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蔚 《英语广场》2020,(10):38-40
"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论"是对翻译实践影响最深远的两种理论。本文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其相似之处主要在于结合语言功能和重视读者反应这两个方面,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基础、原文和译者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和适用范围等五个方面。本文通过厘清两者存在的优势和局限,以期加深对两种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卫伟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42-44,49
将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采用系统分析法,从原文、译者、读者在这两种理论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异同比较分析,可见,两种理论各有优缺点,它们之间的异大于同,而且,目的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奈达功能对等论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罗虹 《考试周刊》2011,(49):27-29
对等论是一直以来是传统翻译理论的翻译标准和指导原则。随着人们对译论的深入探索,对等论的弊端日趋显露,翻译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局面。其中,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奠基理论,它基于对等论提出翻译行为由其目的所决定,其充分性的翻译标准更符合翻译实践。目的论是对对等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对等论与目的论是翻译标准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两个理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两个理论对翻译界人士和翻译批评界人士都非常重要。对等论与目的论在起源、理论根据、核心内容、分析模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各不相同,分析比较这两个理论既有助于澄清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还能加强人们运用理论解决翻译及翻译批评实践问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影视翻译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时间、空间、图像、口型等因素的制约,影视翻译与传统的文学翻译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拟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角度来对影视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到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应该把译文读者的反应作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但有学者发现过分强调读者就会削弱原文的地位,进而导致译者越来越注重“再创造”而偏离了翻译中对原文的“忠诚”原则。文章以动态对等作为理论基础,对比《红楼梦》两个权威英译本中刘姥姥的语言翻译,提倡在考虑译文读者感受的同时,适当译入原文特色,从而真正达到“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系统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历史背景、翻译的实质、原文、译文、译者及译文读者的地位、翻译原则、翻译的标准与翻译方法等方面对西方两个重要的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和威米尔的目的论分别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个翻译理论的不同点居多,在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方面,一定程度上目的论是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静 《双语学习》2007,(5M):60-61,63
功能对等理论从语言文化环境对比的角度出发,提出翻译原则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译文的效果实际上受到了来自原文语言风格、译者的文化阅历以及译文的阅读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不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做一门艺术,都应该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努力寻找两种语言之间在文化上的共鸣和契合点,从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就荚汉翻译来讲,两种语言的对比不仅反映在句法结构的不同上,而且也体现对文化现象的不同阐释及理解上,这种文化上的对比对译文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译者必须面对和经常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为视角,结合影视字幕独有的特点,提出新颖的电影字幕英译汉策略,即以目的为先导,兼顾形式与意义,使用加注、语篇归化、词语异化等方法进行翻译,并指出翻译策略要为实现电影的信息表达和文化交流这一功能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尚宏 《焦作大学学报》2004,18(4):11-11,15
文章客观分析了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和在此基础上的"读者反应论",并提出应辩证地运用其理论来指导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4.
商标是识别商品的文字标志,是商品宣传语言的精华。从动态对等理论进行中文商标翻译研究。基于此理论,对中文商标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注意的一些原则。对等原则为商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着重从对等原则对中文商标翻译的启迪和实际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16.
功能对等理论从语言文化环境对比的角度出发,提出翻译原则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译文的效果实际上受到了来自原文语言风格、译者的文化阅历以及译文的阅读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不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做一门艺术,都应该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努力寻找两种语言之间在文化上的共鸣和契合点,从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就英汉翻译来讲,两种语言的对比不仅反映在句法结构的不同上,而且也体现对文化现象的不同阐释及理解上,这种文化上的对比对译文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译者必须面对和经常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在翻译过程中较传统的翻译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奈达先生的动态对等原则为指导,审视商务英语翻译中因为追求形式上的对等而造成的语义缺失的问题,并结合商务英语翻译实例探讨商务英语翻译,对商务英语的特点做出系统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汽车品牌是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直观认知,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往往要借助于品牌名称的翻译。文章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入手,在分析汽车品牌名称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四种汽车品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是奈达提出的翻译中的两种基本导向。这两种导向,尤其是动态对等打破了传统的字字翻译,并且为评判翻译水平的高低提供了一种新的标准。在对《哈利波特》的翻译中,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使中译本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中取得了一定成功。  相似文献   

20.
广告翻译是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所以在翻译中我们要注意到其特殊性,要用不同的翻译原则来评价广告翻译文本的优劣。文章探讨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指导和评价作用。动态对等可以作为广告翻译的一个评价原则来指导广告的翻译及评价广告译文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