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吹画”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例如吸管)把滴在纸上的颜料吹散开来,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图案而组成一幅画的美术形式。这种作画方式操作方便、气氛轻松,画面变化无穷,符合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吹画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吹出自己喜爱的事物。但是,老师的引导,往往会限制和影响孩子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雨中登狼山     
女儿的房间里挂着一幅她自己创作的画:画面上,似烟似雾的细雨中,一座山耸立着,一坡很陡,一坡稍缓,山脚下零星地有几排房子,还有绿色的草、高大的树,一个孩子正一步一步地在登山……看着女儿稚嫩的“杰作”,画面中的孩子正慢慢地、慢慢地幻变成可爱的女儿……  相似文献   

3.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位美国老师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感到孩子们画技非常高,她以“快乐的节日”命题请孩子画,所有的孩子都画了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画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呢?顺着孩子的视线,她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教师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令她吃惊的是,孩子们竟然无从下笔。“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我国创新教育呼  相似文献   

6.
一天下午,我去幼儿园接孩子。4岁的女儿兴冲冲地把她画的一幅画递给我看:画面上鸟儿在飞,鱼儿在游。虽然笔法笨拙,却也憨态可掬。突然,我的视线落在画中的太阳上。“咦,太阳怎么被涂上了蓝色?”这时候,孩子的老师走过来,夸  相似文献   

7.
相传古时候有位画师,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三个弟子作画。一幅着意描绘了一座寺院的古老外观,四面层峦迭障,寺在深山之中,另一幅画面上群山莽莽,山峦交错之间露出残败的古庙的一角;第三幅画面上没有寺院,于深山陡涧之间,有位老和尚正在挑水。画师评第一幅为“劣”,第二幅为“良”,第三幅为“妙”。  相似文献   

8.
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家长的美术观,以成人画的标准来界定孩子的画。以“像不像”、“颜色合理不合理~构图饱满不饱满”来给孩子的画定位。造成许多美术培训学校和老师为了迎合家长要求“看得见”的心理。实施“模式化”教学.要求孩子用一样的形状.一样的线条.一样的颜色去完成同一幅作品。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小星星(作文100分)》2014,(6):F0004-F0004
近日,正在南昌未来谷三楼举行的“3D魔幻艺术展”迎来了一批特殊游客。他们是《小星星》杂志社的小记者们。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画时,孩子们手舞足蹈。非常快乐。现场一位老师给大家讲忽:“3D画又称立体画,观众可以通过巧妙的站位,进入3D画营造的立体空间,呈现真人和画面融为一体的效果,是一种新颖的互动性展览。”这些画作不仅吸引了小朋友,一些家长也乐在其中。“这里真的很好玩,而且很有意义,孩子在这儿不仅能玩,而且还能与画中的场景进行互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一名家长在参观时表示,她会把现场的感受转告自己的朋友、同事,让更多人来一起分享这种奇幻感觉。“特别神奇,特别像真的,特别好玩。”刚刚让妈妈帮她拍完照片的晓楠说。  相似文献   

10.
张志盛 《新作文》2004,(11):25-25
据载,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作画。结果,有的画面上画了高山峻岭.山下一座古庙;有的画面上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一个古庙的塔顶。其中有一幅画既没有古庙,也没有塔顶,只在云山缭绕的山脚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对这幅画大加赞赏.认为这幅画充分表达了“藏”的意境,技法高超。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1.
幼儿班黑板的板报画是幼儿班美化环境,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我对板报画的设计以及将其应用于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点滴经验。从成人欣赏角度说,画面总以构图丰润,笔触圆熟为上品。而幼儿才接触绘画,对过于老练的板报画,反倒会失去欣赏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曾以《快来哇……》为题画过一幅“踏青”题材的板报画。这画参考了发表在《小朋友》上的一幅儿童画《春游》,摹仿它的笔触,并参照孩子们去过的城西公园的实况作了再创作。这幅对成人来说并不起眼的板报画,在我画它时就已吸引了围观幼儿的注意,他们纷纷争论着“是不是分园”。画好后,我将全班幼儿带到板报画前,  相似文献   

