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修叛徒集团上台后,为了加紧推行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内对外政策,疯狂反华反共反革命,动员了一批所谓“历史学家一汉学家”,发表、出版了大量篡改、伪造中国历史的文章和专著。由反华急先锋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2年版)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这本书一出笼,苏修报刊立即动员起来,连续发表“书评”,把它吹得天花乱坠,说是什么“研究了十五年”的“科学巨著”。就在这本所谓“巨著”中,恶毒攻击中国人民,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其中,在中俄关系问题上,它肆无忌惮地歪曲、篡改历史,为老沙皇侵略中国、争夺世界霸权翻案,为新沙皇继承老沙皇的侵略扩张政策编造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光辉著作《中国的战争》发表于一九○○年十二月《火星报》创刊号(现收入《列宁选集》第一卷)。十九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取代了自由竞争的统治之后,便“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九○○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企图瓜分中国。八国联军的魔爪伸向哪里,就在哪里烧毁、惨杀、抢劫、奸淫,无恶不作。沙皇俄国早已想独霸中国,以实现它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德里亚海到北冰洋的世界帝国的迷梦。它的狂妄野心遭到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于是,在这次侵略战争中,又积极主张瓜分中国,同英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题解题目《“友谊”,还是侵略?》是选择疑问句。“友谊”加引号起引用和否定作用,句中的逗号停顿能给人以深思的机会,末尾的问号实际是不疑而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就使“友谊”和“侵略”这一对立概念更加醒目,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立场、观点。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我们认清美帝、苏修妄图争霸世界的侵略本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友谊”,还是侵略?》一篇课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这篇文章发表于1949年8月30日,是毛主席给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之一。文章有力地驳斥了艾奇逊的无耻谎言,尖锐地揭露了敌人的恶毒企图,教育全国人民应该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不受它的蒙蔽欺骗。这是一篇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政论文,值得很好学习。这里试就逻辑(形式逻辑)这个角度对文章的论证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大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点〕 1、驳论点和驳论据的写法 2、反语和反复的运用 3、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欺骗伎俩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垮台,表明了美国政府侵华援蒋政策的彻底失败。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美国政府在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返美未到之时,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为公布白皮书,国务卿艾奇逊把他七月三十日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作为该白皮书的序言一起发表。美国政府援蒋侵华的最终失败,在美国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修领导集团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一方面露骨地吹捧老沙皇对外侵略扩张的罪恶史,一方面又以极其卑鄙无耻的手法篡改、伪造别国的历史。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其中之一。此书全面、系统地伪造近代中国历史及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历史。其中关于中俄关系的叙述,完全是颠倒是非,歪曲篡改。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竭力替老沙皇的侵华罪行涂脂抹粉,为他们自己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辩解。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政治路线的。苏修文艺正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修正主义路线和政策的产物。苏修头目不仅声嘶力竭地号召文艺界塑造符合苏修法西斯专政需要的“当代英雄”形象,而且一再催促他们的御用文人创作为苏修扩张政策服务的“军事爱国主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上,“四人帮”有一个颇为“著名”的论点,就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不要有物质基础。用他们十分欣赏的一篇黑文中的话说,就是“限制和消灭,是两个概念,我们所讲的以物质基础为条件的,是指资产阶级法权的最后消亡,而不是指对它的限制。”为了论证这个“帮”观点,他们还提出一个理由,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在战争年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它是一个新事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由封建割据跨入了封建一统的更高阶段。然而,这个秦王朝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就在历史上消失了!秦王朝是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所推翻的,这一点不容置疑。问题在于,为什么短短的十五年间阶级矛盾就激化得这么快,是一些什么原因促成了矛盾的激化,以至于造成强秦而速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刘宝辰编著《花冈暴动》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对中国“劳工”英勇抗日壮举的讴歌,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残暴罪行的血泪控诉。 距今50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前夕,在日本国土上,发生了一场中国“劳工”暴动。在日本秋田县花冈镇,700多中国“劳工”,于1945年6月30日深夜,拿起了铁锨、木棒,杀死监督他们的罪大恶极的监工,冲出牢笼,准备穿山越岭,到海边杀出一条生路,返回祖国。但是,这次暴动遭到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镇压,他们出动2万多人,对中国“劳工”围追阻截,有100多名中华好儿女,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花冈惨案”。  相似文献   

