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的先秦部分及几种先秦文学断代史,内容安排上大都分为5部分,即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相对于秦汉以后的文学史的论述,先秦文学史较为缺乏历史发展进程的展现,较为缺乏对具体的、不同时段文学的历史与学术文化背景的叙述。陆侃如先生曾说:"文学史的目的,在鉴古以知今。要达到  相似文献   

2.
《土族文学史》是土族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资料梳理、叙史框架、研究方法及思想脉络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和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大潮涌起,波澜壮阔,成就斐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家。他们中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数在整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总数中占11.1%,远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已基本形成繁荣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们,以状写各民族社会现实的和历史的生活内容作为作品民族化的首选手段。在他们笔下,一个个被民族文化所浸染的人间事物、生活场景、民风民俗,以及特定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4.
五千年的历史证明 ,文学是人类发展中的创造物 ,是记录和表达思想、交流生活的重要渠道。人类本性中有一种对文学的神秘和浓烈的兴趣。对文学的感召力和威力的崇拜源远流长 ,2 0世纪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中显示出五光十色 ,鲜艳夺目 ,灿烂辉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学不断去粗取精 ,吸收汉文化的精华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活力。回首千年 ,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崛起 ,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民族文化 ,孕育着无比广阔的前景。仫佬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她的发展史上 ,同其他兄弟…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主席《1 995年 5月 2 6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2 0世纪的中国是持续创新的社会。前 5 0年 ,有创新之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于是有创新之举辛亥革命 ,革掉了长长几千年王朝史上末代王朝———清王朝。有世界创新之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创新之论毛泽东思想 ,于是有创新之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革掉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总代表———蒋家王朝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后 5 0年 ,毛泽东思想持续发展 ,有了创新之论邓小平理论、江泽…  相似文献   

6.
抓住对象的本质特点,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评析对象的美学内涵,是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谢柏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的显著特征。作为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的第一部专著,该书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无论从体例的创设、时段的划分,还是发展流程的梳理、文体风格的特异.谢著都有着创造性价值。作者紧紧抓住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定,综合而又具体地表现当代性、戏曲性、文学性的各个方面。一、当代性。当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有着时间范围的规定,面对与当代社会同步发展,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简评容生在中国现代文学新的研究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不断开拓、渐次推进、逐步扩大着其研究成果的领域。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历史情况的复杂,每一个真正研究意义上的成果的取得,都需要经历史料上的挖掘、...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鄂温克族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文学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承载着鄂温克族人民的道德理想和审美追求,积淀着民族历史与文化信息,承载着鄂温克族人民安身立命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但学界对鄂温克族文学缺乏应有重视,有意或无意地放逐了对鄂温克族文学的检视与描述。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伍新福的新著、近 50万字的《苗族文化史》。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 ,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 ,又一部问世的力作。苗族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 ,苗族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 ,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一、二十年来 ,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热潮中 ,我国学术界的苗、汉学者及各方有关人士 ,都十分重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苗族文化史》 ,集学术界和作者本人多年研究之大成 ,对苗族文化和风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历…  相似文献   

11.
《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著作中篇幅最大,内容全面,结构完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一部蒙古民族通史。她凝聚了国内蒙古史学界数十位专家近20年的心血,广泛吸收了中外蒙古史学界研究成果,能够反映上世纪末国内蒙古史学界在该领域研究中的学术水平。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蒙古民族通史。蒙古史研究在国际、国内都有悠久的传统,近二三百年中,蒙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几代蒙古史研究者在这一领域中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具备了撰写蒙古民族通史的条件。在…  相似文献   

12.
"传统"和"新质"融于一体,是评价一部文学史著的基本价值标准。历来文坛时见对单篇作品的评价,鲜有较系统的客家文学史著述。《客家文学史纲》就其文学史观、文学史体例等,均是"传统"的,与已有的"传统"文学史文脉维系相融,就其文学史内容而言如对客家文学的界定、文学地理学的考察视角、客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及对历代客家作家作品的评述与考辨、闽粤赣台客家文学的比较研究等,又是有"新质"的,为中国文学史撰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理性的组织。可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探寻理性的历史。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理性的产物和工具,是探索高深学问和普遍真理的场所。鉴于理性、认识论与大学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从理论上澄清大学"理性之源",促使大学回归理性,就成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迫切现实诉求。基于上述背景,近期我国高等教育学界有两本关于大学理性研究主题的专业著作相继出版并颇受关注和好评,这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新华文摘杂志社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第一本现代文学史──简评王瑶本《现代文学史》苗丽芬从五十年代至今,现代文学史版本过百种。近年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很高,包括王瑶在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们都号召打破“三分法”,建立“十二世纪中国文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新的形势新的时代对文学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15.
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录自黄寿祺先生遗著《中国文学史约》的《序说》。作者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以《周易》为首的《六经》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录自《中国文学史约》卷之一的《先秦文学史》的开头部分。作者论述了“经”之名义、“经”之本文、《周易》名义、《周易》之时代及作者等问题。作者认为 ,经学包容于广义的“文学”之中 ;先秦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共和国文学60年》是一部研究型文学史,既完整地展示了共和国文学60年的文学成就,又是分别独立的四本有学术个性的研究著作。对十七年和文革文学,作者试图进行历史还原,以史料爬梳重新切入这段文学史,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多以文学批评为基础,对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审美解读和理论分析。这部文学史既承续了传统史学“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也兼顾了文学批评的评判职能,发挥了写作者的文学审美力和思维分析力,构成了对已有文学史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读完刘水云先生的《版权保护纵横谈》,仿佛看见了他一路走来的情景,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门功课,充满幻想地阅读小说、散文、诗歌,那是他在大学法律系求学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严肃认真、忠于职守,那是他作为一名公安干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执著追求,那是他长期从事版权工作的真实写照。《版权保护纵横谈》精选了作者多年来撰写的有关版权保护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言论及随笔。有的论文填补了版权保护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充分显示了版权保护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所具有的特征,而其他不同文体的篇章则是以全新的视角言说了…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阶级斗争并不具备普遍性.但在游国恩本《中国文学史》中到处可见阶级斗争学说对文学史的曲解和附会.这本老文学史不能再用.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文学研究》是一部知识丰富、论证谨严、史料翔实、视野开阔、方法创新、观念前卫的优秀学术著作,不仅从整体上勾勒鄂伦春族文学的发展线索与精神维度,而且从文本、个案等微观层面对之进行深入阐发,特别是著者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解析鄂伦春族文学精神维度的理论诉求,使该向度的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达到新水平,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拓展领域。  相似文献   

20.
通常来说,文学史的叙述在撰写者所处的社会语境与撰写者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话语范式。主体性话语权作为撰写者意识或潜意识层的写作倾向,对一部新文学史建构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这就导致被建构的文学史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模糊其当下历史的真实情势,按照自身的价值取向撰写出具有"侧重还原"笔锋的历史片段,产生与真实历史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化阅读效果。本文以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为例,从其作为文学家、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三个身份的思维特征和审美取向等方向出发,初步探究其主体性话语权与撰写《纲要》之间所产生多样式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