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而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法治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治理队伍、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擎"作用是摆脱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政策背景,探讨乡村振兴与乡镇空间规划的相互关系.针对乡镇空间规划本质内涵与内容体系,深入分析研究区域自然历史特征、社会经济情况、乡村振兴政策背景及近几年土地利用转变特点,编制内蒙古宁城县八里罕镇空间规划方案.运用最小阻力模型和转移概率矩阵,构建研究区域乡村发展类型,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区,对建设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广西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较差、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较低、乡村文化治理尚待加强等突出问题。要因地制宜,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新乡贤+三治融合”模式、“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模式、“超级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广西乡村治理水平,并不断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切实解决好“三留守”问题,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完善人才、资金协同政策。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传统社会有“乡贤治村”的传统,乡贤群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稳定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乡贤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中构建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同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贤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乡贤治村”的优良传统,发挥乡愁纽带吸引人,搭建良好有效平台使用人,建立保障激励机制留住人,引导以优秀精英为代表的“新乡贤”返乡建设桑梓、造福家乡,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乡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村委会及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广西M县14个乡镇为例,探讨三类乡村精英以产业实践助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原生型精英更易拓展乡村内生动力,使城乡生产要素实现有效匹配与良性结合;回归型精英相较而言在引领乡村现代化发展,驱动城市资本、技术进入乡村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外来型精英则为推动乡村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助推乡村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乡村管理者及当地村民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乡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政策制定应提供阶段性持续扶持,共同为精英及其产业扎根乡村,推动城乡要素平等双向流动,产业均衡布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乡贤是乡村矛盾调解员、乡村文化传承者、村民致富带头人,在调节纠纷、落实村规、改善经营、促进自治等方面起到了较为突出的作用,对于推进乡村治理具有积极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自身定位模糊、参与氛围弱化、村民认可不足、参与机制缺失等问题,据此应认清角色定位,提升治理水平;弘扬乡贤文化,消除城乡对立;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平台建设;运用多元技术,健全治理模式,从而实现村治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新挑战下的战略选择,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村干部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乡村振兴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认识理念滞后、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动员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村干部成长机制、坚持“红色领航”、重塑基层公共性,是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但是乡村人才严重不足。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乡村振兴若要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是根本所在。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人才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解决乡村人才问题迫切需要乡村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引育和支持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注入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为新时代村级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导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基础环节就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来比照和分析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的意义、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措施。从意义来说,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重大目标的完成度。从现状来看,村级党组织在组织建设与人才振兴、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文明乡风与乡村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愿不足、能力不足、方法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欠发达村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的有效性,可以从引才引智加强自身建设、引领产业培育内生动力、善用科技实现转型发展等角度入手,力争让村级党组织成为欠发达村实现又快、又好、持久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需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与水平。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应通过企业、社会组织、农村居民与政府的紧密配合,创建良好的治理环境,共同协调生态和环境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村治理历来是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20世纪90年代,蔚为壮观的农村人口流动并未给乡村治理带来积极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使得乡村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本文对当前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乡村治理困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教育投入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体育作为传统乡村生活的重要文化事项,是参与乡村振兴、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池州地区舞龙习俗为例,从社会学、民俗学视角对民俗体育参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功能、困境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嵌入乡村治理是民俗体育现代性传承的必由之路,有利于重温乡土文化的价值认同,促进乡村团结与交流,推进社会道德规范新风尚的形成,带动乡村新的产业发展。但也存在着主体困境、后备不足、文化脱离以及行动业余等问题。提出了把握新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提升专业管理水平质量;重塑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乡村治理文化活力;创设乡村民俗体育治理环境,打造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品牌等策略,旨在构筑新时代乡风文明新高度,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侯勇 《四川教育》2021,(11):6-7
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具备我国农村地区和全国革命老区的普遍特征和典型现状.本文对川陕苏区教育治理进行梳理,探索当下乡村教育的政治性、公益性、特色性、适应性、优质性、治理性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史学功能的价值发挥,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教育的优质普惠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县、村之间的纽带,具体体现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权关系。20世纪以来,在中国乡村治理的征途上并非一路凯歌,相反更多的是步履维艰的探索。在这一长时段的历程中,乡镇的变革是乡村治理一以贯之的主题。在见仁见智观点的背后,体现的是有识之士对现实乡村治理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扮演着乡镇社会治理领导者、乡镇利益关系平衡者、乡镇各项工作落实者等多重角色,但由于人才和资金不足、基层党组织力量不集中、党员学习和管理方式单一等原因,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党建资源不足、组织联络不到位、党员教育管理不规范等现实问题,需采用创新乡镇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等举措加强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中“乡愁”的现实价值,以及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的挑战和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的路径选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场域中的治理环境发生了变迁,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村规民约和道德礼俗对村民的规约作用式微,这既是挑战(乡村社会稳定性的降低),又是治理环境改造和重塑,治理模式摸索与创新的机遇。提出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村、强化女性家庭观教育、重塑社会主义新型家庭文化、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重构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而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乡村社会的治理方面也存在着治理能力弱化,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在完善农村社会的治理以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存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以及对"新乡贤"缺乏认同感等困境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重塑农村的乡贤文化,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