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左传》的卜筮叙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所控制、限定,在一定的仪式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随着巫史主体地位的失落。卜筮叙述存在蜕变为形式,存在的意义消失退隐,衰败的卜筮叙述被迫走下神坛,充当起统治者障人耳目、愚弃民众的工具。由此导致了卜筮叙述系统的分化,《左传》对其进行了重新构建,借助卜筮叙述表达对历史及事件的态度,历史的卜筮叙述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过去一系列事实的呈现,而且作为既成事实的预言式展开进入我们的视域。它扩展了情节的张力。造就了结构的回环,增加了故事的弹性,对后来的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作品均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喜珍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42-145,149
《左传》这一部以鲁国历史为主的编年体的史书为我们全面地展现了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而就《左传》的性质来说,它就是一本史书,具有档案的性质,就是一部后人研究先秦社会的史料,也就是春秋时期记录的档案。早期的史官与档案工作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很多史官往往兼职档案工作。那么早期史官除了记录资料之外还有哪些职能?试就《左传》所记载的史官们的职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左传》里记录了大量的龟卜和筮占的例子,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人再也不像商周时期的人们那样对卜筮崇信和依赖,它们在“国之大事”和日常琐事中失去了往日的决定性作用,于是本试从“卜先筮后”、卜贵筮轻、卜筮的衰败和衰败的缘由进行论述,并试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有较多关于梦的记述,这些记述属于当时史官的职责。按其内容可分为七类,其特点为:梦的内容大多与祭祀或政治斗争、战争有关;梦境的主角大多是诸侯大夫及其密切相关的人物;所记述的梦大多应验。这些记述具有增加章趣味性、推动故事发展、营造神秘气氛等作用。批判地看待这些记述,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的某些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6.
有些语法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很常见,而在现代汉语里却很少使用.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古经典名著《左传》中广泛撷取论据,充分地证明了它使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左传》源于史官“传闻”制度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春秋》经、传各有自己的材料来源。古代史官通过“承告”和“传闻”两种方式获得信息 ,所谓“承告”是指别国史官的正式通报 ,构成官方史录 ,它遵守巫史传统的表达方式 ,所以隐约难懂 ;而所谓“传闻” ,则是史官私下交流的信息 ,其内容涉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等 ,以补充前者的不足。“承告”记载于正式的“典策” ,而“传闻”则记录于“简牍”。后者成为史官个人的或内部的文献。“传闻”和“承告”的内容相差很大 ,所以古人有“所见异辞 ,所闻异辞 ,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孔子所谓“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的话 ,也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传闻”之史是《左传》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左传》保存了诸如自然、农神、鬼魂崇拜以及征兆、怪异、卜筮、解梦、预言等丰富的宗教现象和活动。这些宗教现象和活动莫不与春秋时期周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征战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左传》被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其中又以预叙为其叙事主要特色。预叙主要分为人事预言与诬梦预言,这些预言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天道”思想,在功能上起到了教化、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三.《左传》与《史记》之不合 《左传》与《史记》记事,时有不合。细考其不合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就多数情况而论,是司马迁失考误采.班固批评《史记》“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柢梧”.其论并非诬罔太史公,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左传》失误而《史记》正之者,这  相似文献   

12.
《左传》有很多关于卜筮的记载,春秋时期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卜筮来做出决定,所以其分类非常繁复。虽然卜筮在这一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理性观念及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卜筮有其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形成我国古代历史著作同时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的重要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从思想内容、编纂体例和文学成就三方面,对《左传》作了深入剖析,高度肯定了《左传》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左传》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就历来被人称道 ,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两千多年前春秋列国众多的国君及公卿大臣形象 ,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体现了作者特定的文化立场和思想倾向 ,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义 ,并因此使《左传》成为一部具有悲剧性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左传》作为"中华元典"之一,从某些方面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政治文化价值,但是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与这种价值的差异甚至背离。本文试图通过三个方面去探讨《左传》政治文化价值的这种独特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沈玉成先生的《左传译文》对于普及和宏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功莫大焉。然而,书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错误和漏洞。今举其典型,连缀成文,以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夏商周时期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备的古礼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即所谓“礼崩乐坏”。但“礼”没有就此消亡,“礼”在治理国家、对外交往、个人生活等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左传》作为传释《春秋》经而做的一部可信史书,大量记载了当时“礼,,的情况。从《左传》关于“礼”的丰富记载中可以看出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20.
《左传》作者是否为左丘明至今仍有争议,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左丘明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左传》却成书在公元前403年之后。本文借助一些史料推理分析,认为左丘明当是《左传》的始撰写者,撰写内容传授给弟子,其弟子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预言及某些内容按照左丘明的思维轨迹进行了调整增删,最后的定稿人至少活到了公元前403年。关于左丘明与《国语》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认为编撰《国语》是撰写《左传》的必经步骤,但是左丘明编撰之《国语》今已不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