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娅萍 《职业圈》2014,(8):22-22
工会组织是员工的“娘家”,是员工的“代言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就是工会最根本的职责。工会组织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企业,都要牢固树立员工利益无小事之观念,时刻把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答案是:北极。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钱成了  相似文献   

3.
明代文学研究也像中国的其他现代学术领域一样 ,经过约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 ,在研究方式上似乎走了一条由综合到分科并再到综合的发展模式。中国的传统学术是强调文史不分家的 ,所以谈文学总离不开历史、哲学等领域 ,王阳明是著名的哲学家 ,但在早期的几部明代文学史著作中 ,却很少有人不谈到他的 ,从明代的王世贞到现代的钱基博都是如此。可是到了建国后所写的文学史里 ,就再也难以见到有人专谈王阳明的文学创作了。因为 2 0世纪是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形成时期 ,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当然也就各有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既然王阳明被划分…  相似文献   

4.
文化总是在连续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没有继承 ,文化就会断裂 ;没有创新 ,文化就会枯竭。近代以前 ,儒学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 ,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它善于继承与创新。继承 ,使儒学始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品格 ,使儒学成为儒学 ;创新 ,使儒学不断实现自我更新 ,产生儒学新形态。重继承亦重创新 ,在继承中创新 ,继承与创新交织在一起 ,儒学因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历史进入近现代 ,儒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在批判中 ,儒学衰落了 ,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儒学还能不能自我继承与创新 ?这是个令人疑惑的问题。这里…  相似文献   

5.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11):63-63
从总体上看,中西方之间的误解不仅没有在减少,反而是越来越深。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媒体“走出去”,都具有工具性特征,即中国所说的“外宣”。不过,外宣方面的空洞无物是尽人皆知的,在很多时候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当然。这个责任也并不在外宣部门。在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情况下,中国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个“对外宣传什么?”的问题,而知识体系的创造责任并不在外宣部门。  相似文献   

6.
刘天宇 《职业圈》2013,(21):54-54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想坚守“生命线”,充分释放“生命线”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企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无论任何形势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动摇。  相似文献   

7.
一个知名度和实力都十分有限的出版社,5年中推出的两个系列的8本画册,居然本本畅销不衰,他们的“诀窍”在哪里?我们推荐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传统这个已被人说得不想再说的话题,到头来还是没有说清楚。到底什么是传统,传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传统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传统,把传统看成一成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妇女等概念并非单一的、没有时间性的 ,相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它们具有不同的表达 ,代表不同的意义。女性意识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别观念——“时代不同了 ,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 ,女同志也能办到”——的反拨。进入 2 1世纪 ,作为一个分析概念 ,女性意识的局限越来越明显 ,有必要了解、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 :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出了不少名人,李宇春算一个,郭德纲算一个。李宇春,一个不到二十的小女孩,在超女的舞台上PK了众多对手,一举成名,不但国内的媒体争相报导,就连美国《时代周刊》也把女孩的照片刊登在封面上,让这位姑娘着实“秀”了一遭。郭德纲的成名,更是有趣,一个相声演员,潜心于茶馆苦修十年,终于修成正果,让“相声”这一处于鸡肋之地的传统艺术再次热门起来。如果真的能就此拯救这个行业,郭德纲的功劳怎么记,大家都心中有数。不知道诸位想过没有,这两位人物成功的诀窍在哪里?他们怎么会“火”得如此一塌糊涂呢?想来想去,我茅塞顿开,他们的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是20世纪一个永不衰竭的话题。“五四”使许多人都有一种历史的晚生感。“五四”使我们迅速地跨入了现代,而更重要的是,一切在“五四”都已经发生过了。20世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讲述“五四”的故事,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也不过是“五四”这个历史本文的不断复制与改写。“回到五四”久已成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变革的一种策略和标识。这不仅因为“五四”构成了中国现代发展的一种深远背景,而且因为“五四”原始情境的复述往往为当代思想发展所遭遇的困惑提供某种解释。 “五四”是一个价值重估与价值重建的时代。对于我们来说,“五四”常常直接意指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思想高潮。今天,“五四”新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新传统,成为了我们精神与思想的重要资源与依据。“五四”时期从西方输入的科学、民主、进步等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今天普遍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准衡。无疑,  相似文献   

