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记者写导语的技巧很多,他们常用以下几种写法写导语: 一是恰如其分的比喻。用人们熟知的、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新出现的不为群众所熟悉的事物,可使新闻一开头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而且对深化消息主题也有重要作用。 如1972年新华社播发了一条上海控制地面下沉的对外广播稿,导语很长,英国英中了解协会的朋友把这条几千字的稿件压缩到200字,导语只有7个字: 据新华社消息,上海不是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之城,地面下沉严重,  相似文献   

2.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任冬平 《今传媒》2003,(6):62-63
西方许多有名的记者很注重在导语写作上下功夫。《纽约时报》记者迪克·里曼1935年在报道美国早期著名飞行员林白决定到英国定居这条新闻的时候,导语写了十三遍才写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他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导语。也许正因如此,西方新闻导语写作中出现了不少令人赞叹、羡慕的好导语。 其一、叙述式: 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审判一宗离婚  相似文献   

4.
借鉴外国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秦红  陶然 《新闻传播》2004,(8):57-57
一般说来,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但也有复合导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落合成的导语的变种。  相似文献   

6.
导语即新闻的开头。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以凝炼的形式、简洁的文字,表述新闻中心内容。有利于突出全篇中心和有利于吸引读者注意是导语写作的一般准则。应当说,在有利于突出全篇中心这一点上,中西方记者之间是没有争议的,但在后一点上,西方导语似乎更具特色。起步较早的西方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导语表现手法。美国新闻学教授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  相似文献   

7.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语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新闻(消息)的开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  相似文献   

9.
朱青 《新闻前哨》2005,(9):49-49
导语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好坏。如果导语一锤定音定得好,就能使新闻的主体在导语的引导之下顺利地展开。一、将导语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在新闻作品中,导语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整体的其它部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将导语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在设计新闻导语的时候,记者要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倘先无成局,由导语起笔,想到主体是重要部分,再写大段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往往认为新闻是真实的,不需要制造矛盾、增加悬念和提出对立点,平铺直叙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这种矛盾它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的,不过是写作者发掘它了而已。若仔细留意一些精品文本会发现,除了文本故意制造对立外,隐晦和暧昧的文学语言表现形式,气味、颜色等在作品中的使用,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们身处的21世纪,是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大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放送着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的新闻信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天上地下上百个频道的选择,使得现在的电视观众更加挑剔,也更加没有耐心。 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能否以新鲜的,强烈  相似文献   

12.
导语的出现虽只不过是150多年来的历史,而它一旦出现,就长期以主角的身份活跃于新闻写作的舞台。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导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与西方在主体文化、思维方式、新闻倾向性以及价值判断上的差异,使得中西方导语的写作风格也有所不同。这篇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导语写作特色的比较,进而总结出西方主要导语的特色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西方新闻界常用这类话语表达他们对新闻时效性的看法。西方记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其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见报(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离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其新闻价值越大;反之亦反。西方记者还认为:“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报纸、通讯社、时效就是金钱。”在这种新闻价值观和时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事实的载体,是信息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的直接表现形式。新闻报道的语言是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将直接影响对事实的表达,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西方记者在漫长的新闯实践中,潜心摸索适合于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西方记者的语言风格可归纳如下:一、具体。西方新闻著作强调,新闻用语一定要具体、实在、言之有物,绝不能做空洞无物的空泛描述。《美联社日志》上的两段话,可以代表西方新闻界对语言具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语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它要求:一、以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二、引出主题以及阐述、解释这个主题的新闻主体来;三、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对某一条新闻先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并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重要的一步。某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由于大家都刻意求新,所以导语的表达方式是花样繁多的。为  相似文献   

16.
当今,在西方新闻界中,六个W导语,仍然是报纸导语的基本形式.其他种类的导语,都是在变异之中巧用六个W导语中所包含各种要素.西方报纸约20类导语中,有直叙式、延迟式、软式、避正式、复合式等五类导语,与我国新闻界导语相比,富有特色,值得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导语新闻。  相似文献   

19.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  相似文献   

20.
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通讯员)提供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含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除报道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件之外,新闻撰稿人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可能不用新闻来源提供的材料,很难离开新闻来源的帮助。正如西方记者所说:“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超出他的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是使消息更为客观公正、更为真实可信的重要措施。受众在接受一则新闻信息时,除了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想知道这则信息是谁(何单位)提供的,进而判断出信息提供者的权威性程度,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