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麦克尤恩的《赎罪》在叙事形式上具有元小说的种种特征。虽然《赎罪》进行了元小说的叙事,但是它并没有与现实主义传统截然断裂。这样的形式特点不仅突出了主题"赎罪",而且解构了"赎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力作《赎罪》被誉为"当代叙事经典",其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构了"犯罪-赎罪-新生"的基督教传统。从叙事伦理视角深入分析《赎罪》叙事文本中"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多维度对话,有助于我们对其"赎罪"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赎罪》所揭示的文学"对抗遗忘和绝望"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后现代世界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电影     
醋粟 《中学生读写》2008,(9):104-105
<正>《赎罪》导演:乔·赖特主演:凯拉·奈特利詹姆斯·麦卡沃伊大概是去年的事情。远在加拿大的朋友突然从MSN冒出来跟我说:"快点去看《赎罪》,伊丽莎白忒灵光了!"可直到今年初电驴上才有清晰的版本,我经不住他的催促下载了这部顶着"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式放映影片"名号与光环的电影。电影根据英国作家因·麦克埃文的同名爱情小说《赎罪》改编,讲述的是一次意外而错误的控告改变了几个人生命轨迹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英伦风情,二战时期的战火纷飞让爱情成了暗夜里的几滴火星,看上去遥遥闪着光,却触摸不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赎罪》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从13岁到77岁的生命历程,即她是如何从稚嫩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的作家,并成功地完成了赎罪。通过以分析童年、成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为线索,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其犯错的原因,探究其从"犯罪"到"赎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荆棘鸟》中戴恩之死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荆棘鸟》中具有惊人天赋兼美貌的戴恩,才26岁就被上帝召回天堂去了。他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上帝的原谅,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的献祭"。他的死,一方面是在赎罪,为他父母所犯的原罪赎罪,为宗教界里一些贪婪的、堕落的神职人员赎罪,为得到众人和上帝之爱而产生负疚感的自己赎罪;另一方面是在拯救堕落的世界,拯救尘世间人类的信仰危机。这正是作者考林·麦卡洛对正统基督教人性观、道德观的一种呼唤和倡导,她力图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类和上帝达成某种和解。  相似文献   

6.
<正>心理异常者更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干预与影响,诸如为了自己曾经的"犯罪"而忏悔,千方百计想去赎罪,由此构成自虐心理的一类源头。对于感性的人,特别是广大女性,更可能会因为认知偏差,成为她们的一大心灵毒瘤。在铁凝的作品《大浴女》中塑造了一个对自己所犯的罪行,耿耿于怀,长时间难以释怀的形象——尹小跳。尹小跳因为自己曾有过的杀人念头,在尹小荃堕井后,受到莫名的"罪行"长期缠绕,难以摆脱,希冀赎罪  相似文献   

7.
正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人,是晋文公的狱官。有次审理一桩案子时,因听信了下属人员的一面之词,将一个人冤死了。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怎么能将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李离拒绝晋文公的赦免,伏  相似文献   

