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拉克战后乱局,拖住了美国“整合”中东的既定步伐,故此,美国亟需打破外交僵局,使战争、占领、政权更迭、移植“民主”及全面“整合”中东合法化  相似文献   

2.
曾嵘 《湖北档案》2005,(8):36-37
盟国安排中国派兵占领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战后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中、苏、英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该派出军队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早在日本投降之前,美国就已确定了单独占领日本的方针。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实行分割或划分占领区。”他还说:“不容许苏联控制日本的任何部分。”8月11日,美国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由美苏分任占领区总司令的要求。8月13日,美国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道格拉…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苏联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其在旅大地区的特殊权益。本文通过对旅大接收过程进行考察分析了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中,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斯大林和毛泽东就看出,金日成已经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如果苏、中不出兵援助,金日成就完了,美国就会占领全朝鲜。斯大林有他的打算,他不想让苏联出兵和美国直接冲突。当时苏联刚刚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  相似文献   

5.
刘作奎 《北京档案》2004,(11):38-40
战后盟军占领日本的安排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驻军日本的事宜.美国总统将任命麦克阿瑟为驻目盟军最高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遣军队对日本进行占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月之后,就于1949年12月16日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动,也是第一次出国访问。出访的目的是和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结盟,但这次出访以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把原本有望建立的中苏同盟变成了美国、中国、苏联之间的三角外交。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十四世纪“黑色疫魔”———鼠疫的足迹曾踏遍欧洲大地,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场鼠疫,罪魁祸首是四条腿的“鼠”,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大地却肆虐着一场由两条腿的“人”造成的人间惨剧。1931年至1945年日军对华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除实行军事占领、经济掠夺、文化侵略外,更公然违背1925年日内瓦国际公约,对华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然而,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日军对华细菌战的罪行和史实却被企图独占日军细菌战研究成果的美国刻意隐瞒下来,直到近几年,随着中外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人士的努力,日…  相似文献   

8.
日本索取北方四岛日苏之间北方领土的纠纷。始于1945年9月苏联军队占领日本列岛北部的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要求苏联参战,以便在日本北部牵制日本,代价是根据《雅尔达协定》,将库页岛南部归还苏联,千岛群岛也交给苏联管辖。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签署时,日本正式放弃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但该条约没有明确划定千岛群岛的范围,结果苏日双方各自提出本身的解释法。苏联认为国后岛和择捉岛属于千岛群岛;自然就是它的管辖地。至于齿舞和色丹,一等苏日正式缔结和平条约时,即可归还日本。然而,日本却认为国后和择捉为其固有领土,不包括在千岛群岛之内。苏联理应将它们和齿舞、色丹,一齐交还日本。  相似文献   

9.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历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战后欧洲百废待兴,在战争的废墟之上重建家园已属不易,将破碎的文化重新缝合更加困难,西方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转型。艺术家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创作的。战后的抽象表现派画家们逃离了令人失望的现实世界,渴望到内心深处寻找一片纯净的精神乐土,欧洲艺术界的目光有史以来第一次聚集到美国纽约。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乔纳森·费恩伯格如椽之笔写就的《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相似文献   

10.
1918年,即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后,海明威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下,怀着民主理想愿望,奔赴欧洲战场。作为红十字会一名司机参加了战争,身中两百多块弹片,遭受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战争严重摧残了海明威的身心。炮弹的炸裂声常回响在他的脑海里,其影响之长、之深远以至于直接导致他失眠、痛苦。他厌恶、逃避甚至诅咒战争。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不抱希望,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甚为浓重。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整整50年了。由德国、日本、 意大利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全球战争。以苏联、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组成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这场浩劫使人类社会的进步推迟了许多年,但最终以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而宣告结束。 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已非昔日之世界。但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们仍然不能忘记,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也没有忘记,他们希望以史为鉴,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来临,世界各国人民举行了各样的活动,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把传播学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归因为战争、经济、社会等客观原因.的确,美国本土远离战火、经济发达,使得学者能够潜心研究创造,而欧洲战争动荡、纳粹迫害导致一大批欧洲学者逃避战火来到美国这个当时算是“宁静的港湾”.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先驱”中的两个人——拉扎新菲尔德和勒温均是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而且由于战争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战争、制造舆论打击对手自信、瓦解敌方阵营等现实需求,也刺激了人们对于传播学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战后欧洲史》(全四卷) 作者:托尼·朱特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168元 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4.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大规模战争,涉及到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其中,苏联参战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为此,俄罗斯专家戈巴雷夫查阅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大量档案,将一些情况披露出来,内容包括苏联被迫卷入战争、苏军秘密拟订对美军作战计划、协助中国对付美军原子弹和帮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等。  相似文献   

15.
1 21世纪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知识的占有 1.1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1世纪是经济战争世纪,经济战争是无情的,它没有前后方、没有区域性、没有时间性.军事战争战胜国占领战败国领土,占领战败国的市场及夺取其原料,经济战争则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和平地占领别国的市场.经济战争是一场竞争,物竞天择的严酷规律仍在作用,若输掉了经济战争,一国的政治地位及生存空间也会受到压缩.  相似文献   

16.
刘晓军 《航空档案》2005,(10):44-47
第二世界大战末期,海军陆战队在重绘世界政治版图,新的列强扩张政治经济势力方面发挥了巨大而独特的作用。如苏联向日本宣战后,其海军陆战队立即登陆并占领了具有重大战略和经济意义的南千岛群岛,日本战后数十年一直妄图索要其中4岛,一直未能如愿,而苏联仅仅向日本和韩国出卖4岛周围的捕鱼权就获得巨额收入。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尤其是在东北,美苏对抗与国共斗争交织在一起.美国为对付苏联,一方面积极帮助国民党接收东北,另一方面积极扩张外交势力,努力重建其领事机构.位于辽东半岛的大连,因其处于苏军控制之下的特殊地位被美国认为具有特殊意义.美国驻大连领事馆始设于1906年9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领事馆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美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对抗拉开帷幕.1945年7-8月的中苏谈判过程中,苏联坚持在东北,尤其在港口和铁路问题上享有控制权,而美国不甘心让苏联在战后独占东北,插手谈判,竭力要求苏联承诺在东北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以限制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媒体在经历了一个由摸索到取得长足发展、由追求自由到实施自律的过程之后 ,某种程度上得以自立 ,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论及战后日本媒体传播倾向的形成 ,不能不涉及战后日本由美国所实施的民主改革。本文所考察的是美国对日媒体改革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变易过程 ,同时指出作为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产物的日本媒体的传播倾向的形成过程及其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的书案上已经摞了一堆近尺高、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历时5年才出齐的一套11卷、总字数近400万字的“战后国际教育研究丛书”。按出版的时间排序,它们是:《战后苏联教育研究》,《战后美国教育研究》,《战后英国教育研究》,《战后印度教育研究》,《战后日本教育研究》,《战后法国教育研究》,《战后拉丁美洲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于岸青 《青年记者》2013,(10):87-90
大众日报社在战争时期,与多名外国友人有交往,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来自德国的汉斯·希伯,他也是抗战后来鲁南的首位外国人。现在,希伯仍然长眠在位于山东沂南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另外两个,一个是来自美国合众社的罗尔波;还有一个在大众日报社史上留下了诸多痕迹、却极少得到回忆的外国友人是来自美国的女记者葛兰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