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耀华先生在<金翼>中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一个家族的发展变化过程,但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天命观和风水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金翼>中两个家族的兴衰史,探寻金翼之家兴盛背后的文化动力,进而我们可以看出天命观和风水理论这两种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在小说《百年孤独》中,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其中也有对根的寻找。  相似文献   

3.
“风水”被当作“堪舆”“相地”等的同义词,是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风水虽然受到先秦“相地”的影响,又与以《宫宅地形》为代表的“形法”和以图宅术为代表的五音宅法,存在着诸多内涵的交集,但并不能等同视之。汉以降的五音宅法注重时间和空间,而宋代风水则已将卜测时间加以剔除,只关注空间的问题。以及经过宋代理学的改造,风水从环境决定论转而为道德决定论,道德决定论成为风水的特质属性。风水是一个经过长期涵化的流变概念,具有异质于他者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桂东客家村落风水林是目前我国村落风水林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村落风水林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本文从开篇论述桂东客家人的由来,接着从神灵的庇护、和谐的天人关系两方面,解读桂东客家村落与风水林文化。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近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时事小说作为一个文学现象,纳入到整个小说史视野中,梳理唐人小说、宋人话本、明代小说(包括白话和文言)及晚清小说是如何以小说方式讲述时事的,借此管窥小说史视野中时事小说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现象,其萌芽、发展、变化的规迹。  相似文献   

6.
孙侃 《文化交流》2016,(10):53-56
正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20多年来,文艺评论家龙彼德凭着对金庸小说的极度喜爱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金庸小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怕读,因为诱惑力太大龙彼德关注金庸小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金庸热",盛况可用"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7.
作为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一经问世,就震动了整个文坛,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也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作品中,主人公只是在一个平凡日子的普通瞬间,发现了墙上的一个斑点,就由此展开了一场场思绪与意识的徜徉,在一步步看似天马行空的思想游离与现实之间折返穿梭,以主人公的幻想构成了整部小说。本文旨在结合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的构架进行剖析,以《墙上的斑点》这部小说为范例,研究探讨意识层次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之路作为一位有着文体自觉意识和读者意识的童书作家,在小说叙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其小说叙事有着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视角选择的艺术与影视叙事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叙事理论,并立足读者接受角度,对张之路小说的叙事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林兰香》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家庭文化的典型之作。所谓"世情",指的是世态人情。《林兰香》以描写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历史、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主,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本文主要从文学史的角度关注小说的世情题材,映照出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10.
上期链接 这是一部林农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又是一部家族文化的长篇史记。树与树的相依相傍、人与人的相克相生;背井离乡、苦守家园都在这部小说中轮番演绎。横跨了半个多世纪的守林人家看似平淡,却又变化无穷。  相似文献   

11.
在《母亲河》中,何振基先生以对祖国大地和"母亲河"象征的故乡故土的无比热爱、对中国执政党的无比忠诚和充分依赖以及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自豪和自信,艺术地刻画了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坎坷生涯,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展示中国当代生活的缩略图。由于小说的叙事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联,所以本文从微观叙述形态层面探讨文本是如何巧妙地设置叙事矛盾,通过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开方式、女性角色定位来展现叙事张力的。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是明清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但看问题全面,既要看到科举制度不好的一面,社会黑暗,考场昏聩,到处都有不公平的现象;但同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科举制度让许多寒门子弟有机会改变自己甚至是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初小说与时代心态张法一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小说起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徐枕亚《玉梨魂》(1912)引起轰动,在《民权报》刊完后印成单行本,两年之内再版10次,成为民初小说审美趣味变化的表征。但小说的变化与建筑和服饰形成鲜明对照。建筑由于紫禁城失去了作为全...  相似文献   

15.
《繁花》作为在弄堂网上连载的网络文学成果,其与民国时期在报纸上出版的连载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以"在地性"为切入点,从上海人自己的生活、小说的语言、小说体现的历史感和超越感等方面出发,对小说《繁花》的"在地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穆斯林的葬礼》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与穆斯林宗教教义文化的撞击中所迸发的心理结构对人性困顿与追求的领悟。在"家族长子"缺席的环境下,梁君璧践行着长女的身份、责任和义务,牺牲自己宝贵的青春和梦寐以求的理想婚姻,以修身、持家、躬亲仁悌的品性维系家族。梁君璧作为穆斯林的传统女性,既成就了个体家庭的光辉,也造就了一串串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研究课题 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活的流体,是沟通人与人、上代与下代、群体与群体、社区与社区等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社会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每一个社会、民族或群体都通过不断继承既成文化传统,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新文化。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存在样式的家族文化,曾在漫长的岁月里影响了中国每一个家族的成员,它记录着家族的发源、生息、荣衰、升沉与变迁,成为一种群体的共通文化心理积淀与行为规范,深深地印记在各自的家族史上。由于各姓氏家族的特征不同,反映在该姓氏家族文化中的内容也各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族的发展,每一个姓氏所拥有的本姓氏家族文化内容,总是越来越丰富、厚重,于是便形成各具特色的姓氏家族文化。广义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谱、家祠、堂号、堂联、字辈谱、家训、家教、家法、家范、义门、家族民间文学等。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族文化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民间文化五光十色的生动内涵,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遗产,沟通着人与人、上代与下代之间的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是当代受到普遍关注的地域性作家,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乡村、现蛰居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乡土情成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线索,也成为读者解读他小说的一把钥匙.文章对贾平凹乡土情结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明代弘治年间刑部尚书白昂及其家族通过科举、输粟、恩荫等方式入仕,与大族互通婚配,广于结交士子,同时在乡里广施恩惠,保持了门第兴旺和宗族繁盛,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姓望族。白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强盛一时,但正史的记载并不丰富,家族事迹集中于各类文集中,现代的研究也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基于此,整理白氏家族的发展史,并对其家族特征进行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半夏 《文化学刊》2009,(4):188-190
鲁迅在1922年到1935年之间,曾创作了若干小说,确切地说,他小说中的八篇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些小说,有一个共同的题材,就是结集时命名的所在:故事新编。虽然按照鲁迅本人的说法,“那时的意思,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但所谓现代,并没有直接作为题材写成小说。甚至连这样古代的小说,也不过在起首第一篇的《不周山》之后,就因了某些他本人所谓滑稽的原因,而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譬如女娲两腿之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 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