖掘乘法数量关系的一致性,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真实的情境支持与具象体验,从而实现数量关系之间的类化。  相似文献   

9.
在"比例尺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用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决问题时,总有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的感觉。通过重新整合教材,从比例尺概念的原始含义出发,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直接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中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赵斌 《山东教育》2012,(Z4):91-92
一、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与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考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分数解决问题是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它实际上是"因数×因数=积"这一数量关系的应用。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到了高年级,这个"倍数"由整数倍发展到分数倍,数量关系由"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发展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教学分数解决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转化,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工程问题是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但数量关系较抽象,学生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的编写,根据工程应用题的特点和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简单分数知识引人可用整数解答的例题,揭示出工程应用题的解法,这样,便于学生分析和解答。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重视例题前的训练,充分做好解答工程应用题的准备工作1.复习有关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使学生能熟练解答整数、小数范围内有关的应用题。2.运用分数知识分析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发掘隐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行程类问题的应用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题型,它的基本数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时可以参考下列路程的等量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对于相遇问题,有路程之和等于全程;对于追及问题,有路  相似文献   

13.
课改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十分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但第一轮课改后,数量关系教学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过多地关注信息的收集、整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往往一带而过,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思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常常是在生活经验或者直觉的支持下完成的。虽然他们把问题解决了,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缺少有意识的体验,不利于学生形成解题策略、提炼解题经验。《课标》修订时,明确指出:“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数量关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评析,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速度=路程÷时间"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行程问题是简易方程研究的重点应用题之一,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匀速运动.它涉及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基本数量关系为:速度×时间=路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小学数学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样难,只要掌握了固定的公式,是很容易的。常见的数学公式有:减法性质:a—b—c=a-(b+c);解方程定律:加数+加数:和;行程问题:路程=速度X时间;相遇问题: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买卖问题:总金额=单价X数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中的常见公式进行例题解析,以便供广大师生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页例3。 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程问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教材从达部分开始,将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本节课以“相遇求路程”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八册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在第九册中相遇问题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相遇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其中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典型例题为主,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读"什么?我认为老师们最为关键的是怎样"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想用以下实例来说明教材解读到底应该"读"什么. 例1:"读"教学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6×3=20×5=700×800= 60×3=20×50=70×800= 600×3=20×500=7×8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降低要求. 有些老师,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找到的规律——拔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难点。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变换、化归的思想方法,从而克服应用题学习中的困难,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一、让学生熟悉“价格×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基本数量关系,为应用题教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