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在国内外研究者甚众。然大多是就《孙子》而论《孙子,》而没有将其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探讨论述。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从成书年代、文体结构、议论说理、语言与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孙子》与先秦诸子散文的关系及在诸子散文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兵家与春秋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关系极为密切。兵家学说实际上是诸子军事思想的总结与提高,是华夏文明“元典”之一。  相似文献   

3.
齐国大地军事家辈出,兵法著作内容宏富,孙武生长于泱泱大国的古老齐国,齐国是中国的兵学发源地,先秦的主要兵书出自齐地,孙武的兵学思想上承源远流长的齐国兵学传统流脉,深深承受于地域文明滋养,深深打上了齐文化的印痕。在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从姜尚到孙武再到其后的孙膑,形成了源远流长而又一脉相承的齐国兵学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史记》与《孙子兵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史记》并未明言《孙子兵法》,而只有《孙吴兵法》之称;而《孙吴兵法》应当是《孙子》、《吴起兵法》的合本。《史记》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争,这些战争对《孙子兵法》有继承也有补充。司马迁对《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尤其是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谋略因现实的变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经典之作,近代尤其是1937年全面抗战后对《孙子》的研究可谓盛极一时。近代早期西方军事学在华传播之时,《孙子兵法》作为传统兵学代表被冷落一旁,抗战开始后,它的重要地位一再得到强调,并被近代中国知识人反复研究,这个现象本身就传递着意味深长的信息。对民国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考察了近代军事学人在融合中西兵学上所做的努力与思考,并对融合中西兵学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还以民国《孙子兵法》研究为视角,研究了西方军事学在民国的传播情况,揭示了学术传播的语境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最为可靠的典籍,与其他典籍相比,在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不可代替的价值。其语言文风有“篇幅短小、分篇分章”、“多四言排比句”、“多用判断句表述观点”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末期,它是中国古代战争实践的高度凝练与升华,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世人高度关注。从上古至清末,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四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传承,弘扬;两汉时期:应用、整理;魏晋隋唐:注疏、拓展;宋元明清时期:形成两条主流传承系统——《武经》与《十家注》。《孙子兵法》贯通中国兵学史,并成为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的支柱与轴心。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孙子关于"将帅有五德五危"的论述是对"将"的真谛的把握,对现代企业而言,优秀的领导者要有"智、信、仁、勇、严"五个素质条件,同时避免"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悔、廉洁可辱、爱民可烦"五个危险性格,才构成现代企业的领导资质,这是企业选拔领导人才的新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智慧与和平发展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平发展时代需要借鉴历史的智慧。百世兵经《孙子兵法》的智慧微妙精深,丰富多彩。这种智慧在和平发展时代很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孙子兵法》的智慧体现在"道、变、本、和"上。道,是天理、人心,是规律、法制,必须知道得道,遵道而行。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必须知变应变,才能适变而胜。本,即人本,是泉之源、木之根,必须知本固本,以人为本。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根脉,是万物之归宿,必须知和为和,方能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全文字句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孙子兵法》实际涉及69门科目,其中有52门属于博物学,具有较为明显的古代博物学的特征。这表明,尽可能地掌握除军事科学以外几乎所有学科的知识对成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大有裨益。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体现出大量的博物学知识,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知识累积性特征,这对于了解和研究西周、春秋时的知识状况和进一步深化《孙子兵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文”修辞格在《孙子兵法》中有不少运用。对此加以关注和认真研究,会对准确把握孙子兵学思想有较多帮助,同时也会对解读简本、传本的异文情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既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因。对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意义、理论体系构建与加强研究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研究,并为孙子兵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拓展《孙子兵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廓清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孙子兵法.计篇》的思想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孙子兵学的语言学共时性是解开孙子兵学奥秘的钥匙。对战争要素的把握和运用是孙子兵学的本质,研究对象是要素之间的关系;排序求优是孙子兵学的策略选取方法;组合求胜是孙子兵学的战略思维模式;排序求优、组合求胜是孙子兵学的逻辑结构,也是古代兵学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的广泛传播为对其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在台湾的传播、研究和应用情况均有实质性内涵,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台湾的《孙子》兵法研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