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今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后,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因喂养马有功,被赐为“嬴”姓,封地在今甘肃天水,后扩大到秦(今陕西),于是立国号为“秦”。汉: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备统一中原后,因自己曾被封汉王,故立国号为“汉”。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受封为魏王,其长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叫“魏”。蜀:刘备占据成都后,自称是…  相似文献   

2.
夏:禹治水有功,后舜让位给禹。因舜原为夏后代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今河南商丘),便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因周文王曾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考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嬴”姓,封地为甘肃天水,后扩大陕西立国号为“秦”。汉: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经过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统一后,开国叫“汉”。  相似文献   

3.
夏:禹结婚后第二天外出治水,后三过家门而不入,九年把水治好。后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后代部落首领,故国名夏。商:汤灭夏后,因他们的始祖曾居住河南商丘,便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因周文王曾居于歧山下的周原,故以周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考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赢”姓,封地在甘肃天水,后扩大到陕西,立国号为秦。汉: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用韩信为帅。垓下一战,霸王兵败自刎而死。刘邦统一后,开国叫汉。新:王莽原被封为新都侯,成为国丈,篡权十五年,国号叫“新”。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为魏王,大儿子曹丕代  相似文献   

4.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以表示新朝的圣明。中国从夏朝开始建立国家历经4000余年,其间沧海桑田,改朝换代,次数难举。各朝国号由来约有七种形式。一、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朝,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  相似文献   

5.
杨会玲 《小读者》2011,(10):45-45
国号是建国时国家的称号.每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源自先祖封地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2,(10):53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纷繁,每个朝代的创建者着手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朝代名称(国号)。那么,朝代名称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来由。一、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如,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其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建朝为"商"。二、来自创建者原有的封号、爵位。如,刘邦被项羽封为"汉  相似文献   

7.
小学历史课本,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夏 禹死后,子启接替他的位置,迁到大夏(今山西夏县一带)居住。后来遂以夏为其国号。 商 始祖契(xiè屑)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桀建立新国家,后来即称之为商朝。以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  相似文献   

8.
商汤灭夏朝时,亲夏的韦国(在今河南滑县)被灭,余民以国名为姓氏。至商晚期韦姓人复立小国(在今陕西扶风县),国号韦。其君韦遐助武王灭纣王有功,封爵“伯”,经几次迁徙,定国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传至西汉有韦孟,成为官宦家族。之后,他举家迁居今山东邹县,传至韦贤,被汉武帝召入长安做官。其后裔在杜陵(今西安东南)形成显贵家族,经历浸长时期的发展,至明清已遍布全国。近现代有部分韦姓人又移驻海外,成为中国的“百家姓”之一。  相似文献   

9.
夏:舜死后,禹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禹原来是夏后氏部落首领,所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取名"夏"。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居于商(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后因汤的十世孙盘庚将都城西迁  相似文献   

10.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课文注:定国号叫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按:国号就是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名称。据史学家考证,国号的来源大致有四种情况;①根据政权的发迹地定国号,如周的祖先曾在周原一带活动,秦的始祖居住秦地,故分别以周、秦做国号。②根据封爵名定国号,晋朝因司马氏曾被封为晋公而取“晋”,隋朝因其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封为隋国公而用“隋”。③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号,如辽国的发迹地产镔铁(镔铁叫辽),因其坚固,故用来作国号。④根据谶语或文义定国号,如南齐国  相似文献   

