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绕着校园走一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需求的是素质型人才,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无可置疑地是他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关键基础。语文是每一个人伴随终身的学科。作为一种学习语文潜在而自觉的语文阅读活动,一直伴随在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乃至一生。对于大学生而言,存在的问题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该从何处人手呢?尤其是理科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历,有效引导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提高整体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呢?在此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引导学生读好书,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怎样引导学生读好书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言传身教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时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一些学生无精打采,心不在焉,对课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内存在"怯读"现象;而在课外,学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书,常常一下课他们就会拿出来津津有味地读。我们的阅读教学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如何让小学生从"怯读"变成"悦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一、小学生课内"怯读"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李莉 《考试周刊》2013,(29):46-46
<正>"怎么又要写作文了,真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历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熟悉又棘手的问题。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害怕写作文呢?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不会从读中仿写,没有方法导致的。该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困境呢?我认为可从平时的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  相似文献   

5.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要求学生认识生字475个,其中288个要求会读、会写、会用。这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记住这么多的生字,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生字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从牙牙学语的幼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们在一生中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功不可没.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美,从而实践于自身,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欣赏美、高素养的人.那么,究竟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7.
学习品质是伴随着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心理现象,是心理上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体现,是人的思想品质在学习上的反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人的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倾向性和独特性。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品质。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无非是分段落,写段意,明确中心思想,简单了解课文内容,一篇课文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那时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欣喜的发现,语文课堂可以这么上,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电子白板等现代媒体手段的发展与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越来越精彩,这时是学生读,老师讲评。但是很多的课堂却从原本片面追求老师讲走向了片面追求学生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与讲的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历、思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这一学段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其以后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而低年级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如何在向他们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本领呢?本人结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0.
李翠林 《小学生》2012,(11):17-17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认为,让学生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参考的机构。对一名大学生而言,语文素养无可置疑地是他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关键基础。因此,不管是文科类还是理工科类的学生,语文阅读应伴随其整个求学生涯乃至其一生。问题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学生该从何入手呢?学校图书馆为学生语文阅读作正确引导并提供方法与途径,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那么如何引导呢?首先,应大力开展读经典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令教师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了,对学生来讲,最难的也是写作文。众所周知,小孩子学习语文总是遵循着“说→读→写”这样一个发展规律进行的,“写”是孩子在“说”和“读”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可见“写”是最难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小学作文课,老师要做的往往就是捕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调动起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现实中,每当上作文课,老师们还是担心:上什么呢?什么内容孩子感兴趣,而且又有内容可写。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什么?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对一个班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了解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读通课文"。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读通课文呢?一、明确目标"读通"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个训练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读通"只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标点符号和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读  相似文献   

16.
<正>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当下的语文教学基本是文本教学,而文本的重点落在读本和课本。准确地说,读本是相对于课本而言的,读本是给学生自读的,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而课本是需要教师教的。换句话说,读本是学生自读的范本,课本是教师教读的范本。它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优秀的文本。只是,在公众的视野中,课本是正宗。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又应如何协调这样的关系,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而听说读写中最最重要的则是读,当然这个读不是指简单的读文章,而是指一种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应该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阅读"之声如涨潮之水此起彼伏。"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全民阅读""亲子阅读"等等,可谓是"读"有千秋、"读"具特色。然而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做深度阅读呢?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个人意见。一、"读"行书海,与诗为伴教育是对生命发展的一种达成,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尊重生命的成长。语文不是赚钱升官的手段,也不是考试和谋生的工具。它不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这个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和我们打交道的词.我们该怎样去读,是为了分数而读,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地读?在中考的压力下很多人不敢再读自己喜欢的书,因为在老师家长眼中这都是一种奢侈.那么如何平衡分数和兴趣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