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把宗教教育看作是人文教育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者说看作一种基础教育。从小学来讲可以是国民教育,从大学来讲可以是通识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可以"伦理代宗教"、"哲学代宗教"、"美育代宗教",指向了宗教学教育引导人性走向真善美的根本立场。研究宗教这种文化现象有各种路向,法无定法。在西方的宗教观念里面,"神圣性"和"世俗化"是相分离的,而中国宗教的特点是"人圣性"和"生活化"相统一的。故而,用一些生搬硬套的西方宗教学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宗教并不适用。每一种宗教文化特点的形成是跟它整个的文化特质分不开的。认识中国的宗教文化,需要关联到整个中国文化背景和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2.
神学家巴尔塔萨(Balthasar)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神学家和美学家,他认为宗教艺术审美是宗教艺术与宗教两者之间的结合,是艺术形式对宗教精神的承载。壮族民间信仰姆六甲通过花的宗教象征体现出社会演变背后壮族民间信仰的宗教艺术性的世俗化人间。本文以西方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思想来解读东方姆六甲神话嬗变的宗教审美,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壮族民间信仰的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3.
《西游补》是明末董说所作的《西游记》续书,作为晚明时期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佛教世俗化的演变。董说利用佛教的梦幻观进行艺术构思,通过世俗化的行者形象体现出讽世与悟道并存的宗教内容,而这正凸显了佛教与儒、道二教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本文将从故事内容、行者形象、艺术构思三方面分析《西游补》的宗教内蕴。  相似文献   

4.
"本无空寂"思想是苯教初期的宗教理论之一,代表了藏族先民由原始宗教观念逐步形成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而春秋时期的老子在对"道"的概念作出阐述时,所存在的"无-有"思想与其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根据宗教观念的发展这一脉络,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简要比较两者异同。  相似文献   

5.
龚鹏程 《文化学刊》2009,(1):132-132
龚鹏程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面对现代社会,若想重建礼乐文化,让儒学具体作用于生活世界,就需要在反现代性的世俗化及形式化方面着力。反世俗化,有两个方式,一是重新注意到非世俗的神圣世界,由其中再度寻回生命归依的价值性感受,重新体验宗教、道德的实质力量,并以之通达于美感世界;二是针对世俗化本身再做一番厘清。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其实并未能真正符应于社会生活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1,(6):99-99
万俊人在2011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撰文指出,除了世俗化、市场化的环境影响之外,“三俗”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否与我们理论界的某些消极无为有关?这么多年来,我们对社会的主体意识形态和社会基本价值观念是否关注不够?我们甚至羞于或者怯于用理论的方式去研究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道德价值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7.
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史提出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儒学之"客观化"问题是其重要立论观点之一。本文针对劳思光提出的"客观化"分体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观点背后其实存在着逻辑上的不妥之处,因而需要进一步审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白莫从巫术经过漫长岁月发展成为宗教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从巫术、苯教、道教方面来进一步论证白莫是一种独立宗教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关于新媒介赋权理论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文针对新媒介赋权研究中关于"强者"与"弱者"的哲学思考,探讨在新媒介赋权视域下,由于关系的流动性和去疆域性,有关"弱者"的观念有弥散化、边界迁移和政治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关于"强者""弱者"和新媒介赋权的探索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和泛政治化论述,更应寻求其现实意义,探索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在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所信奉的"图腾崇拜"这一自然与血缘的神秘统一中发现其共同具有的人类学前提.然而,不尽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又使得这一共同前提在上述三大区域内得到了不同的利用、发挥和处理.在"古典的古代"这一海洋文明的基础上,希腊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而将其中的自然因素神秘化,从而导致了西方式的宗教文化;在"亚细亚的古代"这一黄河文明的条件下,中国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从而导致了儒家式的伦理文化;而在"雅利安人入侵"这一特殊的文明变故中,印度人同时利用了"图腾崇拜"中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将其自然的成分神秘化,一方面将其血缘的因素宗教化,从而形成了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正是这种不同的文明路径,使得西方、中国、印度在其后漫长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与宗教学在西方几乎是同时产生、平行发展的。从西方引进了民族学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们曾经认为宗教是鸦片,所以,宗教学的创建受到过阻碍。改革开放以后,宗教学研究方才逐渐兴起和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直接参与和推动了中国"民族宗教学"的酝酿和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宗教研究并非是"价值中立"的纯客观,应该是"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其目标是为了使人民更好地认识宗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华民族的民族格局是"多元一体"的,与之相应,中国宗教则是"多元通和"的模式。中国是一个宗教的联合国,中国人是信仰的混血儿,中国人的宗教和哲学具有良性的互动,有一种"中庸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宗教和死亡关系的论述相当多,这是一个陈旧的哲学论题。但是一般的论述都是基于哲学家的相关思想和理论之上,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相结合来讨论此问题的文章基本没有。本文就是基于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和心理学中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并采用现象学、形而上学的思辨和诠释学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并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宗教与死亡的关系,还探讨了人能否独立面对死亡,如何独立面对死亡的问题;将从自身世界之外的彼岸世界中寻找无限永恒的希望的传统,转变为从现世生活当中达到一种对此生的满足感,虽不是永恒,但也无需永恒。希望对相关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同时也希望人们能更加理智的看待死亡,更加积极地过好现世生活。  相似文献   

13.
霍伟 《文化学刊》2015,(4):65-67
梁漱溟在其早期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早熟"问题,后在《中国文化要义》中又将这一理论系统化。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及内容进行梳理,廓清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电视还是网络,韩剧在中国都有着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并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韩流".文章试从韩剧的商品化、类型化、世俗化三方面特征论述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文献,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文献,在对《大学》、《中庸》的关键词进行训诂考证和文献思想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的"明明德"、"格物"和《中庸》的"中"和"天命之谓性"等概念与判断的含义及其与文献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赜索隐,阐幽表微,深刻揭示了这两部经典的宗教性内涵,系统阐述了在儒家哲学理论框架下,人之所以为人者只有在"天"与"人"的关系之中才能充分实现的根本道理。本文以先秦儒家由原始宗教向人文主义转型的历史脉络为依据,刷新了历代关于"格物、致知"、"中"、"天命之谓性"的各种观点,为现代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去做一个真正有根底、有理想、有道德、有践履的人,提供了重要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6.
1922年至1927年,中国社会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面对非宗教主义者的偏颇行动,在为哲学社的公开讲演中,梁启超提出"信仰是目的,不是手段""宗教是情感的""信仰是社会的元气"等观点,时至今日,梁启超的这些论断对当今社会的宗教工作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蓉 《职业圈》2012,(26):123-123
财务目标它既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对于财务目标的准确表述,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因此本文对其理论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对整个唐代诗歌风格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凭借其"风骨""兴寄"理论对沿袭已久的六朝文风进行了彻底改革,真正开启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当时文坛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宗教起源问题是宗教学领域中讨论的焦点之一,由于时代、立场、方法的不同,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宗教起源研究,走过了从有神论者到宗教学家角度的解读,史料、精神、意识等角度的解析,实地考证、多维度及人性等方面的探究,极大增强了宗教起源研究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近20年来国内学者涉及宗教起源问题的研究,通过梳理,从宗教来源研究概述、宗教起源的代表性理论、宗教起源研究新视角三方面来进行简要综述,以便更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曾是天赋人权论的拥趸,认为人权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对天赋人权论缺陷的认识,以及对人权发展史、中国传统和现实的思考,在人权来源问题上,其观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孙中山认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争来的。从继受"天赋人权"理论到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革命实践的需要,彰显了孙中山为民权中国化倾注的心血以及对世界人权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