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秘密语,是世界大多数民族一般都具有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因而汉语秘密语非但历史悠久,也是世界上诸多同类语言现象中最大的一系。从既存文献考察,中国秘密语滥觞  相似文献   

2.
<正>温州方言十分丰富、生动,散落在民间各行业群体的秘密语(温州民间称"切口""切字""测字""拆口""行活"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革"时期,笔者高中辍学,回乡插队落户,期间曾浪迹江湖十年有余,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触了社会,特别是接触了社会的最底层——劳动阶层,笔者同他们"厮混"在一  相似文献   

3.
应予关注的“另类濒危语言”:民间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隐语行话,亦称“民间秘密语”,几乎是各种语言大都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对隐语行话的种种误解,是其濒危的首要因素。隐语行话属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之中的一种更为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是考察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别具一格的独特视角。随着这些“濒危语言”的消亡,依附于这些“濒危语言”的民间隐语行话等民俗语言文化信息,亦必将随其“母体”的消亡而相应地消亡。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同样存在对其隐语行话的抢救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其使用人口相对较少,有的已经处于濒危态势,关注、抢救作为“另类濒危语言”隐语行话,尤其不要忽略了各民族语言中的这类特别濒危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方言差异很大,天南海北的民间团体,使用的秘密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秘密语,都必定与其所依托的地方方言密切相关,尤其是反切秘密语。这种通过变异共同语语音结构而创制的隐语,在语音上非常受制于其脱胎的母体——母语方言。反切秘密语自古便广泛流传于我国南、北方的民间群体中,本文试图将北方淮河流域的反切秘密语使用情况与南方广东梅州的"下市话"(亦为反切秘密语之一种)从语音结构、聚合形式、使用群体、社会功能、传承方式等角度加以比较,分析它们流变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正>隐语行话是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现象。世界上各种语言几乎都无例外地存在使用隐语行话的历史或现实。对隐语行话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整理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脉络。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2007年和2010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均关注到中国现实语言生活中使用的民间隐语行话的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的专题篇《社会生活中的民间隐语》研究显示:对隐语行话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流行群体、层面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6,(4):5
正通过对"侨批"隐语与梅州"下市话"的调查研究,我们至少发现了三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各地侨批是发掘发现各地乡土性民间秘密语的主要文本资源。只有解读出这样混杂于侨批话语中的一些反切秘密语,方得读懂全信。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此即"下市话"等乡土性民间秘密语之于侨批以及侨批隐语的最根本关系所在。  相似文献   

7.
现所可以直接用作考察研究的"下市话"文本,除现在世的少量可视为"传承人"的口述之外,更主要是存在于"侨批"里面。侨批是发掘发现各地乡土性民间秘密语的主要文本资源。侨批与个中各地乡土性民间秘密语的解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基本的核心环节,也是"下市话"等乡土秘密语之于侨批以及侨批隐语的最根本关系所在。"下市话"等一些乡土秘密语亟待发掘保护的语言类民间文化遗产,需要采取立即抢救性地采辑口述史性质的文本,还要不失时机地发掘、保护散存于各类文献中的文本并予及时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9.
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0.
侯琳 《职业圈》2007,(23):157-158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用语,职业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团体内部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日常交际用语,组成这种团体的人是由某种共同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特征包括几个方面职业,行当,年龄,爱好等.文章从语言与职业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职业语言的产生,各种不同职业的语言特点及职业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前的1957年,《中国语文》就郑达汉等针对高名凯和岑麒祥的两部《普通语言学》中有关社会方言部分提出的不同意见,连续两期组织了专题讨论。高名凯先生和岑麒祥先生也分别撰稿,对此进行了呼应。这次讨论的一个核心论题就是"行话"(同行语)和"黑话"(秘密语)的区别。时隔50年之后,当年被认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封闭性、半封闭性的符号系统,隐形行话在满足某些利益集团或者社会群体维护其集团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犯罪隐语作为其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更加具有其独特的封闭性、口约性、寄生性和传承性的属性。将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刑事技术侦查手段应用于破案侦查,对于公安干警迅速及时的知晓犯罪情报,了解预谋犯罪活动,并且主动出击、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底蕴,而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承载了该语言群体共享的文化标准。作为一名新闻英语从业者,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语使用技巧,还应了解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明确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语言使用的差异。本文将从新闻英语的特征出发,基于跨文化意识及其在新闻英语中运用的意义提出运用策略,以期促进新闻英语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文化是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个大系统的话,那么语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之间既有对应性的一面,又有非对应性的一面.文章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工具或载体的说法并不全面,也不科学.事实上,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文化凝聚体.语言在文化的建构、传承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特点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在中国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中国本土人使用的词语。本文分析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障碍,并提出译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音译加意译、直译加意译或释义的翻译策略,以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语言之于社会、之于文化的关系,曾经是语言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现代语言学界关于语言性质的比较流行的一种基本认识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介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或以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李保平 《文化学刊》2009,(4):159-162
亚文化可以视为西方社会群体边缘化的重要机制。亚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结构性因素与个体主观性因素的统一,或者说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亚文化主要通过社会化机构、文化适应、文化再生产和社会认同的抵制这样几个机制,对群体边缘化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遗产是特定族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享用的精神文化,体现着特定族群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智力活动,它承载着民众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语言既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自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且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根基。如今,一些民族的语言已经或正在消失,一旦一种民族语言消失,这种民族文化及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语言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保护传承语言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文化工程,应在政府主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抢救、保护、传承语言文化遗产的措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词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单元,“宝宝”“吃瓜群众”等流行语的词义已随着文化的发展扩大或转移。青年群体思维活跃,在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流行语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体现了青年群体的个人气质与修养,也反映出他们的思想意识。“宝宝”“吃瓜群众”等语境下刻画的都是“主观上不能”或“客观上不是”能够对事物有所担当的责任人,反映出青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吴姗姗 《文化学刊》2023,(4):186-188
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语言也都是一种方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用各自的语言可以顺畅沟通,他们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同种语言下不同分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沈阳地区的三十余个民间流行习语来研究方言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