8.
毕业了,工作了。大学好像在慢慢远去。很多同学在今年暑假期间,发电子邮件问我:10月11日,你回母校吗?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要选在那一天?是不是有什么聚会?"瞧你,那是母校55周年的校庆日,你居然给忘了,你还是不是财大人呀?"没想到一个为什么,却让很多同学大"吐口水"。正在想如何去弥补我的"过错",恰巧《高校招生》编辑向我约写一篇介绍母校的稿子——天那,总算找到了一个"赎罪"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海外英语》2012,(11):4-7
关于20世纪30年代,有很多小说,但是很少有如麦克尤恩在2001年写的《赎罪》那么成功。《赎罪》一经出版发行,就被提名为文学奖榜首。这一年,它被列入时代杂志书榜,它经常位于书榜前100名。最近根据《赎罪》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乔·怀特导演。詹姆斯·麦卡沃伊和英国女明星凯拉·奈特莉丰演。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学生拿了一篇自己的考场作文给我看,题目是“忏悔与赎罪”,大意是说.仅有口头上的忏悔还不够.还需要行动上的赎罪。文章思路、层次、语言都挺好,就是有些空洞.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1.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是一个关于忏悔和赎罪的故事。主人公布莱安妮因为幼年时编造的一个谎言,毁掉了姐姐西西莉亚和恋人罗比的一生。随着她的成长,布莱安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甘心付出一生来赎罪。本文基于小说文本分析主人公在"犯罪—赎罪"过程中展示出的情感变化,彰显小说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芒,揭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以有罪的灵魂通过忏悔、赎罪获得拯救.奥尼尔以带有浓郁"自我忏悔"意味的戏剧承栽他的内省意识,苦行、圣爱、皈依--基督教的这一基本救赎精神构成了他的救世之途.曹禺通过剧中不少负罪角色的行动替代性地完成他的赎罪,表达了生命自觉有罪而产生的负疚、悔恨直至补赎的意向.在寻求解救的路途上,曹禹也坚信博爱和皈依是人类脱离苦难和罪恶人生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李娃传>中,李娃始而引诱郑生上门,继而设计弃逐郑生,其间纯粹是职业行为,决不存在爱情;郑生濒于绝境,李娃毅然伸出援手,是她在良知复苏、人性觉醒下的道德赎罪行为,而不是"爱情的死灰复燃";李娃救助郑生只希望使郑生重返上流社会,以圆满完成道德赎罪,而不是"勇敢追求幸福爱情和美满婚姻".  相似文献   

14.
王利文 《海外英语》2013,(16):203-204
自弗洛伊德以来,创伤出现了精神层面的转向;20世纪末以降更是以独立的理论角度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赎罪》刻画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试图赎罪的心路历程。向他人赎罪,正是对自我创伤的治疗。该文从布里奥妮对待创伤的态度和创伤的影响角度,分析创伤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圣经》言,人类有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电影《赎罪》讲述的便是由这七宗罪中的嫉妒引发的故事。故事也并不出奇,女主人公布里欧尼在13岁时因妒忌姐姐塞西莉亚与自己暗恋的人相爱,作伪证将男主角罗比以强奸罪送进了监狱。二战爆发,罗比被迫参战,与其恋人塞西莉亚先后死于敦克尔克大撤退中。布里欧尼成年后了解到自己的罪恶,试图用一生的努力来向那对死于战火而无缘眷属的爱人赎罪。  相似文献   

16.
黄佩君 《英语辅导》2008,(2):150-153
毛姆小说《面纱》探讨了"冷漠"所导致的"背叛"与"赎罪"主题。讲述一则无爱的婚姻和一段婚外情,最后以悲剧收尾。毛姆用人性的冷漠来设置和揭开一张"人性"的面纱,并且把主题升华到人性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7.
自弗洛伊德以来,创伤出现了精神层面的转向;20世纪末以降更是以独立的理论角度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赎罪》刻画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试图赎罪的心路历程。向他人赎罪,正是对自我创伤的治疗。该文从布里奥妮对待创伤的态度和创伤的影响角度,分析创伤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召唤术     
莫克观看卡通片时不停地赞叹:"魔法召唤术真棒,只要一念咒语,什么怪兽都能被召过来!"超级宠物丁卡不服气了:"这有什  相似文献   

19.
作刑是因犯罪罚作劳役。在秦汉简牍资料中,有大量有关惩罚性劳动的记录,其中居作、冗作、复作、罚作跟作刑有关。居作即用劳役或戍边来抵偿债务、赎罪款、罚款,冗作就是指在规定的徭役之外为赎罪或代人赎罪而服劳役,复作是减刑所产生的结果,即减刑后再为政府服一段时间的劳役,罚作是对违反行政法规所做的处罚。服这几种作刑的人都不是罪犯,他们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获得一定的报酬。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美国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作品以生动的题材和独特的象征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分析了小说人物和情节中基督教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赎罪———死亡———永生"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