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务英语教师是商务人才的培养者和知识的引导人,其跨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跨文化教育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意识层面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自我意识,重视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现代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外语跨文化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具备培养这一目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体系。从对广西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情况调查看,广西高职英语专业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态度层面上培养情感因素;从知识层面上培养文化交际知识;从行为层面上培养言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深度梳理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提炼出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合性、贯通性和融合性特征,即将文化主体、文化本体和文化差异的整合理念;将语言、文化和社会信息贯通驾驭的知识基础;将语言基础、文化适应和交际实践融合的实践能力。从文化自信与文化交融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代呼声,不仅有助于实现民族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基础,而且能更好地探寻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困境。为突破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理念淡薄、跨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能力难以形成等困境,结合"一带一路"教育外交的具体实践,从认识层面整合、组织层面革新、政府层面扶持来建构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真实跨文化交际项目的开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为:教师要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究新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模式;专业层面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要积极搭建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使用较广泛、时间较久的两套教材都未涉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没有考察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在文化知识层面上还是能力运用层面上都有待提高。英语合作教学课堂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欠欠 《海外英语》2014,(8):220-221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当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入手,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学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曹欢 《海外英语》2022,(12):135-137
将跨文化交互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从知识、态度、行为层面构建的交互型教学模式在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此模式对于改进和优化跨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认知水平和交际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教学是我国非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基于长期以来我国非专业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为提升非专业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质量以及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能力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曾经走入单向输入和适应西方文化的误区。从落实课程思政出发,培养大学生双向跨文化能力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必然要求,应从意识、知识、实践三个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双向跨文化能力,以提升大学生中国文化素养和自我认同意识,提高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依托中美两高校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项目,阐述了如何加强跨文化交际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弥补传统书本授课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通过三个阶段的跨文化教流,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得到了提高。老师也可以据此搜集大量及时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总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现阶段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促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改革目标的实现。文章从教育理念、教材建设、教师素养、教学策略、测评模式5个层面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为培养合格的具有文化思辨能力、专业思政能力,有理想信念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重要表现和内容,但总体上看情况并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度不够.鉴于此,文章从多个层面提出当代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67):81-82
商务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三个层面阐述了商务活动的文化差异,并从课程设置、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拓展上述三个层面的文化内涵,全方位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和失败的根本原因。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认识文化差异尤其是认识隐蔽文化差异是提高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所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外国语言文学挖掘隐蔽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15.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全球联网的高科技通讯手段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若实现有效得体的交流与沟通,则需要我们就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实现跨文化沟通所需具备的三个层面的能力,并对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重中之重。跨文化交际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加强对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要素为抓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着力在优化语言文化课程设置和打造多元文化校园环境两个层面下功夫,寻求培养高职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维和任务中大量的跨文化交际需求,旨在构建一个维和部队跨文化能力测评体系。在综合分析军事背景下跨文化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评述现有跨文化能力模型,结合维和任务性质和具体特点,构建适用于维和部队跨文化能力评测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含有知识、态度、技巧、意识四个模块,下辖11个具体评价要素,为下一步测量该群体跨文化能力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甜甜 《文教资料》2013,(22):43-4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上海市开放的多文化城市文化产业,实现上海文化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应用相关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跨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式的一个层面,是一个城市文化开放重点要培养的一种能力。本文旨在通过跨文化敏性感理论阐述文化开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作用.在对上海城市开放、多元的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跨文化能力的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构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由理论模型和教学模型构成,理论模型为一平台(课程教学),四视角(思辨、共情、互动、实践)和四维度(知识、技能、态度、意识)组成,教学模型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全国德语专业年会的召开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将成为未来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中国高校德语专业对于跨文化能力的研究滞后于专业发展的需要,导致了本专业不能及时提出具体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标准。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单车道”情况严重,文化输入输出不平衡。在实践层面,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仍应遵守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广泛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