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采用历时语料库的方式考察了中日同形词“人间”和「人間」的词源及历史动向。语料考察发现:“人间”一词诞生于我国战国时期,有“世俗社会”和“人”两种意思,但最终只有前者保留了下来。对于「人間」:「ひとま」的读音始于奈良时代而终于镰仓时代,其释义受到了我国春秋时期“偶遇”词“人∣间”的影响;「じんかん」的读音始于平安时代,受到了白居易诗歌的影响;「にんげん」的读音始于平安时代的《枕草子》,起初和「じんかん」表示同一概念,指“人类社会”,后来自镰仓时代起,其意义稳定在“人类”上。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接续助词「から」和「ので」都有表示"因为……"的含义,但这两个词在一些句子里可以互换使用,在另外一些句子里却不能互换。它们之间的异同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便针对这两个接续助词的用法进行分析比较,并进一步阐述其区别。  相似文献   

3.
《孝经》自战国中期成书以来,一直为传统社会所重视,行孝成为修德之大者。《孝经》展现出完整的德性思想体系,所言孝道形上形下两面兼说,使道德行为紧扣其形上根源而不失修德行善的动力。「最高理型」的「孝」表示纯粹的道德价值,这是一个文化体系的价值根源。「次级理型」的「孝」表现为道德价值的「方向」(信念),关联于具体的文化内容则为「敬」。「敬」体现孝道的基本特质,故「孝敬」连言。孝之事行虽异,但孝之理却相同;孝行发乎本心,纯粹不杂,则孝之理与孝之行一体无间。「孝」由一身开始,而及于家国天下,由至诚无私的「敬」心贯串其中,而后为孝道之大成。至于行孝可保富贵等思想,则反映了德福一致的人心大愿。  相似文献   

