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进程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层次及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华武术文化价值系统形成的深远影响和制约作用,进而通过古代阴阳学说、五行不说、道家学说、儒家哲学等中国古代哲学,论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调研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从哲学角度阐述了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论述了天人合一学说、太极与五行等学说在武术中的具体体现,进而从哲学视角把握武术,充实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传统武术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分析论述太极、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国武术的渊源,以求丰富武术理论达到促进武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与表现特色作了论述。文章认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反映在武术思想中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朴素辩证观是中华武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表现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成为武术的战略原理,阴阳辩证法构成了武术技击方法,以及武术思想中的形神统一观。文章还分析了儒家仁学对中华武术的深远影响,指出“仁义”观念成为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易经》的渊源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三者结合而集大成的《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武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了易经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武术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6.
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道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结构各层面的影响,探讨、研究、揭示武术文化及其结构与道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武术的内外兼修和它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武术很注重内外兼修。中国传统哲学最根本的观念“天人合一”是其哲学基础。其表现为(1)演练既追求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内在神的美;(2)既强调“外练”又强调“内练”;(3)武术的内外相合,其本质是协调,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而形成的独特理论;(4)中国古代贤哲所追求的“内圣外王之道”体现到武术中是把武德和知识修养与经世安民相结合。武术融健身、防身和中国传统哲学为一体,外国爱好者在练武术时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有益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在中国古代哲学、古典美学、传统伦理学和医学等多种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校武术文化传播工作的效果影响着武术事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武术文化内涵的分析,对武术教学过程中如何传授武术所拥有的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古代武术典籍稀缺是一对矛盾。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东方独特的认识论是导致武术典籍稀缺的根本原因,武术修炼过程中所产生的“神秘体验”的不可表达性是导致武术典籍稀缺的直接原因,也是塑造古代武术典论独特语言风格的重要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与其它各种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古代哲学为武术理论及技法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使得武术从理论到技术达到更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军事武艺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中国古代军队中的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的重要领域。从教育学视角探究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可以看出:军队中将领或教头是军中负责武术教育的教师;军中武术教育内容多是实用性强且集体阵战的武术;军中武术教育具有明确教法和考核标准。武举制开创了中国选拔武术人才的先河,对于武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巨作,武术套路教练员在现代竞技武术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高教练员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借鉴《道德经》的教育和管理思想,阐述从中得到的提高武术套路教练员专业素质的一些启示,从而促进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体育教练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是从我国古代军事技艺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支传统体育奇葩.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到世界的体育文化,并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所以,把中华武术仅仅理解为攻防搏击技术的集合,则会导致不少人认为中华武术仅仅是冷兵器技艺遗存或械斗技能的规范,而走上了形似而神失的异路.真正的中华武术不仅仅是腾、拿、躲、闪的攻防技术,还有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原理,对拳法进行形而上的诠释和它依据哲学理念演绎创编出新的拳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是对格斗实践的升华,而武学文化是对中华武术的升华与浓缩.这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育运动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解这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认识、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理解、弘扬中华武术;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发展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4.
王松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6):490-492
从中国语言哲学视角,以《太极拳论》为蓝本,透过太极拳语言研究窥探中国悠久的语言文化传统与武术语言的哲学特色,从而反映出有关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与拳理意识。通过对比现代武术语言,发现中国语言哲学观在现代武术语言记录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和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其长期的发展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兵学、美学等理论,成为一种极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方式。武术套路作为中国武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的美学特征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主要表现为套路演练中的动态美、和谐美、严谨美、意境美、气氛美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三次中西体育之争的文化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视野对近现代中西体育之争进行审视,认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中西体育之争主要表现为五四时期新旧体育之争、20世纪30年代"土洋体育之争"和世纪之交的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碰撞.由于站在不同的文化哲学立场,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中国体育发展应该坚持走本土化道路;文化激进主义者认为,中国体育发展应移植西方体育道路;文化折中调和主义者认为,中国体育发展应坚持走用西方体育来改良本土体育的路向.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先祖在战争中、搏斗中、实战中,经千年总结出的技击术,融汇了古代哲学、养生学、兵法、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文化和医学理论,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籍。  相似文献   

18.
重视血缘关系的家族本位思想对武术继承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血缘关系的家族本位思想对武术继承和发展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家族本位思想使武术在家族和类似于家族的组织中流传;古代武术的传承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分地注重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林志刚 《武当》2004,(11):31-33
武术美的哲学起点——气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一种无形的、连续的存在:它通过“聚”而形成具形的万殊,通过散而回归起自己。“气”本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注重宇宙的生命有机性和注重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等特点,使它很自然地和美联系起来,并逐步进入美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武侠审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跨学科研究法,从历史学、文化学、审美学的多维视域审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象,发掘蕴涵其中的武侠审美文化,以期追索武术审美文化的历史印记,为武术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研究认为,“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武术现象和大众审美期许,是古代诗词与武侠审美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精神载体.“侠”因其超然的道义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境界成为武术的精神力量乃至大众的审美范式代代相传,并且日益积淀形成一种民族文化意象.宝剑意象、宝马意象、英雄人物意象、典故意象、侠义意象作为中国古代咏侠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传递着正义、报国、报恩、诚信、名节等义薄云天的武术侠义精神,承载着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文化思想,从而为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和武术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