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为大学生话语权的释放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伴随着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日益提升,话语权的行使与发展中也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理性与深度缺失等问题。高校需要从加强公民教育、优化校园氛围、发挥人才优势、引导学生自组织发展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多元化的空间.互联网具有互动性、草根性、开放性等特点,成为普通网民话语权实现场所,通过网民的广泛参与使一些社会事件形成舆论.如何做好建立网络舆论传播导向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网络舆论传播导向引导做好能够发挥网络媒体在促进社会和谐、培育社会风尚、推动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汪超 《文教资料》2014,(25):108-109
当前,学生社交模式的转变带来了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变。高校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平台功能及特点,结合高校学生发展特征和思想教育教学规律,将微信平台用于高校网络话语权维护和舆情引导方面,转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提升思想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师生群体之间原有的话语权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诱发、发酵和扩散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为了防范网络舆情风险的扩散,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健全学生利益表达机制,阻断舆情扩散风险源头,构建全媒体校园媒介传播平台,提升校园媒体舆论引导力和师生群体媒介的素养,实现师生群体网络话语权的良性博弈,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征,与大学这一特定环境相结合,使得高校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存在的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要采取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征,与大学这一特定环境相结合,使得高校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存在的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要采取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作为微博使用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发声"不容忽视。特别是当突发事件来临时,高校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事件,如何利用微博营造高校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些都是当下高校管理者需要积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着重探讨高校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微博舆论的形成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存在会给正式学生群体的活动带来障碍、会给学生群体中正确舆论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高校管理者可采取“时间差”操作引导、空间调控引导、以团体带团体和隔离术等措施对有不良倾向的非正式学生群体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学习能力较强的互联网新生力量,越来越多地将网络作为话语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渠道。学习者权力在客观上已经逐步形成,并主动谋求在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借助群体极化效应形成舆论强势倒逼高校给予回应。高校应当主动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倾听学生的网络表达,及时关注本校学生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建立网络事件预警机制;重视学生的网络赋权行为,引导学生理性参与高校治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NS网站以其特有的真实性、开放性和互动性风靡于各大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SNS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作用,也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参与、因势利导,做好社交网络中的舆论引导和学生思想指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层台阶。  相似文献   

11.
宁家治 《文教资料》2009,(10):169-170
BBS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重要的舆论阵地,基于开放、平等、匿名的网络平台所衍生的学生舆论和行为呈现出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特征.如何针对高校学生的网络舆论和行为因势利导,使高校管理效果能够事半功倍,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吉瑞 《科幻画报》2022,(7):173-175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社会步入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特别是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因此,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引导意识不足、引导能力欠缺、引导主体有限等问题,可采取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科学化水平、培养网络舆论引导的全能型队伍等方法,促进校园舆论环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日渐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也极大改变了普通公民行使"话语权"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在网络涉腐舆情应对与处置上如果做的不到位,很可能严重的摧毁企业形象。涉腐舆情发生后,企业应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应该如何借助各类宣传平台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师生在政治倾向与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客观上也造成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复杂性,表现在市场逐利性思想入侵网络对抗高校主流价值观,网络舆论非理性传播误导高校学生,网络文化潜在的不良影响难以掌控,西方价值观念借助网络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共享功能,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高师生政治鉴别力、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利用高校网络平台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等方式,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其中腾讯公司推出的QQ聊天工具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社交平台。针对青少年特别是"95后"的移动社交行为特点,探析QQ平台中最重要的两个功能(QQ空间和QQ聊天工具)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带来的有利条件,QQ平台在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诉求表达的内容、原因,以及网络诉求表达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认为必须开辟多种诉求渠道,培育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建立果断应对的诉求处置制度,才能发挥高校学生网络诉求的正面效应,避免学生个人偏激行为及恶性群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后,SNS中原有的传播格局已然改变,使得SNS用户在关注身边琐事的同时也开始去关注宏大的社会事件。一旦有重要社会事件发生,就会促使网络舆论围绕"社交媒体"快速成型,并在"社交媒体"的引导下,与现实社会舆论逐渐趋同,最终合并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表明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的过程并不像既有研究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主导下多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突发事件是高校中非常常见的事情。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策略展开了细致的阐述,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BBS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因为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其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依托网络媒体存在的电子公告板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又称“网上论坛”或“电子论坛”,则是网民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最主要场所。多种统计资料表明,高校的BBS深受大学生们喜爱,也是访问量和登录最多的地方。大学生们登陆后,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下发帖子(文章)、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网络舆论。一、高校BBS的舆论特点1.语言形式丰富多样,表达自由而宽松。网络信息的传递绝大部分依靠网络语言,语言的表达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充分利用互联网管理学生、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与挑战、"互联网+"学生管理模式优势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的趋势,指出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