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的"置问",就是诗歌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地设置问句,从而产生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唐诗中的"置问"应用广泛,其类型、方式以及作用也多样。梳理这些"置问",对深入理解诗的内涵诗人的情感,不无裨益。一、问句的类型就问句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大致包括反问、设问、拟问三种类型。(1)反问,也叫反诘。是借助于诘问的语气、表达与辞面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的形式是疑问的,内涵却是肯定的,即所谓明知故问。问的目的在于加重语气,强化感情。比如:  相似文献   

2.
宝鸡方言疑问句和普通话疑问句一样,也可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四种,但结构形式有所不同,文章主要论述宝鸡方言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选择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特指式反问句初探宋晓蓉疑问代词是构成特指式问句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区分特指式问句与非特指式问句的形式标志。前者有疑问代词,后者则没有疑问代词。特指问句又分为特指式疑问句和特指式反问句,特指式疑问句是指对事情的某一部分有疑问,在问匈中用疑问代词把...  相似文献   

5.
反问句的否定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问句只问不答,它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而这“确定意思”的准确把握,需从反问句的结构特征人手。各种结构的疑问句形式都可用作反问,但其否定指向不尽相同:是非问和特指问形式的反问是对问句所含命题的否定,否定指向既涉及“质”,也涉及“量”;选择问、正反问形式的反问,否定指向主要靠语境决定,否定的是某一或某些肢命题。  相似文献   

6.
问句 ,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这里 ,涉及是非问和特指问。例如 :这是你的行李 ?你是什么地方人 ?所谓“是非问” ,是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 ;所谓“特指问” ,是要求对方针对“谁、什么”之类作出回答的问句。如前一例是“是非问” ,后一例是“特指问”。语法书里告诉我们 :用于问句句末最典型的语气助词 ,有“吗”和“呢”两个 ,它们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吗”出现在是非问句末 ,如“这是你的行李吗 ?”如果是特指问 ,句末就要用“呢” ,如“你是什么地方人呢 ?”但是 ,也有特殊情况。有的时候 ,句子中用了“谁、什么”之…  相似文献   

7.
反复问句是近代汉语发展起来的一种句型。有人认为这种句型是从选择问句发展而来,《水浒传》中的相关疑问句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推测,可以反映汉语反复问句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Chomsky(2004,2008)和Nunes(2004,2007,2011)的生成句法理论来考察三种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特征及其句法推导过程。在简要探讨VP-not-VP问句后,采取不同的句法生成机制来分析V-not-VP问句和VP-not-V问句:采用Chomsky(2004)的探针—目标体系以及长距离一致的操作方式分析了V-not-VP问句的句法生成;采用Chomsky(2008)的"特征继承体系"和Nunes(2004,2007,2011)的"移位之拷贝加合并理论"以及"语链线性化理论"从VP-not问句推导出了VP-not-V问句。  相似文献   

9.
陆夏波 《语文知识》2012,(1):122-123
自1985年朱德熙发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以来,汉语方言反复问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家乡泰兴方言中的反复问句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重点考察泰兴反复问句的类型,分析反复问句和其他疑问句的连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罗三定  刘军  沙莎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2):66-69,74
介绍了短信息服务在知识查询中的应用及系统总体的结构,应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对查询问句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概念网模型组织知识降低对查询语句理解的难度.对短信息处理流程及查询问句的分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反意疑问句是常用的重要问句之一,由两部分组成:陈述句 意思与之相反的小问句。同学们在使用反意疑问句时对小问句的问法和回答经常糊涂,理不清思路。现在教你几句口诀,让你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2.
几种疑问句的简易辩认法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从句子的用途看,主要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而疑问句又可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学生对这四种问句的瓣认往往感到困难,经常混淆不清。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到一些比较简易的辨认法...  相似文献   