11.
最近正在进行着一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是从艾恒武、林青山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开始的,接着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的思想之被揭露,这场大辩论的实质和意义就更为明朗化了。这决不是什么咬文咀字,而是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争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争论;是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观察和处理当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争论,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打算就以下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主要标志是频繁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太爆发,以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交替兴起。随着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艰难起步。中国卷入或部分地卷入世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和太平天国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意在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的现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是历史的痕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本课内容将与几年前热议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我国圆明兔首鼠  相似文献   

14.
五十多年来,雄伟庄严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激励着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流血牺牲,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真理终于战胜了谬误。正当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阔步前进的时候,党内出现了王、张、江、姚“四人帮”丑类。“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蓄意颠倒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制造了极大的混乱,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给革命和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把他们制造的混乱澄清,不把被他们颠倒了的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再颠倒过来,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5.
蒋氏父子在台湾主政期间 ,尚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同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和“台独”势力进行斗争 ,避免了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吕秀莲的“远亲近邻”谬论 ,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背叛 ,企图把台湾与大陆的隔离状态永久化 ,把台湾从祖国永久分割出去。  相似文献   

16.
伪造历史,是王张江姚“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的卑鄙手段之一。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把我国自春秋战国到现代的历史,篡改、伪造成一部儒法斗爭史,并进而把我国的思想史、哲学史也纳入儒法斗爭的模式。叛徒江青一次讲到法家同儒家的区別时,振振有词地说:区別“是前进倒退,革新复古,唯物唯心”;“法家如无唯物思想,不能成为法家”,“历代法家都有朴素唯物论”。主子一声令下,奴才便闻风响应。“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在其连篇累牍地拋出的宣扬儒法斗爭的黑文中,便大谈特谈什么“儒家唯心,法家唯物”。按照“四人帮”的逻辑,凡是被他们册封为“法家”的,都无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于是,儒法斗爭一时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线,所谓“儒家唯心,法家唯物”的公式,便成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最高  相似文献   

17.
《季氏将伐颛臾》文题中有一个非常醒目的词语“伐”,由于可诠释为“攻打”,所以一般研究文章(包括与新版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理解本文主题时,往往认为该文的主题是孔子用以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不义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下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政治主张。其实,仔细研读并认真探究,我们便不难看出这种说法是望文生义的,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陈登元、牟宗三、路德斌等曾以"情恶"(情欲本恶,或结果可能恶,或结果常恶等)来证明荀子"性恶"论,且此类翻新解说至今层出不穷。陈林博士则别出心裁地将荀子的"性"概念剔除掉"情—欲"含义而只限定为"知—能"含义并谓统摄知能的"心"本无礼义,如此构建起"心无礼义=心恶=性恶"之说。"天生不具备礼义"不过是心朴性朴,并不等于心恶性恶,且荀子的"性"包括情欲且所指情欲尤多,荀子的"能"不排除生理官能、情欲。按荀书"性—伪""善—恶"的明确定义及"性者本始材朴也—人之性恶明矣"的明确命题,"性朴"与"性恶"在今本《荀子》全书是根本无法统一的,任何好心辩解或调和实皆与荀书自身定义及严格命题明确矛盾而流于无效与多余。荀子实非持"性恶"论,荀子《性恶》篇并非是要以性恶驳性善并立性恶论,而是以性无善驳性善并立性朴论、习伪论。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琥珀》这课中心思想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归纳。有的同学就从后面读写例话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从琥珀的形成和发现,可以推测到一万年以前的事情:“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当时,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不妥。但又想,这是书上写的,即使不对,也不宜在同学中提出。就在我犹豫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这种说法不对,不应该从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论者多以这些女性在爱情、性爱方面表现出来的大胆、主动为依据来论证作者进步的爱情观、性别观。考察这些女性由“荡女”到“圣母”的转变过程不但不能得出如上结论反而确证着作者强烈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