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上审视与阐述了非正规就业作为一咎主要就业形式的基础作用。科学地界定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的内涵,详细地分析了武汉市下岗、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与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发展非正规就业的经验上,提出了武汉市发展下岗、失业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生在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庞大群体,这—群体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该项研究从非正规部门的理论视角,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为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存在着职业培训机会少、成本高、方式旧、内容与实际不吻合等多重问题,其原因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由此,相关决策部门采取了创建城乡一体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谁受益,谁投资”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激励企业投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下降,而非正规部门,以其覆盖行业广泛、门类繁杂、就业形式灵活机动的特点,正成为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缓解城乡就业压力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文章根据对中国非正规部门就业历史发展与现状的研究,总结出中国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特点,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部门就业成为当今就业形式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更多的非正规就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有外部的原因,如劳动关系不公平、制度缺失,而且也存在非正规就业人员自身的问题,如参保意识低、自身素质低等。这就需要从政府、雇主和劳动者多方面入手来解决这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发展并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平衡,行业分布不合理,大学生对非正规就业认知不足,认同度较低,非正规就业层次较低,流动性较强,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不规范,社会权益难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不高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创设条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营企业在解决就业,增加社会财富和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也存在着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劳动契约松散等问题。对此,非正规部门理论可以分析这些问题。非正规部门一般与社会保障,劳动法规和劳动保护措施没有制度性联系,或虽然有联系,但不被遵守。在当前的情况下,就业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业不仅是生存的手段,还是融入社会,给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与非正规部门一样的劳动标准只会让更多的人失业。私营企业不规范的劳动关系应该朝正规化方面发展,问题在于时机的选择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在现实经济中已经大量存在,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本文首先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作了界定,接着阐明了非正规就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从制度方面论证了非正规就业存在的制度原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非正规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得出了非正规就业存在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8.
三、促进下岗、失业妇女非正规就业的政策(一 )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促进妇女就业从需要安置的武汉市女性就业条件来看 ,困难不少 ,主要是女性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缺乏。 2 0 0 1年末 ,武汉市城镇女性失业人数中 4 0岁以上的人数占 1 3以上 ;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 31 .5 %。因此 ,需要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妇联等部门针对这部分女性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少、家庭负担较重的特点 ,大力发展灵活多样、投入少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为女性就业创造机会。1、把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列入地方政府促进就业的…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幼儿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非正规教育的背景和含义,结合国内外非正规教育的实践和"四环游戏小组"这一面向农民工子女的非正规教育成功案例分析,指出非正规教育在幼教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同时对城市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主要方式。目前由于存在着多种障碍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缓慢 ,在地区、行业、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等方面分布不平衡。只有从战略高度出发 ,通过高校、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合作 ,在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大力支持 ,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活经历的特殊性,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比较复杂,道德观念迷茫,亲情关系淡化,法制与权利意识薄弱。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共识,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政府、村(居)委会及教育机构要提高对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状况的研究,从改善民生做起,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的、独立的人权,是农民工应当具有的宪法权利,然而在我国由于法律及具体的执法、司法方面的欠缺,以及一直以来传统做法所造成的障碍,农民工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社会保障权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考量中国农民的现实特征,从法律运行全过程对其法律保护的实现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使他们的权利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群体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法律维权意识普遍薄弱,在劳动市场上始终处于弱势,就业中劳动权益易被侵犯。而现行立法在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的诸多程序和实体设计上有不足之处,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农民工一方经常陷入诉讼困境。相关立法应强调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倾斜性保护,改变司法救济路径单一,救济成本高,胜诉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Live-in home care provided to older adults blur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ivate and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public matters, and working hours versus off-duty time. As a result, live-in home care workers are at risk for exploit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older adults, family members, and migrant live-in care work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rights of migrant live-in care workers. A random stratified sample of adults over the age of 70 who receive home care services was conducted. Overall, 338 migrant live-in care workers, 224 older adults, and 442 family members were interviewed and asked about their knowledge regarding 10 basic migrant live-in workers’ rights. Moderate levels of knowledge regarding migrant live-in care workers’ rights were found. On average, older adults were aware of 4.22 workers’ rights (out of a possible number of 10 rights), whereas family members and migrant live-in care workers were aware of 7.77 and 7.34 rights, respectively. No more than 4% of older adults, 18% of family members, and 10% of migrant live-in care workers were aware of all 10 workers’ rights. It seems that whereas some rights regarding social benefits were well acknowledged, core issues related to the job and to the status of migrant care workers remain unclear.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但也是一个"身份"加"契约"之歧视性概念,宜以"农民移徙工"替代。改革开放以来,因制度的缺限和政策的不完备,农民移徙工的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保障遇到许多障碍,客观上构成了对这一群体之歧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审视我国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保障,一方面可以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中明确共同标准以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唤醒社会对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尊重,促使国家以最大能力履行责任。而其核心旨在保障这一特殊群体权益之实现,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农民工的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和福利、农民工自身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维权组织和提高农民工就业素质及法律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农民工的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和福利、农民工自身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维权组织和提高农民工就业素质及法律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种种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进城农民工发展权的缺失。在民生导向视角下将保障和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既作为发展的目的,更要作为发展的动力。要通过加快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机制,建立有序政治参与机制,在代际传递中实现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途径才能更好地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NGO何以可能——基于理论思考和个案观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NGO的存在源于维护农民工权益和消除农民工之间的相互"隔离"的迫切需要,但目前中国的农民工NGO尚处于发展的初期,NGO与农民工之间存在的断裂导致其无法最大地发挥作用.这其中既有农民工社团意识、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也有NGO自身在政策层面合法性尚存争议、角色定位不清晰、对农民工需求差别性的忽视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等原因.目前应当针对这些原因,通过使NGO政策层面合法化、社团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宣传、与政府目标保持一致及加强对农民工现实需求的考虑等方面,建立农民工与NGO之间的信任机制,提高农民工维权能力,形成NGO与政府的合力,切实维护好农民工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0.
城市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农民工进城灵活就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方式。农民工成为城市企业职工的重要部分。为了保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各级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执行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工拒保或退保。本文对农民工社会养老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灵活就业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漏洞和农民工利益受损等负面效应做了分析;对农民工退保问题做了对策性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消除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设计符合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