13.
从功能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系列关于汉语"W呢"问句现象的问题.认为,"W呢"问句是一个跨语言的表达手段,其实质就是"话题性",故可以称之为"话题问句".话题可以发问,这是话题核心功能在话语中的自然延续.话题问句也有语言问的差异.在非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里,话题问句是一个话语的手段,只能作承前的对比问,疑问点决定于对比信息中的相关述题.而在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汉语、日语等)里.话题问句不但同样可以作对比问.其中的"NP+话题标记?"还可以作自主问,问NP的所在.这个语法意义不是它组成成分(如汉语里"NP"和"呢")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得到,而是相对独立于语境的.这一构式背后是人类关于空间感知的认知基础.在话题概念结构化的语言里,话题的语法性质提供了这一认知基础在语言里实现语法化的语言内部条件,因而这一语法表达带有浓郁的类型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共有疑问句326句。其中特指问64句,是非问44句,选择问7句;反问句共有183句;测度问句共有28句。反问句的数量大、形式多样,是《论语》疑问句的一大特点。是非问句句尾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在测度问句中,多用语气副词“其”来配合。  相似文献   

15.
景行同学问:贾谊的《论积贮疏》,文章很短,只有20句,却有7个问句。他为什么要大量使用问句呢? 贾谊的《论积贮疏》字数不足400字,问句却多至7句。这些问句的设置非常精彩,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问句通贯全文,文势汹涌,表达了作者忠言死谏的情状。第一段文势初起,“初潮始涌”,作者劈头盖脸,大声喝问,连续两次。第二段文势“汹涌澎湃”,全段五句就有三次质问,逆耳忠言,不容置辩,“不积贮”之危害揭露无遗。第三段虽是提出“如何积贮”的建议,文势有听缓和,但余波还在回旋,两个反问:“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便是证明。全篇段段有问,层层有问,一问压一问,形成滚滚文潮,表达了作者忠言愤激的感情。二、问句使用恰当,顿挫相间,抒发了作者焦虑如焚的胸臆。作者开篇先引管子箴言,再作古今“积贮”不同的对比,随后设置一问,“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步步铺垫,有理有据,该问才问,有情有辞。文句长短有顿,发问有挫,听  相似文献   

16.
《封神演义》共有是非问句127例,我们将其分为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和无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其中有明显语言标记的是非问句共113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89.0%;无明显语言标记的共14例,约占全书是非问句的11.0%。就是非问句中所用的句末语气词来看,一方面有从上古汉语继承来的语气词"乎",另一方面也使用了近代汉语新兴的句末语气词"么""来"。其中"么"的使用频率最高,约占是非问所使用句末语气词的14.2%。主要对《封神演义》的是非问句在计量的基础上做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吗”问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吗”字的历时演变过程析离出了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三种功能类型:询问求知句、猜度求证句和反诘质疑句;2.运用传息语法的有关理论分别考察了影响“吗”问句功能类型的几种信息结构;3.运用信息结构的分析方法对某些同形异义的“吗”问句进行了析离;4.在余论中,还提到了其他影响“吗”问句功能类型的因素。通过以上的分析.文章试图说明信息结构是制约人们理解问句功能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问:当问句是“What's this in English?”时,为什么在答语中却将this改成了it呢?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东台方言作为江淮官话泰如片的一种,其语法中也存在与朱德熙提出的“F-VP”式问句类似的问句~((1))。从句法成分的角度看,东台方言中可以进入“可+VP”式问句各句法成分的词汇各有特点;从问句类型来看,江苏东台方言中“可+VP”式问句与普通话中的是非问、正反问式交叉重叠的关系,与普通话中的问句类型存在不对应、一一对应、一对多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四川话中的“该是哈”问句表示问话人对所说的事实、情况、意见有一个看法或早有一定的揣测,发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求证,因此问话人往往期待对方肯定的回答。“该是哈”问句相当于普通话中表求证的是非问。文章对“该是哈”的句法特征、“该是哈”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以及“该是哈”问句三种形式之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