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宓现义 《成人教育》2011,31(7):26-2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流动区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同时折射出"农民工"概念的发展变化历程。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类进行。科学规划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新格局与新领域,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晁秋红  闫闯 《职教通讯》2012,(28):42-4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继续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深深植根于社会的整体环境,建立在一系列的社会驱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并且继续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成就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存在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但它更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来维系。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背景、就业现状和城镇化融入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分析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探究继续教育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我国城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政府、企业、个体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困境的继续教育工作策略建议,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身份特殊,在对他们的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通过研究,提出构建城市农民工创业成长性继续教育新体系的构想,目的在于实现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消解。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和谐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宓现义 《成人教育》2012,32(5):23-24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身份特殊,在对他们的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通过研究,提出构建城市农民工创业成长性继续教育新体系的构想,目的在于实现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消解.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和谐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基数大,相应的继续教育的任务量大,所涉及的面广,但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社会关注还较窄,整体可供利用的资源较少,使得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现状及继续教育过程存在的社会保障及个体差异等问题,提出完善保障、加强宣传、注重适用、强化学习意识等推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进程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继续教育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市民化.“互联网+”时代,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继续教育中打破时空界限、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产品的优势,突破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局限.通过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网络使用技能,激活继续教育产业、净化互联网环境等方式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及文明水平。继续教育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帮助其更好融人城市并为所在城市做出更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数智技术赋能农民工,向其开展继续教育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科技变革已成为学界研究重点。针对当前农民工继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数智技术赋能的微教育范式,在化解农民工继续教育供需失衡矛盾、满足农民工继续教育多元发展需求和实现农民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探寻微教育的价值路径。根据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时代诉求,基于数智技术建构“翻转微教育”“混合微培训”和“泛在微教育”三种模式,推动农民工继续教育公平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界关于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民工所受教育的现状和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重大意义、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对策、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研究视角、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国外做法和经验等方面。对学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职业素养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但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农民工继续教育诉求的实现主要存在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较低、继续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教育制度单一等多重障碍。通过分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工继续教育合作体系,即政府部门、农民工自身、用人单位、公办职业院校及民办教育机构等通力合作的方式能有效地开展农民工继续教育,实现使大部分农民工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得到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城乡产物,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数亿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但大多数农民工是从事劳动力密集的工作,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不容乐观。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提高外来农民工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外来农民工就业范围,改善农民工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陕西省为背景,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三种发展模式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部门联动、财政保障、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城市就业竞争的弱势现实,彰显了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然而,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缺乏职业规划、资金紧张以及供需脱节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应以农民工个人职业规划发展为导向,拓宽投入渠道,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尝试建立政府、用人机构、社会NGO组织以及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培训机构也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继续教育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镇化步伐而大量涌现的新生代农民工是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显著的区别。继续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仅影响到了他们自身的就业水平和劳动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我国整体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不仅关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的提升,而且也关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发展,对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力资本红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策略做出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慕课为我国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规模、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质量、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实际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慕课发展时间短,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在新生代农民慕课教育中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足、网络学习环境创设缺乏新意难以实现启发交流、评价不够科学严谨、教育教学管理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有效提升。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系统设计,通过学情分析、任务分析、资源准备、合理设计教育目标、提高教育内容制作质量与识别推送效率、建立多情境虚拟仿真课堂、完善督导激励机制、科学评价与系统修订等一系列措施对慕课课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及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城镇化过程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让其分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城镇化建设农民工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他们的劳动素质和文化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就业和收入水平,还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发展竞争力。因此应有对性地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和现状,制定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途径和措施,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