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童年记忆”这一角度切入,分析童年记忆给女性成长带来的独特而巨大的影响,以求更全面地评述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往涉及到的女性成长小说,尽管作品主人公的身份是女性,但她们的立场、视角都是典型的男性化的立场和男性视角,她们的价值体系完全受到男性价值体系的支撑。近年来,随着女作家性别视角的建立,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她们比较多地站在女性立场上,从女性独有的性别特质、性别身份、性别感受关注女性成长。用感性的、个性的,或许也有被称为是非理性、非本质的生活碎片,揭开了一个被掩盖许久的生活层面。  相似文献   

3.
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男性,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则成功塑造了一位黑人女性成长主人公——西丽。由于深受种族主义和父权主义的双重压迫,西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自由,但是在黑人女性同胞的指引下,西丽以其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实现了从无知到成熟的转变。西丽艰辛的成长过程正是黑人女性寻求解放的过程,西丽用自己成功的成长经历,为黑人女性树立了榜样,为黑人妇女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以不舍的少女情结深入到隐秘的潜意识中打捞女性成长岁月里的生命体验,展示女性酸涩甜蜜的成长之路。欣喜、失落、焦虑、迷茫——少女成长中的种种丰富而又复杂的生命体验始终贯穿着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本。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6.
《他们眼望上苍》是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经典作品。赫斯顿凭借着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自身的女性经历,在作品中塑造了女主人公珍妮这一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从成长小说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珍妮从幼年到经历三次婚姻,解读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压迫下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作品中黑人女性成长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它对于备受压抑和禁锢从未获得历史命名的女性经验来说,无疑是最为隐秘的反抗利器和最为有效的表达手段.它从不同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真实"的女性成长原生风貌,并指向了女性成长的真实内涵.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主要存在着四种隐喻类型:"双我"幻象折射后的镜子隐喻、启示性与叛逆性合一的"神秘女性"隐喻、意蕴丰盈而张力充沛的两极对立隐喻以及以"彻悟"为核心的女性成长蜕变隐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各种小说都有自己的模式,女性成长小说也不例外。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作为成长对象的女性虽然各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女性成长过程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的青春阶段,婚姻阶段,婚姻破裂及以后阶段。女性成长的方式主要为女主人公在与男性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中成长。成长的结果多是女主人公事业有成,心理独立,情感明晰。  相似文献   

10.
陈茜 《英语广场》2023,(18):76-7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伯家的苔丝》以其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人物描写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成长小说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苔丝成长经历的分析,透视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艰辛成长之路,并揭露时代环境、社会制度以及领路人对苔丝成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青一代女作家的性别意识极为强烈鲜明。她们对女知青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探索,构成了当代"女性文学"一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张辛欣、张抗抗、铁凝和王安忆等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作品分别从女性主体和女性存在的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青春期女性成长教育还存在着文化定位不当、角色定位不清、个性目标单一、价值设定冲突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有系统的、差别化的及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中国本土化的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成长问题作为文学主题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长小说特征显著,以描述人物成长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一个人或数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历程。成长小说的源头在欧洲的德国和英国,歌德、笛福、乔伊斯等人为成长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其发生新变并取得长足发展却是在美国,在此过程中美国黑人作家功不可没。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加之一代代女作家的努力,美国女性成长小说开始趋于繁荣,《紫色》的问世便成了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时期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叙述声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性别文化体制下,女性写作主体对文本叙述策略的把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女性在社会文化中"他者"的境遇及话语体制存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她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被男权文化制约的叙述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电影尤其是无声电影时期,女性形象在影片中多是被当做一种视觉奇观和情节剧中特定的消极形象存在着。二十年代银幕内外的女性角色和身份一直处于一种失落状态,直至二十年代末期,女性角色才开始成长为有主体性身份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转变与电影中表现的公共空间——城市和乡村密切相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仅作为一种性别符码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作品是不是女性文学,这些年她本人与研究者总是各说各话.本文认为拂去表面化的东西,王安忆的小说中表达得仍然是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与立场.这种意识与立场反映了当代语境下新时期女性对于生存、家庭、情感的认识,只是因为她的作品追求一种温柔的坚强与优雅的孤独,所以在更现代性、时代感与现实性的同时还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化气质,与其他女性文学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9.
强调要让幼儿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制作 沙雕,对于中班的孩了 ?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同伴间相互 交流的方式为初步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开始每个幼儿 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制作不同的东西,经过相互交流想法之 后,大家很快确定了一个主题,达成了共识。当儿竜最有兴趣 时’并且在身心发展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置挑战’ 让幼儿思考他们是否充分描述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同伴之间 的交流’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产生了更多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铁凝是一位有着“大众文化的欢迎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者”盛誉的当代著名作家,她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向人们展现了各种思想、性情、命运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的代表作品《永远有多远》《玫瑰门》《大浴女》等以对照性的方式形塑了“白天鹅”与“黑天鹅”两类道德选择截然不同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她们道德与伦理的探索,揭示了女性精神成长的内在动因,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