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皮书》作为201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引起了艺术界与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影片真实反映了美国黑人群体在以白人文化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的生存现状。本文以他者理论分析作为双重他者身份存在的黑人音乐天才谢利博士,并通过谢利博士的遭遇引发对于他者身份的思考。谢利博士对自己周遭环境的回应展示了作为他者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他者在充满社会、文化、权力压制下做出的集体反抗及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人与兽——论《清忠谱》、《李尔王》和《马尔菲公爵夫人》[美国]梁启昌著刘阳译《清忠谱》里间接地提到三十多种动物,与我们在约翰韦伯斯特(1580—1630)的《马尔菲公爵夫人》中发现的动物数目大致相等。当然,如同评论家们经常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的《李尔...  相似文献   

3.
梁芳芳 《文化学刊》2022,(12):113-116
波伏瓦认为女性是他者,她继承发扬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出版了巨著《第二性》。波伏瓦的他者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性别等级制做出的辩护均被波伏瓦指出了对应的缺陷;随后她从历史层面上厘清了女性被压迫的脉络,深刻剖析了男性在历史中给女性造成自由受限制的境况的不公平性;接着,对神话的探索追溯了父权制意识形态在历史文化中的延续,戳破了男性撰写的神话中饱含欺瞒的目的是愚弄女性。其次,波伏瓦回归时间和生活世界,论述女性在不同年龄、不同角色中都无法获得自为的存在。最后,波伏瓦提出了超越绝对他者存在走向自由存在的本真的解放之路。笔者也在最后指出了他者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安妮·波特在其小说《他》中运用了有限全知视角和直接引语的叙述技巧,展示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无奈与无助,体现了生活的艰辛,充分展现了波特作为美国杰出的的文体家的卓越才能。本文主要就是分析《他》的有限全知视角和直接引语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与当时的国际社会一样,未对全球人口膨胀作出及时的反应;60年代,虽曾号召计划生育,但也未作有效的推行;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人口问题放到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6.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是美国南方时期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在男权社会下深受男权思想毒害但又试图作出抗争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分析艾米丽的"他者"形象,并结合波伏娃的《第二性》挖掘主人公艾米丽悲剧身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整整50年前,一个目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中国记者,从横须贺港的军舰上发过一篇脍炙人口的现场报道。其中,一头一尾,他是这样写的: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  相似文献   

8.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10,(5):111-114
蔡琰的《悲愤诗》是真正的由女性发出第一人称叙述的诗歌,刻画出集女儿、母亲、文人、难民于一身的女诗人真实立体的生活形象。这位女性的命运是与家国兴亡息息相关的,它既是"宏大"的,又是"私人"的。《悲愤诗》张扬的是一种女性主体精神,作者兼叙述者的女性性别特征和不以色相为关注点的叙述方式使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为我们了解汉魏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生动有力的个案依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借助电影的巨大威力,刘三姐、阿诗玛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艺术形象迅速走进大众并为人们所喜爱。电影向人们呈现出了勤劳善良、爱憎分明、聪明智慧、追求爱情的刘三姐《刘三姐》和《阿诗玛》分别形象,以及勤劳多才、勇敢坚强、忠贞不渝的阿诗玛形象。  相似文献   

10.
杨爱东蔡年华  刘晓洁 《职业圈》2007,(7S):114-114,121
《百家讲坛》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知识的平台,扩大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但也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文章探讨了《百家讲坛》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及解决大学生认知偏差的对策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大众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讲坛》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知识的平台,扩大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但也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文章探讨了《百家讲坛》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及解决大学生认知偏差的对策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大众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焦璐 《职业圈》2014,(13):116-1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商业模式也有了转变。过去Online的商业和Offline的商业各自发展着,如今它们的发展轨迹有了交汇,这就是O2O。大众目前多将O2O理解为“线下对线上的销售前台”,而《O2O进化论》的作者板砖大余则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索罗金和他的元曲论李明滨俄国汉学家索罗金在七十年代以发表《十三、四世纪的中国戏曲》一书而成为俄国和前苏联最有名的元曲研究家,同时也引起我国同行学者的注意。元曲在俄苏的翻译与研究“凡是在上个世纪或者前不久到过中国,而且将其见闻形诸文字的欧洲人,恐怕不会...  相似文献   

14.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以生命的原欲为出发点,编织出爱别离和怨憎会的复仇史诗,并以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存在主义的表现方式处理两性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显现出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和主体意识觉醒。同时,亦以第二性的视角为出发点,抗衡父权制度下男性对叙事话语的垄断,显现出古希腊社会王权与夫权的双重压迫。并以反权威的戏剧观念,对弱势者无法以合理渠道宣泄的情感诉求展开释放和共识。  相似文献   

15.
墨竹 《文化交流》2009,(7):32-34
5月26日,那是姹紫嫣红的时节,93岁的漫画大师丁聪溘然离去。夫人沈峻写了一封信揣在他的胸前,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夫君作最后的告别。  相似文献   

16.
栗子 《文化交流》2014,(11):75-77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比赛后,由浙江省文化厅、省音协和省舞协共同主办的浙江省第九届音乐舞蹈节近日在浙江杭州落幕。浙江省音乐舞蹈节是浙江省音乐舞蹈界的最高赛事,每3年举办一届。本届音乐舞蹈节分别在杭州、湖州、绍兴、舟山、义乌等地举行,共有近120件新作品、550多组(名)选手报名参加声乐、器乐、舞蹈3个大项的比赛,体现出"覆盖全省、带动基层"的办节理念。本届音乐舞蹈节涌现出许多创新作品,如歌曲《富春山居图》、器乐曲《涌动》、舞蹈《奋楫者》《凳之龙》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反映出近年来浙江音乐舞蹈创作的新趋势、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莉吉娅·特莱斯在短篇小说《壁毯》中于人物自我心理剖析中逐层拟构人格三界的意识形态发展暗示,小说中的壁毯如同人物借以完成自我建构的镜像一般,投射出文本深层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寻找旨归。然而“自我”总是作为他者存在,受制于权欲、暴力的象征秩序,于自我话语拟构的蒙昧与觉醒中形成了巨大的反讽性张力。叙事声音最终于反复寻觅中打破镜像,实现了自我身份重建。  相似文献   

18.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阐释了该理论的重要性。自此,众多语言学家应用该理论来分析各种隐喻表达。本文尝试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千字文》中的比喻表达,以探究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9.
霍荟灿 《文化学刊》2023,(5):191-195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讲述了以亚哈船长为首的一行人乘坐“佩科德”号追杀白鲸莫比·迪克,最终同归于尽的故事。通过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书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体现出其背后多元化的象征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作者在文中使用的各类“隐喻”进行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匹配,并基于不同的匹配结果,对各类形象的深层象征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白鲸莫比·迪克可以构建出两个相互矛盾的隐喻类型,它既是“神圣纯洁的圣灵”,也是“邪恶残忍的恶魔”;与之相对应,亚哈船长也可以构建出两个完全对立的目标域,即“亵渎圣灵的暴君”和“迎难而上的勇士”;“佩科德”号的航行同样可以构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的隐喻,分别象征着“注定是悲剧的死亡之旅”和“摆脱束缚的自由之旅”。对作品形象的解读,不同读者能够勾勒出不尽相同的象征意义,这也正是小说《白鲸》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左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郑国子产无疑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本文主要分析《左传》中对子产民主思想、政治改革和外交三个方面的描绘,阐述子产作为思想家、改革家、外交家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