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①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包括确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多次用到"治理"一词,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执政党高层重要文件,这一新提法新变化,标志着党对"治理"理论的认识逐渐走向成熟、政府从传统"公共管理"向"现代治理"逐步转型。城市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单元,城市公共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理论在城市中的具体应用。从治理结构体系看,国家治理应该包括并处理好"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的结构关系1。  相似文献   

3.
综合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了迈向高收入阶段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社会整合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转型。这四个维度,既是判断高收入社会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现代化转型的主要变量。基于上述分析框架,运用相关数据和理论,对未来五到十年广东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未来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显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面临重大变革,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居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并决定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该文从基层治理——城市社区治理的视角,着力探讨文化在太原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功效的发挥,通过梳理分析太原市基层文化治理的短板问题,从理念认识、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发挥文化治理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成为积累的场所和全球竞争的主体,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以复兴城市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揭示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条件和特征。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治理演化的一般进程,并借助规制理论关于积累体制和规制模式之间耦合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城市治理转型的实质是为了在城市尺度上使规制模式更好地适应积累体制的变化。根据这一思路,以武汉为例,分析了其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和条件,即武汉在全国城市发展格局中的相对落后,以及国家和湖北省治理格局的转型为其提供的空间和支持,并揭示了武汉城市治理转型如何通过市区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治理,以及多中心格局的构建,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积累体制的要求,从而实现城市复兴。  相似文献   

6.
儒家学说是家族主义的理论形态。儒家学说的"孝治"理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以孝治天下,治国先齐家。"孝治"理念,跟现代国家的民主法治理念有冲突,但它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死敌,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依然是可以加以转化利用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中,儒家学说的"孝治"理念,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至少还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是培基固本的作用;第二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作用;第三是立德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根于农业文明与农耕文化并发展壮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尤其是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当下价值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步伐,无疑是实现当前乡村社会治理和促进广大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精神"以人为本"为例,分析其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以期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治理旨在实现以理性和秩序等特定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网络社会治理目标取向和行动原则形成方面提供了价值导向和实践路径。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融入"网络社会治理这一突显重要性的课题,对于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以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从深化二者契合性的理论研究、分析网络社会治理中价值引领冲突的客观存在及其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原则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城市群规划建设,长江流域城市是国内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近几年来,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经济、法律、公共管理、技术、生态等方面探索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鲜有将“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从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等7方面入手,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城市文化现代化及其治理的相关问题。今后可以扩展研究对象,在长江流域城市文化及其治理关联性、城市群文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漕政与盐政、河工并称为"三大政"。"漕政"这一事关封建王朝经济命脉的行政事务拥有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有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广泛参与其中。处于世纪交替之际的嘉庆朝不仅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问题,还不得不应付在大门外徘徊的这些西方"陌生人"。漕运治理作为嘉庆朝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当时国家治理的过程和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对嘉庆朝漕运治理进行再考察再思考,可以洞悉传统社会诸多改革的努力及内生困境。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当今现代社会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儒家治道思想要义,并从仁政思想有助于推进治国理政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德治精神是国家治理中的思想源泉、修身思想有助于培养公共管理者的素质三方面具体探讨了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客观和全面地对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做出了科学和准确判断,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本文基于十九大报告中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内容,提出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行动纲领,从马克思主义、党的使命、小康社会和中国历史这四个维度来阐述"民生和社会治理"的本质,以期为我国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招弟 《文化学刊》2024,(3):116-119
荀子社会治理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治理同样存在着密切联系,为此,基于对荀子社会治理思想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正视欲望、利用欲望、规制欲望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荀子社会治理思想的内容逻辑,并阐述了荀子社会治理思想与当代社会治理的内在关联性,包括坚守“贵民以位”立场、践行“裕民以政”路线、强调“养民以德”观念、彰显“安民以道”底色四点,给出了荀子社会治理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的有效启示,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实行德法结合战略、开辟共同富裕道路等,进而充分发挥荀子社会治理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的正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于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抗击疫情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行动,在当前和未来,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15.
正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品牌构建也日益成为对外传播国家之治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通过其学术群体、智库和媒体炮制"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针对性话语,采用"污名化"策略图谋遏制我国和平崛起。在此背景下,智库作为衔接学术界、政界、商界和媒体之间的桥梁,拥有相应途径和责任,充分发挥维护好国家形象和话语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世界,两大趋势正引领着国家政治重心的转移和社会传播格局的转型,前者是以合作性为特征的善治趋势,主张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后者即社会化媒体传播趋势,因从"单向"转为"互动",从"中心"转为"去中心"的草根性而风起云涌。善治(good governance)即良好的治理,是在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和互动关系中实现公共利  相似文献   

17.
段艳萍 《文化学刊》2010,(5):176-179
对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研究,学术界大多围绕西方政治理论,其研究框架以"国家—社会"二元论为基点。然而随着研究层次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这一根植于西方社会实际的、简单对立的二元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中的权力特征。本文就传统中国乡村治理权力结构的类型作简单的梳理,并提出由国家势力、绅权和族权所组成的双向流动的"工"型权力结构在解释乡村权力结构时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清末徽州赌博陋俗盛行,徽州知府刘汝骥的《陶甓公牍》一书中记载了大量徽州社会的赌博现象。其在新政过程中对于赌博陋俗颁布了众多禁令,却屡禁不止。随着清末徽州社会经济的衰落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不生产者"滋生,外地客民与境内的地痞无赖、衙役之间相互勾结,造成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助长了赌博陋俗的扩散。本文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了徽州禁赌失败原因并得出结论:清末社会治理体系发展不成熟。探讨的结果有利于地方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对新时代社会风俗的改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是通过公司的法人治理来实现的,如何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法人财产最大收益,保证公司出资人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并履行义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从公司法人财产与法人治理二者的关系来阐述建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不同性质的物权享有和行使不同权利所带来的收益,同时履行其所依附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马昭增 《职业圈》2007,(8X):57-57,33
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是通过公司的法人治理来实现的,如何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法人财产最大收益,保证公司出资人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以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并履行义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从公司法人财产与法人治理二者的关系来阐述建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不同性质的物权享有和行使不同权利所带来的收益,同时履行其所依附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