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欠欠 《海外英语》2014,(8):220-221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当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入手,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学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浅议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核心问题在于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科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这是减少或预防语用失误、形成有效跨文化交际模式的基本条件。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等。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情感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文化偏见、焦虑、态度和移情四个方面来调查留学经历对跨文化交际情感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留学经历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文化偏见和焦虑心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交际主体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积极态度和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面向,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包括以下因素:自尊,自控,开明,移情,互动参与和理性判断(Chen&Starosta,2000)。Chen&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反映了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子: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本研究使用Chen和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102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测评和分析,以测评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五个因子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雅萍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119-121,125
跨文化敏感度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中的情感元素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探究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及将其以中国英语资源引入教学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语习得情感过滤说理论,英语交际者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情感因素,对英语语言习得有一定影响。实证研究证明,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口语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交际参与度及交际信心与口语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差异认同感、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与口语成绩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几种表现形式,使人们认识到这些非言语形式传递的信息更能表达人们的潜在意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中的核心能力,由知识能力、行为能力、情感能力和策略能力构成。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这四个能力的培养着手,并从打牢跨文化交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师队伍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和创设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等方面,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外语教学的目的则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人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适应能力,即应当具备“言语的得体意识”。本文主要从语法、社会语言、语篇和策略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与英美文化背景的人交际的情感态度、英语语言能力和对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三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英语交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英语交际现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A5):64-65
本文基于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从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三个方面考查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对策分析,以期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在不断地发展,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是被忽视的部分。鉴于此,回顾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讨论,分析肇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出发,指出通过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依托内容挖掘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以及开展第二课堂五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依附是指交际者在交际中代表或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交际者本族文化依附常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甚至导致交际失败,所以跨文化交际者应采用崭新的文化语言观进行交际,对文化习得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我国大部分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能力不强,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及其内在原因,并对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如何通过使用网络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吉林省高校的215名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实用动机是高校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中最主要的形式,表达情绪的倾向并不高,高校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年龄、年级、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高校学生虽有较强的文化意识,但缺乏交际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年龄、年级和性别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前者对后者有着75.2%的解释力。基于此,高校学生在日常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可以通过刺激实用动机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从语用失误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了大学生在跨文化语境日常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探讨了在跨文化语境交际中减少或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的策略,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英语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俱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教学方法及工学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如何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可以选一些跨文化语境下的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作为案例,影视片段、真实的商务案例都可作为教学的案例。透过案例,使学生明白冲突的原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卢雯  朱峰 《考试周刊》2007,(48):101-102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析说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普及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为了探讨将网络交际法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对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将网络交际法应用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对象和交际情景,使学生在跨文化交往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灵活性的理解,并能够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与美国学生以电子邮件形式完成跨文化网络交际任务.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了教学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上均有所提高,为今后网络交际法应用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