4.
叶志铃 《职业圈》2014,(33):41-41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置身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解决「义」和「利」的矛盾、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 ,作为对宇宙人生的一种解释模式 ,「人文主义」虽然与「宗教」之间时有冲突 ,但主要的趋势是彼此开放而又互相结合的。因此我们在反思儒家思想究竟是「人文主义」还是「宗教」的问题时 ,首先必须破除「人文主义」必然与「宗教」对立的偏见 ,并且体认到儒家人文主义「向着超越界开放」的特征 ,是一切宗教人文主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をかし」是日本中古时期的文学理念,其词义丰富,所描述的对象具有多元性,理清「をかし」的词义和描述对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其所代表的文学理念。本文通过对『枕草子』现代日语译本的统计分析,发现「をかし」主要是针对人事、自然和姿容而言的,除了赞扬之外,还包含了讽刺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语法教学上,自行他利授予补助动词「てやる」与「てあげる」在对人功能——尊敬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对称性。本文通过日语母语话者问卷调查得出,「てやる」与「てあげる」的对人关系存在交叉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同时,通过中国日语学习者问卷调查得出,中国日语学习者对交叉又相互区别的「てやる」与「てあげる」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本文通过分析语义扩展中的义素传承,明确「てやる」与「てあげる」尊敬程度差异产生的机制,对日语教学语法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社会发生了变化,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以道歉表达为例,着重从性别、社会阶层、待遇关系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道歉表达与性别、社会阶层及待遇关系联系密切。另外,与现代语相比,近代语中道歉表现更加丰富多彩。除现代日语中经常使用的「御免なさい」「すみません」「申し訳ない」「失礼」「悪い」等表达之外,近代语中还出现了「失敬」「懺悔」「慚愧」等新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长期以来被认定为"常州词派后期词论的重要著作",他的"沉郁"说也被视为常州词派的重要理论观点,这种看法与陈廷焯词学思想发展的实际并不相符。尽管陈廷焯的词学思想经历了由浙西词派向常州词派的转变,他的"沉郁"说也有一个由初期提出到后期完善的过程,但他始终没有完全否定乃至彻底抛弃浙西词派的某些理论观点,他早年所服膺的浙西词派的"醇雅"、"清空"理论仍然惯性地存留下来,成为他"沉郁"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弄清楚这一点,对完整、准确、深入地把握陈廷焯的"沉郁"说乃至他的整个词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猛 《文化学刊》2012,(5):36-40
最近一段时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青年人交际话语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个贬损意味极强的俗文化词汇,却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其中的文化内涵引人深思。借助大众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可以推知,"屌丝"一词的流行是一场消除差异的网络狂欢,它与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对于"屌丝"这一后现代符号的消费满足了年轻人叛逆和自嘲的需要,也部分实现了与精英文化的对抗;而"屌丝"所暗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异化也符合青年亚文化的新奇性特征,反映出青年一代娱乐至上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词是一种新型词汇现象,反映了某个时期内人们关注的新现象或新思想。在中日交流频繁的今天,流行词也成为展示流行文化的一个窗口。但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如何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生动形象地将其进行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新课题。该文分析了流行词的特点,并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提出灵活采用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的方法对流行词进行翻译,这些方法对流行语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给流行词的日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研究流行词的翻译有助于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社会,促进中日双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青龙山村互惠交换体系的田野调查作人类学分析,解释“变工”一词作为村民的常用词汇所表达的文化意象,以及阐述变工行为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变工是以互惠为交换原则的互助行为,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也是普遍的文化现象。青龙山村人的变工,在其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分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工不仅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维系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结。这种自发性的乡村社会互助体系,在乡村治理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时变工下所产生的循环式的人情往来,成为青龙山村人的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不稳定的地理环境对日本人的自然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出现了"无常观"这一观念。日本人用这种独特的自然观与"无常观"感知自然,与自然交流。人们一边留意自然变化,一边欣赏自然之美,将自然的色彩转移到个体身上,由此发展出了独特的日本传统色彩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色彩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表面上的产品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的竞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和人们多样化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解决人的思想归属、思想认同和行为自觉等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一词虽抽象凝炼,但底蕴深厚,它是对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的传承与融合,也是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炼与升华,是民族整合性与地域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孕育于同一片土壤,是两种多民族共居的特色地域文化。本文旨在探析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之间的互促关系,希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联动效应,积极推进湖北省传统文化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化"和"文明"是两个相关的概念,尽管人们都承认这一点,但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至今也未有一致的意见。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古今中外有百余种,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包含: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主要指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这个词的含义转变为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把文化一词引申为  相似文献   

17.
以像人、替人为意涵的人俑不仅在早期中国已有制作,并作为其时丧葬礼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独特的丧葬文化,而且在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埃及的夏娃勃梯俑和日本的人形埴轮。当然三者之间也有一些差异,如造型、流行时间和制作目的等。  相似文献   

18.
正多次赴日本、美国、加拿大访问讲学的林先生,从闽入浙,行迹遍布海内外,然终归老"浙里"杭州。故其"十三点"者,无不熏染有"浙里""浙气"。此气者何?江南诗意、西子灵秀也。说人"十三点",多少有语带嗔怪、取笑、调侃之意,语虽不够典雅,但听着也不至于生气、怪罪,算是吴语方言中的高频俚语俗词,使用广泛,具体含义要看语境,复杂而微妙,趣味无穷。有时情侣之间一句"你个十三点",反倒让人暗生欢心。尽管如此,自称为"十三点"者恐怕少之有少,自称为"十三点"并引以为荣者,更是难得。在浙江文化艺术界有"老神童"之称的林乾良先生可算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乡贤"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人,是本土本乡因德行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达之人,而"乡贤文化"就是这一地域历代圣贤积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它影响和激励着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引领社会,造福社会,维持社会和谐。过去乡间有"乡贤",城市里有"贤达",二者都是所在地域人民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它是一种"软约束"及它所具有的多种"软性"管理方式上.而我们一直实行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软管理"方式.那么,作为两种"软管理"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二者的关系怎样呢?文章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