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微笑着继往开来——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弘征小记》一文所记叙的主人公,是一位属于开拓型的出版社负责人。过去,面对生活向他展示着的冷酷的脸孔,他神情严峻,报以冷笑;而今,当他站在铺满鲜花的时代舞台上时,他仍然面带笑容,但目光已投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3.
出名新秘诀     
三十年代,鲁迅曾针对上海滩某些无聊文人唯名是务、唯利是图的行径,写过《文摊秘诀十条》,揭露其嘴脸,施之以鞭挞。想不到60年后的今天,浸透了旧思想的沉滓重又浮起。某些弄笔者的所作所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先辈,真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笔者以毒攻毒,将这类人的“秘诀”作如下概括: 一、巴结大款。搜索枯肠,挖空心思,为那些腰缠万贯而又愿意“慷慨解囊”的大款们立传,把他们吹捧为“二十世纪的陶朱公”、“经济领域的曹孟德”、“勇于开拓的霍去病”,捞它一大把钱,作为推销自己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署名与出名     
赵家璧先生最近参加中国出版代表团从日本访问归来,曾讲起一个笑话:他的出国护照上把“璧”错为“壁”。在日本汉字电脑上,在欢迎名单中,两次按健盘,既按日文发音,又按汉字笔划多寡,却并未出错,因而璧玉没有化成泥土。大家听了哄堂大笑。家璧先生是一位名人,并且是以编辑家和出版家的身份而闻名的。这次访日代表团的正式名单上,在家璧先生的名字之后除了有  相似文献   

5.
他是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乡陆庄村一名身患癌症的农民,今年43岁,名叫陆金洋,几年前因赴京上访反映政府违规圈地问题,被所在地政府列入重点帮助对象。2008年4月28日,陆金洋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施行了食管中段癌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庞杂的时代 这是一本庞杂的小说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邱先生您好,早在10年前,我就读过关于您的访谈,此后一直留意您的创作,所以对我而言,您早就不陌生了.不久前看到刘震云先生为您的新长篇<教授>作的序,中间有一句话,"也许,他要的就是浑浊和新生",读过后印象很深.那么,我们就从您的这部著作谈起吧,为什么会想到写<教授>?这是您写作的一个自然延伸吗?  相似文献   

7.
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后裔成了清代关东名将.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被明廷冤杀后,其家流寓汝宁(今河南汝阳).后其子文弼参加清军,因功被编入宁古塔汉军.几经改制,袁氏归属汉军八旗之一的正白旗.  相似文献   

8.
王保国 《今传媒》2006,(8X):60-60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中,出名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你并不必然要去出名。但是,在所谓演艺圈里,出名对每个人来说,就是一种必然,就像哈姆雷特那著名的选择一样。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出名的方式,而对于演员汤加丽来说,选择以真名拍个人裸体写真的方式出名,就变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尽管她本人面对舆论的惊讶,对此有许多不得已的解释,出名以  相似文献   

10.
方甜 《新闻传播》2013,(12):245-246
中国新闻史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名记者,他们在新闻业务上的业绩至今都是学习的榜样。成为名记者往往需要主客观条件的双重配合,然而当前形势下,记者成名面临着诸多阻碍性因素。媒介同质化竞争环境下记者创新难,成名机制中对记者提出了业务和管理运营的复合型要求,以及媒体市场化环境中记者的新闻民工待遇引发的问题,都加剧了记者成名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做梦出名那仅仅是一枕黄梁,因此大家都在日思夜想实实在在出名的方法。俗话说,人有人路,蛇有蛇路。高素质的人有高素质的出名方法,比如写一部畅销书,开一家大公司,出一张流行唱片等等。而素质低的人也有庸俗的出名方法。比如我们现在常见的靠骂出名,靠下半身写作出名,靠裸奔出名,靠傍大款出名等。低素质的人即使出名,在社会上也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谜语:故宫,打一日本地名。谜底是“名古星”。从图片上,我也看到过名古屋市那座重重楼阁,飞檐高耸的古建筑。我想,这大概就是有名的古屋,城市由此得名。因此,一到名古屋,就急于去看这座当地的“故宫”了。远远望去,它被郁郁葱葱的绿树簇拥着,走到面前才发现是由块石垒起而建成的。一层层外挑的屋脊飞檐,气势灵动,又显出四面台阁,壮丽多姿。碧清的流水旋绕而过,四角还有望楼。原来这是一座古城堡,最早建于十六世纪初时。今天是游览胜地,当年是战斗堡垒。有敌人来进犯,领主、将军立即披  相似文献   

13.
这是香港《新报》最近刊登的一篇述评,现转载如下,供新闻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今年第4期刊登了王乾荣同志的《出文乎?出名乎?》一文,看得出,王乾荣同志淡泊名利,甘于默默奉献,令人敬佩。然王文认为记者不可能出名,也不应该出名,笔者却不敢苟同,试与王乾荣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对婚姻的看法是:婚姻是有责任的,感情不是所向披靡的。我觉得,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还没有到让人悲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你给馆员的就是他给读者的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一个想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的图书馆来说,馆员忠诚和读者忠诚一样重要。在读者的眼里,每个馆员就是图书馆。因此,一个指望以优质服务取胜的图书馆,必须足够地关注自己的馆员。  相似文献   

17.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意即人出了名并非是一件好事,往往要倒霉。比如,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会遇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害怕宣传自己,回避采访,他们常说的一句推托话就是:“人怕出名呀!千万不要写我个人。”笔者通过多年的采访实践,把人出名时的复杂心态归纳为“四怕”:一怕政治上遭冷遇。由于我们民族存在的某些劣根性,比如自私自利,嫉护心等,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这种不健康的复杂的社会氛围里,许多名人和先进人物不但出名而无利,还遭到种种不幸。笔者曾采访过陕北某县的一位女教师,她荣获过全国模范班主任。当采访她时,她竟忍不住地哭了,其原因是出了名反遭不公正对待,单  相似文献   

18.
通联工作事情琐碎,不容易出名,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服务性工作。但是,通联工作又是一个可以有作为的工作,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在这个天地里做出成绩来的。我从1969年开始做通联工作,至今已有33年之久。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如此之久,这在解  相似文献   

19.
不想参加表彰会冉启蕾正当我心绪忧烦、坐立不安时,一封盖着鲜红印章的开会邀请书飞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成都一家报社邀请我五月底去九寨沟参加该报社在那里召开的表彰会,称我的一篇稿件在该报获得了二等奖。面对这份邀请书,我没有丝毫欣喜和激动,一件往事又浮现脑海,...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1998,(1)
不想改变自己牟■志笔者从参加工作开始,一些朋友、同学、同事就善意地忠告我:要改变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喜欢独处的坏毛病。我自己认为,上述忠告乃金玉良言,不可多得,应虚心接受;于是做了种种努力。可结果是:十几年一片苦心,竟然一点用也没有,如今,我的性格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