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子学在新加坡的早期传播,主要是华侨通过创办华文学校、华文报刊和成立华侨社团来进行。新加坡独立后,朱子学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政府大力在学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并开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化活动,从而提高了新加坡人的文明程度。在现代化建设中,新加坡发掘朱子学中的深层文化内涵,分离出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东亚新加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和清王朝先后有意将朱子学引入台湾。由于倡导有力,推动有方,践行有序,措施有效,充分发挥了朱子学经世致用的功能,从而在振纪纲、正士风、易风俗,提高社会文明,以及促进台湾各族同胞的民族团结和增强台湾同胞与大陆亲人的血缘联系、确保宝岛台湾永远与祖国大陆融为一体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朱子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学说,在中国古代历经元明清三代,13世纪越过国界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16世纪朱子学传入西方,18世纪进入美国。朱子学延续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影响之众,中外学术史上都少有可与之比拟的;对东西方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本阐述朱子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其途径;重点阐述朱子学对世界诸多国家的古今经济、政治、化教育、道德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岸四地"朱子学及其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学术研讨会很好地把握了一年来国内外朱子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对朱子理学思想与体系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开拓,有力促进了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子学在朝、日、越三国都曾发展成为官方哲学,但其建构过程却各不相同。朝鲜的朱子学以移民为纽带。在统治者的推动下,表现出“理”排“佛”的特征;日本的朱子学则是作为佛学的副产品进入,从理、佛并存到最终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但两国都形成了具有其民族文化特色的朱子学;越南与中国特殊的政治与地缘关系。诠释了朱子学在越南普及化的同时,也为越南未形成其特色朱子学提供了合理注脚。在朝鲜、越南的理政合一与在日本的理政分离的特点显示了朱子学在各国的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宏谋是清代桂林籍的理学名臣。他批判地继承了朱熹的学说,顺应历史潮流,讲求实学,力主经世致用,事功彪炳一代,道德文章为海内景仰。其所作所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朱子学在广西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呈现繁荣局面。其中,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输出,深受越南人民欢迎。笔者将以跨文化传播学和网络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回溯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历史,结合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转变,以《延禧攻略》为例,具体分析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现状与热播的原因,并提出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有效策略,以期助力中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头等民生大事,也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与越南山水相依,两国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作为文化交流活动重要内容的中华饮食文化通过华人华侨活动、旅游经商、留学、边民往来等途径不断地传播到越南,丰富了越南人民的饮食生活和越南饮食文化内容,推动两国人民关系友好发展。研究饮食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中华饮食文化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对当今中华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子之学是经世致用的治道思想体系,成为传统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也对宋以后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提供了基石,推动了传统法律思想实践的社会化,尤其是朱子学对义利之辨与士商经济的重新演绎,触动民事法律的扩大化,改变了社会诉讼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有助于经济活力的增强与有助于经济秩序的建立两方面来阐述朱子学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经过创造转化,朱子学是可以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朱了学中的精华,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朱熹理学理论的首要宗旨是通过一套人性的修养方法,以革除习气对本性的障蔽,进而促使潜存的道德本性如实彰显。朱熹从内引和外诱两个方面来解释旧习的成因,并对去旧习如何可能进行了探讨,强调学校教育与童蒙教育对德性养成的积极作用。以行为理论和地方哲学的观点对朱子气质变化(去旧习)说作一重新解释,可以照明该理论对成德过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熹对"诚意"的关注态度是和"天理"一起并列的,是其思想的代表部分。朱熹一生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了改变当时的政治的腐败,他把希望放在了君主的身上,盼望通过对君主教授"诚意"来"正君心",从而实现天下的大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之同异进行了辨识,认为两者在宇宙本源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知先行后"与"知行合一"的理论彼此对立,而在道德修养上二者亦各有所见。  相似文献   

14.
:朱子思想与孔子思想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朱熹集》中朱子对孔子进行了多方面论述 ,如论述了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仁”、“克己复礼”、“忠、孝、信、义”等有关内容 ,诠析了孔子与《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密切关系 ,强调了孔子学说中严格等级制度的正名主义 ,进一步宣传了“三纲”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朱熹从百姓生存的基本层面以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对民生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抑制土地兼并以缓解人地的社会矛盾;薄赋轻徭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救济灾荒以帮助民众度过难关;加强教化和法制以稳定人们的生活秩序。尤为可贵的是,朱熹将解决民生问题视为官府和官吏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朱熹性好游山水,在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过程中,领悟客观物体的理性,从而动情惬趣,涵泳其道学精神。朱熹在八闽的山水诗,以游芦峰、百丈山、云谷、武夷山等地为主,其写作手法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朱熹著述《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的指导思想,认为这些训诂著作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诗学思想、史学思想、易学思想,以及理学思想,作为宋代训诂学的代表作,奠定了朱熹在汉语训诂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地位,朱熹建构了自己的人性论和伦理学说,并且提出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人心"、"天理"、"人欲"思想。"天命之性"属于社会属性,"气质之性"既包括社会属性还包括自然属性;"人心"离不开"道心","道心"也离不开作为物质基础的"人心";"天理"和"人欲"根本对应,要以"天理"消除"人欲"。朱熹把"三纲五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虚构了作为绝对精神本体的"理"。朱熹的人伦哲学是当时农民的精神桎梏,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朱熹对“诚意”的关注态度是和“天理”一起并列的。朱熹一生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了改变当时的政治腐败,他把希望放在君主身上,盼望通过对君主教授“诚意”来“正君心”,从而实现天下的大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