12.
王新业 《职业圈》2014,(22):20-21
时代是一个华丽的舞台,如果没有出色的演员,这舞台也就没那么光彩;当然如果没有这舞台,演员的发挥一样没那么痛快。相对而言,演员都很清楚必须从理智的角度去完善自身的情感演绎,因为单凭兴趣很难成就事业,更谈不上成为圈中的佼佼者。如同企业经营,用理智拉动生意链条,带来社会贡献,使得情感责任成为经营者的必须,它放在“舌尖上”这个舞台也是一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马慧 《职业圈》2012,(26):14-15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精神积累,在延安时期培育与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同志一再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四求四务”的第一条,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之实。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被认定为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以各种方式连接着历史与当代人之间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文化基础和基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红色文化遗产就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也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重新理解和翻译像《道德经》这种已经常常传用并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的著作,乃是一种需要一定证据的难以办到之事情,因此我们就把L'·D·贝尔纳教授那句朴实无华而富有意义的话放在本书的开头当作解释:“在有所发现中的最大困难,不是在于进行那些必要的观察,而是在于观察理解中要摆脱传统的观念”(《历史中的科学》,柏林1967年版,第38页)。《道德经》对于每个认真研究它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发现。作者采用的那些概念显然都是可作多种解释的;作者本身几乎也是不知道的;在整部著作里就没有—“些专有名词和其他任何说明能使一种时间编排成为可能,因此该著作编写的时代就只能按照文体标准(但是原稿和构想就不一定非在同一时期不可)近似地确定在某某“世纪”,也即确定在公元前第三世纪、第四世纪或第五世纪。这些客观困难还要包括翻译者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于汉语注释家,而汉语注释家本身又跟他们时代的神秘主义宗教思潮、儒学思潮、新儒学思潮、法家思潮和其他流派有着明显觉察得到的依赖关系,因此就会有意无意地歪曲或纂改《道德经》学说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以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神话”式经历,已成为90年代正宗的“中国”形象的权威“供应商”。他在《黄土地》、《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中描绘的原始情调,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唤起了原始中国的真实感。人们把张艺谋描绘的原始中国,就看成确实如此的原始中国。那么,张艺谋的原始中国究竟是一种真实还是一种虚构?它是“我性”的还是“他性”的?这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 原始情调与灵韵重构 张艺谋影片总是把人们抽离现实而引领到遥远的过去、甚至仿佛原始时期,与神秘的、野蛮的、朴素的、愚昧的东西相遇,而且,还使我们领略这种原始生活中弑父英雄与传统父亲规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彭定安先生在《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4期《国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撰文指出: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都仰赖于其民族每个时代的精英文化层通过刻苦学习继承传统文化,而又发挥睿智,努力从事文化创造,推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当然,他们的这种工作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全民族的集体社会实践,汲取全民族普通群众的智能与创造,加工、提炼而有所成。前者是源,后者为流。源流结合,相得益彰,乃有民族文化的辉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用于指导社会实践,都需要科学的表达形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保守精神:价值转型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商品化与大众传媒的支配性作用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而整体性的追求和文化对终极目标的承诺已退向话语的边缘。人们将这一时期概括为“后新时期”。所谓“后新时期”也就是对目前文化所出现的超出新时期文化的状况的描述和归纳。它既是一个时间上分期的概念,又是一个对当前文化特征进行表述的阐释代码。“后新时期”文化正经历着多重的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引发了不同的描述、阐发及研究,但人们都已注意到的一个文化现实是:一种新保守精神正在崛起,它已超越了八十年代我们所熟悉的激进的文化话语,在新的话境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文化抉择,而且也渗入了社会的一般心理与无意识之中。因此,这种新保守精神是如何在话语层面上发挥作用,是如何取得自身的合法性的,这一过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已经提出了一百年 ,这中间经历了几次大的讨论高潮 ,极端的有“全盘西化”和复归传统 ,此外还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从现在来看 ,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是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说”,因为这是中国文化比较现实的出路。传统即意味着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离开现实空谈传统文化没有意义。尤其在我们现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果、面临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综合创新”的意义就更大。但如何创新 ,也即创新的基础和方式是什么 ?我认为需要反思的是文化讨论中存在的两种比较大的偏向。一种是非历史主义观点 ,只满足于对不同文化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