11.
【列车长心语】“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以行政区命名始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设陕西行中书省,明清为陕西省,一直沿用至今。“秦”最早为古代部落名。春秋时为国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都陕西省咸阳市,国号也为秦。汉以后,西域人称中国为“秦”,秦作为陕西的简称最早是因陕西为战国时秦地而得名。后来逐渐变成陕西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2.
今甘肃大片地区,在夏、商、周三代,为我国西部的古老民族羌戎的居地。春秋时称为西戎。秦霸西戎,沿着渭水向西开拓。“秦献公立(公元前384年),兵临渭首,灭狄、(豸原)戎。”(《后汉书·西羌传》)今定西县地始入秦国版图。至昭襄王(简称昭王)立,秦国连续向泾水以北的义渠戎进攻。据《后汉书·西羌传》:“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昭王之母)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按:周赧王四十三年为昭襄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秦陇西郡包括陇山以西大片地区,郡治在今临洮,定西县地遂属陇西郡。又: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二·洮水注》云“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昭王二十八年为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灭义渠戎置陇西郡的年代有此两种不同的记  相似文献   

13.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以显示新朝的圣明。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称谓是模糊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其存在的特定时期,为了区分不同的年代、地域、性质和掌权者,产生了国家称谓即国名。因此,国家可以灭失,而其称谓却可青史永存。苏联解体后谈及解体前的苏联称“前苏联”,我认为这是模糊的认识。其模糊性有以下几个表现: 第一,把国家称谓和国家看作是同一历史概念。 历史上同一称谓的国家形式存在时间最长的罗马帝国不过千把年,短的如巴黎公社只两个月,可它们的称谓可以万万年。我国夏、商、周、秦、汉、唐,众多古国朝代早已灭亡,可称谓永传,没谁改叫“前夏朝”、“前唐朝”等。日本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称“大  相似文献   

15.
答:要弄清秦灭东周的确切年代,首先要搞清“东周”一词的两个概念。一是指朝代的名称东周王朝。这一朝代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始,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止。其间可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共经历二十五个王,五百一十四年。二是指战国时代一个小国名。即由战国时残存的小国西周分裂出来的另一小国。小国西周是东周考王分封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367年,小国西周威公死,公子根在东部争立,赵、韩用武力加以支持,于是又由西周分裂出小国东周。西周在河南(今河南洛阳),小国东周建都在巩(今河南巩县)。《中国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公元前256年秦灭了东周,是指灭东周王朝。《中国史稿》、《中外历史年表》上讲的公元前249年秦灭了东周,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国号”,实际上是朝代的名称。在王位世袭制度下,某一姓帝王家族的延续统治,就称为一朝或一代,就有同一的“国号”;而“国号”的变动,就意味着统治权随着某一姓帝王家族的兴亡而更迭,也就是“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的王位世袭制度是伴随着私有财产制度和阶级剥削制度的发展而建立的,所谓“国号”也是伴随着阶级统治机器——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大约在距今四千年以前,传说中治理洪水的禹开始把王位传给儿子,并定“国号”为“夏”。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汉字,欲以“秦”字为头,重立国号。但当时“秦”字的写法是“栗”。他认为一国不能有“二王”,就想造个字代替。大臣们知道了他的心事,就建议说:“自古名人功过皆记载于《春秋》,帝王恩德浩荡,以取‘春秋’字的各半为国号为好。”  相似文献   

18.
吴然在《对“夏后皋”句中的“后”注解的质疑》(见《语文知识》1998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后”注解为“帝王、天子”值得商榷,还说“夏后”是国号,是一个不应拆开理解的专用名词。“夏后”可以用为禹所建立朝代的国号,此话不错。但吴文似乎没  相似文献   

19.
秦代推行“更名”政策,禁止臣民以国名“秦”为自己的名字。汉代则风行“以国为名”,从西汉中期到汉末三国,各个社会阶层中都存在大量以国名“汉”为名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秦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禁止臣民以“秦”为名,体现出了“独尊秦”的特点;汉则没有那么强的排他性,臣民在认同国家后广泛地以“汉”为名,体现出了“广宣汉”的特点。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汉两个王朝在治理理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语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夏后皋”所作的注解是:“夏帝皋,桀的祖父。后,帝王、天子。”“后”在这里是否可作“帝、帝王、天子”解,我认为值得商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就是说“夏后”是帝禹的国号。在《夏本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