12.
5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忙不迭地从书包里拿出一幅画,得意地说:“爸爸,老师说,今天我画的苹果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接过来一看,只见画面上画着一个  相似文献   

13.
美国某地一所幼稚园教师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校园绘一幅画。当看孩子们的“作品”时,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的画与众不同,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画中描摹的是学校的哪些建筑。老师冥思苦想,反复揣摹,忽然眼睛一亮:这个孩子画的是一幅鸟瞰图! 我国某小学,来了一位美国的女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三个月的美术教学。有一次她出了一个主题”快乐的节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让幼儿画主题意愿画,因为它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春节刚过去,趁着小朋友对节日印象还深的时候,我让他们画一幅“愉快的春节”主题意愿画。“假期小朋友一定过得很愉快,你们能不能把在春节里看到的新鲜事画出来呢?”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小朋友就手握彩色笔在纸上“大刀阔斧”地画了起来,有的蹙眉托腮地凝思。哦,他是在回忆节日里最高兴、最有趣的一件事呢! 我巡视了每个小朋友的画,发现有些幼儿画了又画,直到画面填满为止,缺乏主题。这是因为幼儿时期具有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的特点,他们的想象常依赖成人言语的描述。于是,我启发小朋友:想想春节干了些什么,春节时爸爸妈妈带你去什么地方玩了?这样,小朋友意愿画的主题趋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他爹     
市里举办了一个书画展,观众络绎不绝。展览中有一幅画,画面上洪水滔天,淹没了地面,连树木也被洪水吞没了,只留下水面上零星竖着的几根树枝。一位母亲浑身湿透,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大水已经淹到她的腰部。她前弓着腰,努力推着一块木板,木板上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看到这幅画的观众,都被画面感动了。有人感叹:“好伟大的母亲啊!”有人赞扬:“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一位中年妇女,一直站在这幅画的前面,定定地看着画。听到别人的议论,她皱着眉头,不住的摇头:“不对,不对的……”可是,没有人注意她。这时,有个年轻的姑娘叫了起来:“咦?画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把一组静物精心地摆放在那里等着孩子来画时,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他们只是被安排来画,而不是自己主动地选择内容来画“自己的画”。  相似文献   

17.
难题     
《中学理科》2007,(7):8-8
美国一位著名的画家韦尔斯特有一幅名画,画名就叫“难题”.在画面上画着一块黑板,上面有一道算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留白”本指画家作画时在画面上并不画满,而是有意留下大片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八大山人虽只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却使人感到满幅皆水。  相似文献   

19.
我在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时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听着音乐画画。我就想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用多彩的笔来描绘乐曲,从而达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呢。于是,我在教学音乐欣赏课《快乐的一天》时进行了尝试。开始放音乐时,让学生欣赏描写早晨的音乐,边听边在白纸上描绘一幅晨景,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画上鲜花、树木、草、鸟、太阳等。第二遍欣赏时,让学生边听边画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是一个宁静的还是一个欢学交流后,为自己的图画命名为《快乐的早晨》。第三遍欣赏时,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画面:“清晨,太阳笑了,鸟儿飞了,…  相似文献   

20.
写好背景     
有位老师让学生画一幅画,主题是“母爱”。第一个同学想了想,画了一幅宁静的夜色图:月光下,妈妈晃着摇篮。第二个同学想了想,画了一只鸟妈妈在狂风暴雨的悬崖上,一边支起翅膀挡着风雨,一边紧紧地搂着她的孩子。那么哪一幅画感人?显然是第二幅。第二幅的背景是滔天的恶浪和狂怒的风雨,鸟妈妈在险风恶浪中护定了孩子,这昭示出了一个极其鲜明的主题:“只有母爱簇拥着的地方,才有直正甜美的宁静。”同学们作文时,也应注意背景的选择。只有把故事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写得既生动,又有意义。例如,有位同学写作文《我和书的故事》时,写“我爱书,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