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我国千百年来治理乡村社会的智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气象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驱动。本文以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的乡贤文化建设为研究样本,探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乡贤文化的重构提升乡村文化张力、繁衍乡村文化内涵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地区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乡村文明创建的基础。本文将以安徽安庆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在农村社区黄梅戏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区人口外流、黄梅戏人才稀缺、无经费保障等问题,随后,提出该区域需通过加大乡村区域黄梅戏人才培育力度、改变以往落后的戏曲观念、鼓励创新意识的培养、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促进黄梅戏科学发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思想植根和实践于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层面,已成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基因。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文化建设思想演进的100年间,始终担负着先进文化引领的历史使命。百年实践证明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把航定向,为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振兴战略是塑形和铸魂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本文以乡村文化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乡村文化建设思想发展进程,凝练了乡村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意蕴与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植根于农业文明与农耕文化并发展壮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尤其是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当下价值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步伐,无疑是实现当前乡村社会治理和促进广大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精神"以人为本"为例,分析其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以期为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时代国有企业特色廉洁文化的构建路径成了国有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加强国有企业特色廉洁文化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构建特色廉洁文化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社会监督机制的分析,探寻国有企业特色廉洁文化建设的最佳实践和路径。同时,通过研究国有企业在廉洁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乡贤文化的形成源自乡贤作用的发挥,乡贤文化是土生土长,根植于农村生态环境下的一种文化积淀。斗转星移,乡村在不断发生变迁,旧乡贤群体逐步消失,新乡贤群体渐趋成熟,不管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给乡村所带来的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村新乡贤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推进乡村发展关键因素,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乡村类文化景观特色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保护项目和整治目标,来实现增强社区职能,保持传统文化,发展区域经济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社区文化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趋显现,相关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区工作所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为指导,提高责任意识,认真研究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政府指导、监督、管理责任,从长远考虑,基础着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发挥文化、宣传、教育等部门优势和特长,共同建设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0.
栗子 《文化交流》2015,(3):67-70
特色是美丽乡村的生命,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凸显了浙江农村乡村气息和自有个性—德清县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向农村"输出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农村古已有之的建乡贤祠传统,在各村全面推行既有时代精神、又契合乡村认知的"和美乡风馆"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乡贤祠"。乡村的历史文化、古树民居与旅游、影视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目前,永康  相似文献   

11.
新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贤文化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亲善性和人本性,是教化乡里、培育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新乡贤文化对于树立价值典范、营造文明乡风有推动作用,是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要求以及伦理的支撑为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提供了可行性,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新乡贤协助。推动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必须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健全新乡贤工作机制,建立新乡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集市是我国乡村村民进行商品交换、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曾经在乡村经济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在电商、超市等平台的冲击下,传统赶集文化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本文从赶集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乡村赶集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所具有的价值,以期为赶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促进乡村儿童实现高效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是为乡村儿童创设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也能进一步发展乡村儿童的核心素养。在乡村地区,实施对儿童教育时可以民族文化为主导,丰富儿童的教学活动。本文针对乡村儿童群体,以民族文化特色为基础,以民族元素为载体,依托民族节日,论述相关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乡村儿童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形式采取村民自治,其目的是使村民对以行政村为社区单位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发展有更多的参与权、自主权和自决权,确保村民合法权益,促进乡村社会民主化进程。村民自治与社会公共空间的拓展,重建农村社区的信任和认同,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为民主建设服务是西北回族社区村民自治与乡村民主实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农村社区文化的特征,并对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针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重要的首都功能.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关键一环,可以把首都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都、全球文化中心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日渐显露并得到重视。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城市更新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北京坊是北京城市更新项目中比较成功的一例。它以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为指引,汇聚各类文创内容,顺应文创街区消费升级需求,充分挖掘业态特色,用文化和创意提升街区品质,将项目建设成为文化元素与商业氛围和谐统一、传统文明与现代创意有机融合的街区,巩固、发展了当地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深入传播。这为今后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现实案例与操作路径,也为我们理解当代语境下的"怀旧"提供了一个经典诠释。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文旅发展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创新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绝佳路径。该文以浙江舟山奇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2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其在国家认同与基础秩序维护、民情表达与公共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福利配置等方面对现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层治理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现代社区发展,同样社区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当前,中国社区发展面临碎片化、阶层化、个体化、代际更替和技术变革等五大挑战,因而基层治理需要有针对性改革以更好应对上述挑战,这就意味着五种基层治理能力建设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社区发展能力、利益均衡能力、财政支撑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主动改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