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论派别,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产生的地域主要是当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欧各国,其目的是为了批判"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要对关注人的发展问题,这成为了东欧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即人道主义问题。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研究对中国当代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让我们对人的发展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接受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影响,提出了作为存在的实践理论,蕴含着深刻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它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人类存在条件来建构新型实践行为理论与美学阐释,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存在和创造性建构的强烈关注与思考,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特征,实现了从认识论、反映论向存在论、本体论、建构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理论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化而建构起来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审美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和世界格局中,建构民族化的开发态势,使民族化不断更新发展,引导民族化走向真,善,美,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给我们的永示,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初叶起,随着泛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传入新疆,受化泛突厥主义思想影响,并在其理论基础上,由新老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经过长期反动思想理论宣传,形成了“突厥化共同体论”的民族分裂主义化观,它不仅和马克思主义化观完全对立,而且在理论和史实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是为分裂主义政治目的服务的腐配没落的剥削阶级反动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民族文化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文化的含义、本质及特性,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域下探寻民族文化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批驳了“无产阶级革命过时论”,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认识马克思主无产阶段革命理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论是否仍有现实指导意义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和引领者,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努力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着力打造高校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渠道的地位,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作用,必须做到知、信、用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信是关键,用是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新时代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从物态、行为、制度、精神等四个具体表现形态入手,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使银行所有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都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方能促进商业银行体系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不仅指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产生的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而且还揭示了如何正确看待改革风险与发展代价;他的这一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代价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是中共历史上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理论家,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内容、原则、方法、途径等都提出了独特和富有开创性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至今仍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就业导向、生源竞争、工学结合等特点,深入剖析当前高职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当前高职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原则,以推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使命。二者结合的理论逻辑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易于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生根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以一种崇尚理性和智慧的道德伦理文化接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并在历史观、自然观、人性观和实践观上具有深度契合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赋新义、改形式、增内容、展外延和正规范的方式,在持续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推动和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认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更展现出了超越以往的价值。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解决它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挥统领作用。探索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运用马克恩主义文化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文化命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容要在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是个实践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命题。作为文化命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要求。只有将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才能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丸中国化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