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拜物教及其观念在我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主要表现是:物质崇拜;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拜金主义。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反对只见物不见人;明确市场交易的边界,防止和纠正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商品、货币、资本三大拜物教思想在<资本论>中得到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本文循着马克思的思想轨迹,试图对三大拜物教思想的根源、内涵和外延等方方面面分别进行透视和扫描,揭明三大拜物教思想的异化性和不合理性,得出预设性结论消灭以资本主义制度为最完备形态的一切社会剥削制度,是消除三大拜物教思想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周晓晓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36-38,41
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发展形式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得知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在来源、性质以及和商品经济的关系三个方面存在不同,从而得出“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商品拜物教的存在基础是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商品拜物教广泛而深厚的存在基础,这既符合商品拜物教广泛存在的实际,又符合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和商品生产关系的论述。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拜物教二者关系必须坚持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步减弱,但在其减弱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特殊条件下,其作用会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本来是人创造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是要它为人服务,然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却反过来控制人、支配人和统治人。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科技商品拜物教在实质上是科技商品作为"物"所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看,它既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价值规定,而是来源于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和科技知识作为商品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所以有必要对《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商品这一切入点着手,从《资本论》商品的伦理意蕴、经济逻辑与伦理逻辑的统一等方面进行梳理,力求挖掘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构建原则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周健 《安顺学院学报》2001,(1):35-37,4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本认商品(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物化、物支配人的假象以及这种物化和假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的统一;当代中国存在商品(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并不等于拜金主义和一切向钱看。  相似文献   

11.
启蒙运动以来,主体从神圣世界解放出来,逐渐在尘世的世俗世界占据位置,成为现代哲学中一个永不消退的游荡的幽灵。但是,在现代性社会中,主体被异化,主体已经变得犹如“空心人”,令人不安的背离与可怕的自然灾难使主体变得焦虑。哲学家们不知疲倦地重构主体性,齐泽克当然也不放过这个任务。齐泽克从分裂主体入手,嫁接拉康精神分析学,缝合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在意识形态的存在论层面作出当代回响。但是,这种拜物教式的主体重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重塑主体。  相似文献   

12.
李萍  王海民 《天中学刊》2012,27(3):36-37
在《资本论》中,"拜物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含义,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拜物教"是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意识,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具有意识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审视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出现,是以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作为理论根基,融合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集合和演变,从而对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进行研究和批判。在资本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双重引导下,文化成为供人们选择和消费的文化商品。由于大众传媒对文化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消费时所需要的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的符号化认知。这种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被传播,并在社会成员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定势:自己就是消费时所需要的、与他人不同的、有价值的符号。而这种新的心理定势就是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因此,通过对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的研究,有益于我国辩证地看待西方的消费现象,避免我国陷入不健康和非理性的消费文化中。在消费生活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反思对于健康、绿色消费观的建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商品拜物教理论中,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在这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其中突出的成果是揭示了价值的本质,这对深入研究、发展价值理论以及现实的经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得以完整阐述的。它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其根源便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从欲望出发对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两人在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起源和破除的可能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主义的阐释者们从黑格尔的主人-奴隶辩证法得出历史终结论是有悖于辩证法主旨的。主人-奴隶辩证法至多宣告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终结,随之而来,它不得不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统治形式——无主人的奴隶制。商品拜物教世界是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所探测到的现代社会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过程和主要的特征,其中蕴含着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要求,即恢复人作为主体的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倡导先进的消费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所经过的一系列中介运动,在货币形式中消失了,所以,货币比商品具有更加耀眼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还原上述中介运动,对货币进行发生学的考察,揭示了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货币是商品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能仅仅从商品交换所遇到的外部困难来理解货币的起源。马克思对货币主义、货币名目论、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都是基于他对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分析而得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拜物教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功利主义、个人自由等意识形态问题,被推崇并实践着。马克思对拜物教意识的揭露是无情的,批判是深刻的。拜物教意识的存在与其当前资本逻辑的支配、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封建文化意识的"传承"密不可分。全面透视拜物教意识,选择高尚的信仰,提高人的精神素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